國發會通過未來四年經建目標經濟成長平均3%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0-07-17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0年7月11日至7月17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國發會通過未來四年經建目標經濟成長平均3%
《本會7月17日訊息》行政院16日通過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所提報的「國家發展計畫」,訂定未來四年(2021至2024年)國家總體經濟發展目標。其中,包括:經濟成長率未來四年為2.6%至3.4%、平均3%,每人平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為29,006美元至29,584美元;失業率平均為3.5%至3.8%,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平均為1%至1.5%。全案於15日報請行政院會通過後,作為政府未來四年施政上位綱領目標,分工落實。
雖此次國家總體經濟發展目標高出外界預期,但行政院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除,一旦疫苗問世,疫情將會走緩,經濟則就好轉,加上政府將會大力投入公共建設,帶動民間加碼投資,此一效益在未來四年內逐漸顯現,故對未來四年經濟成長並不悲觀。
國發會指出,由於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經突破一兆元,境外資金回台也是超過千億元,加上資通訊、半導體產業大型投資計畫,都會在未來四年內落實,形成「投資驅動」成長。不過,國發會同時指出,已經針對於未來經濟成長情境做過模擬,未來存在四大下行風險可能衝擊經濟,包括:一是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加劇;二是武肺疫苗開發不如預期,疫情持續;三是地緣政治風險提高;四是油、原物料價格走勢及國際股匯市波動等。
行政院表示,訂定未來四年國家總體經濟目標,主要是在奠基過去四年5+2產業發展,同時考量未來四年經濟成長仍潛存著高度不確定性,需要加碼超前部署,將會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資訊及數位產業、資安卓越產業、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國防及戰略產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民生及戰備產業,俾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結上扮演關鍵角色,同時整備產業發展所需要之人才、資金、法規、品牌等共通策略,抵緩外在風險因素對台灣之衝擊。
另一方面,則是因應數位經濟發展,積極培育新的成長動能,包括AI、5G及大數據、物聯網等,提升潛在產出。

2. 五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七年最低
《本會7月11日訊息》主計總處10日發布薪資調查報告指出,5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降至0.68%,創下近七年單月年增率最低;在受僱人數上,受到疫情影響,今年2~5月國內企業減少僱用8.8萬人,是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減幅。若以今年5月而言,雖減幅收歛,但仍較上月續減1.7萬人,也較上年同月減少3.2萬人,這個成長衰退是近11年來的同期首見,顯示疫情迄今仍嚴重影響到國內勞動市場。
主計總處表示,5月受僱人數減幅(月減)1.7萬人低於4月減幅4.0萬人;其中,服務業的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之受僱人數減幅縮小,顯示隨著疫情好轉,其所受到的衝擊逐漸趨緩。
不過,主計總處提醒:「5月製造業仍較上月續減8千人,和4月之減幅相同,製造業人力需求下滑狀況並未改善」。顯然,是受到全球經濟降溫所致,製造業受僱人數變化未來將是觀察重點。
疫情除了降低企業人力需求,也降低了企業積極調薪意願之外,由於工時減少,加上企業調薪意願降低,5月機械設備製造業、營建工程業、批發業、運輸倉儲業、旅行服務業及金融保險業「經常性薪資」皆較上月下滑,所幸美髮美容美體業、零售業等部分行業「經常性薪資」已經恢復成長。
主計總處同時表示,綜合工業及服務業5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僅0.68%,這個增幅不僅是近七年來的同月最低,也是近七年來單月最低,疫情對勞動市場的衝擊,仍是需要密切注意。

3. 今年上半年度兩岸貿易不降反升
《本會7月12日訊息》受到全球疫情持續延燒衝擊,台灣對外貿易嚴重萎縮。依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台灣對外出口從3月起年減0.7%、4月下滑1.3%、5月衰退2%,6月年減3.8%,已經持續四黑,上半年度呈現負成長,至於下半年度出口,恐將也是負成長。
不過,由於中國大陸提早一步實施復工,兩岸經貿包括對中國大陸之進、出口,卻都不降反升,而且中國大陸再登台灣最大順差來源地區,使得未來兩岸經貿佔台灣整體貿易之比重,恐將再度上升,顯然在短期內,台灣貿易希望「脫中」頗為困難。
依據統計,台灣對中國大陸(包含香港)出口自1月下滑7.8%,2月因春節效應而逆轉飆高31.5%,3月中國大陸疫情爆發,台灣出口中國大陸仍是成長3.4%,4月、5月、6月出口仍是分別有14%、10.3%、13.8%的二位數成長。相對來自中國大陸進口,則是不遑多讓,從1月的下滑18.4%,至2月陡升到29.7%,3月9.5%,4月、5月、6月進口分別有17.4%、16.4%、11.4%的二位數成長。
在疫情造成隔絕狀況下,兩岸貿易卻又不降反升,顯示兩岸之間產業供應鏈結歷經30多年以來發展,仍然穩固。其主要模式可以分成兩類別三階段:一是80年代初期開始,以勞動密集型輕紡工業為代表的台灣傳統產業外移到中國大陸設廠;二是90年代開始,台灣電子代工產業以「台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模式發展;三是最近幾年兩岸產業合作正在從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轉變,其行業內部的垂直分工仍然是兩岸產業合作主體。
亦即中國大陸從台灣進口的產品結構來看,以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光學器材、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為主軸,尤其以電子零組件占全部金額五成以上最多,顯示中國大陸自台進口集中以中間商品、加工貿易的為主軸。
由於加工貿易在兩岸貿易中占有重要比重,尤其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占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一半以上,雖近幾年來然呈現下降趨勢,但加工貿易占比仍然超過45%以上。
至於疫情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而言,雖疫情對全球貿易造成直接衝擊,人流、物流劇降,但中國大陸提前復工,台商在大陸的產能恢復快速,同時針對疫後經濟發展展開提前布局,帶動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依賴提高到45%,這是兩岸產業供應鏈結發展頗穩定的原因。

4. 台商投資捷克從明年起享受優惠租稅
《本會7月13日訊息》台灣與捷克的租稅協定在2017年年底時簽署,雙方經過各自法定程序之後,今年5月正式生效,成為台灣第33個全面性所得稅協定生效國家,預定自2021年元旦起實施。屆時,台灣企業在捷克投資的台商可以享受優稅,包括取得股利或收取權利金之收入,將從原本稅負35%降至最高不得超過10%;營業利潤符合未設常設機構條件,則可降至免稅。
依據經濟部統計,捷克是台灣在歐洲第七大投資國家,僅次荷蘭、英國、盧森堡、德國、義大利及奧地利,是台商布局歐洲市場的重要據點,投資多以紡織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主,與捷克簽訂租稅協定後,台灣在歐洲中部的協定網絡已趨完整,有利台商布局歐洲。
財政部指出,台捷所得稅協定共計29條,主要是針對雙方各類所得提供合宜租稅減免,避免重複課稅問題,同時提供爭議解決機制。其中,在營業利潤方面,依據所得稅協定,台灣或捷克企業在對方國營業未構成常設機構,則營業利潤可以免稅。
在投資所得方面,股利及利息上限稅率從35%減輕至10%,特定利息享有免稅待遇;取得租金收入,稅負可由35%減至5%;權利金收入,若投資工業、商業或科學設備所給付的報酬,上限稅率為5%,若投資無形資產所給付的報酬或其他情形,上限稅率為10%。

5. 明年公共建設預算創下四年新高
《本會7月14日訊息》國發會委員會13日通過「110年重大公共建設經費先期作業審查案」,核列1,415億元,創近四年最高,加計前瞻計畫特別預算之後,明年公共建設預算持續成長,本案16日提報行政院院會。
國發會表示,110年公共建設預算在表面上是最近幾年的最低,此因過去幾年預算內含「撥充農村再生基金」,由於去年農村再生基金已經撥足,今年不再編列,若以不含撥充農村再生基金的公共建設預算而言,則110年公共建設經費反而是近四年來的最高。
在公共建設預算八大建設類別中,以交通建設類別670億元(占比47%)為最高,主要辦理台九線花東縱谷道路、生活圈道路、台鐵汰換車輛、原住民部落特色道路改善計畫。其次,環境資源類別也編313億元(占比22%),主要辦理污水下水道、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及水災智慧防災等計畫。第三,則為農業建設類別,預算經費176億元(占比12%),主要辦理森林永續經營、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國發會同時指出,明年公共建設經費除了公務預算1,415億元之外,還有前瞻計畫特別預算部分,雖尚未編好,但公務預算加上特別預算之後,公共建設經費將會持續成長。

6. 中國大陸進、出口報喜呈現雙成長
《本會7月14日訊息》中國大陸海關總署13日公布,上半年度外貿進、出口按美元計,雖整體進、出口衰退6.6%,其中出口下降6.2%,進口下降7.1%,貿易順差1,678億美元;但整體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到防疫物資及手機等出口轉好、中國率先復工復產等因素支撐。
其中,6月進、出口年增率按美元計,雙雙轉為正增長。其中,出口成長0.5%,進口增長2.7%,為今年首次雙雙出現正增長,顯示中國大陸外貿韌性。
但是,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同時指出,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中國大陸外貿面對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加上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下半年度中國進、出口情勢,依然複雜嚴峻。按美元計,上半年度中國大陸與歐盟、美國的進、出口總額都呈下滑,與東協的雙邊貿易總額成長2.2%。
此外,中國大陸上半年度的對外貿易一個重大變化是,雖與東協的雙邊貿易總額成長2.2%,但東協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7%。
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乃是,已作為全球電子製造產業鏈的一環,中國大陸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協國家產業鏈之聯繫密切,相關產品例如集成電路等產品進、出口規模不斷攀升。包括:從東協進口的半導體產品成長23.8%,占自東協進口總值接近四分之一;對東協出口的半導體更是成長29.1%,占對東協出口總值的7.8%。因半導體進、出口活絡,而拉動中國大陸與東協之貿易增長3.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儘管面對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考驗之下,但是上半年度兩岸貿易總額達到1126.7億美元,仍然逆勢正成長7.8%。其中,台灣來自中國大陸進口成長7.9%,台灣對中國大陸之出口成長7.7%,台灣對大陸享有的貿易順差超過578億美元,成為疫情之下,中國大陸主要貿易夥伴之中,為數不多雙邊貿易還能維持正成長。

7. 中研院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1.15%
《本會7月16日訊息》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日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預估2020年實質經濟成長率1.15%。在各細項預測中,中研院預估今年民間消費成長率轉為年減0.3%、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則為4.11%、商品及服務輸出與輸入分別年減3.72%與年減4.13%、失業率約落在4.0%左右。
中研院經濟所指出,2020年上半年度,因全球經濟受到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衝擊,消費與投資動能下降,生產製造與貿易活動急速降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6月時預測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將擴大至4.9%,顯示外在環境相當險峻。
中研院經濟所更進一步分析,全球經濟因疫情反覆而造成復甦緩慢,將會抑制台灣外貿動能;但是,由於台灣防疫有成,加上台商回流投資與貿易轉單效應持續,以及在科技產業支撐、政府推動財政刺激方案與前瞻計畫帶動公共工程建設執行下,台灣經濟景氣可望逐步回溫,將2020年實質經濟成長率預估修正為1.15%。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同時指出,若是以之前消費券帶動的經濟成長推算,亦即以最寬的標準來算,就是兩千變成三千,是1.5倍的效應,等於 600多億元,除以全年GDP 19兆元,三倍券應該可以貢獻0.4個百分點。
不過,中研院經濟所指出,國際情勢動向詭譎多變,美中衝突加劇與新的地緣政治風險頻傳,以及債務風險陡升,加深金融市場脆弱,國際景氣走勢尚屬不明,必須審慎關注其後續發展。

8. 今年國內投資創下十年新高
《本會7月16日訊息》國家發展委員會昨15日指出,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FDI)預估將會衰退40%;不過,台灣投資則是逆勢成長,預估今年國內投資毛額約4.6兆元,投資率將攀升至23.4%,創下十年新高。
國發會分析疫情之後投資台灣趨勢表示,在全球外人直接投資一片銳減下,台灣卻是投資動能充沛,這也是台灣未來四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2.6%至3.4%的關鍵原因。
國發會指出,今年國際趨勢分成兩大主軸,一是美中貿易戰火升溫,二是疫情衝擊。過去,台商投資基地集中中國大陸,美中貿易爭端讓台商體認到生產基地不能集中,開始撤出中國大陸;加上疫情肆虐,台商除需要分散生產基地外,將生產基地放在安全之地方,台灣雀屏中選。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分析,疫情衝擊全球FDI,依據聯合國預估,今年全球FDI將由去年的1.5兆美元下滑至1.0兆美元,減幅四成;相對今年台灣FDI則是穩定成長,依據經濟部投審會今年前五個月核准僑外投資金額(不含陸資)達到34.2億美元,年增12%。至於未來四年,可望落實6兆元投資包括:台商回流及境外資金回台,目前承諾投資已破兆元;半導體大廠及IoT、AI及5G建設投資,共計約有2.6兆元;綠能方面包括太陽光電投資超過1兆元、離岸風電投資超過5,400億元;此外,前瞻基礎建設二期投資約有4,200億元等。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同時表示,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去年落實金額達到2,504億元,今年預計落實3,500億元,年增超過40%。
另一方面,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於下半年度中,將會釋出1,300億元公共建設投資商機,包括:高速鐵路台中車站地區事業發展用地開發經營案147億元、台中港觀光商業區興建營運投資案120億元、高雄市蓮潭設定地上權開發案120億元、基隆港旅運複合商業大樓招商案109.5億元、台中市立復健醫院及老人醫院BOT案84億元、台中市巨蛋體育館OT及BOT約80億元等商機。

9. 國安基金罕見採取持續護盤
《本會7月16日訊息》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衝擊全球經濟,重挫股巿,3月19日台股收盤8681.34點,國安基金管理委員會召開臨時會,授權國安基金進場護盤;4月13日國安基金召開首季例會,台股站回萬點,卻在考量疫情持續擴散,經濟前景不佳之下,決議持續護盤,迄今已經屆滿一季。
7月15日,在台股創30年來新高,來到12320.48點時,雖終場收盤小跌6.16點,但朝向民國79年歷史高點12686點逼近。之前,外界預期國安基金可能退場。不過,15日會議決議卻又通過持續護盤,成為罕見國安基金在台股站穩萬二行情下,持續護盤首例。
國安基金解釋,主要的考量是因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國際之間持續擴散,疫苗尚未問世,全球經濟恐再衰退之下,市場存在不確定性,而決議持續授權護盤。
國安基金指出,國安基金持續護盤,主因乃是現在散戶比重偏高,台股支撐並不紮實,其實大盤已開始震盪,例如14日台股一度大漲,卻收長長的上影線。尤其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基本不佳,主要依靠半導體業撐腰。至於外界關心,國安基金現在暫不退場可能導致護盤效果鈍化,國安基金表示,過去國安基金護盤曾經長達200多天,不見護盤效果鈍化。

10. 中國大陸經濟由負轉正第二季度同比成長3.2%
《本會7月17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第二季度經濟同比正增長3.2%,翻轉上一季度經濟負成長狀況。亦即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大陸展開封城措施、限制經濟活動,在第一季度時遭遇重挫,下降6.8%,是中國大陸自1992年記錄以來的最大經濟下滑。
由於第二季度數字經濟增長數字回彈,勝過專家預期,包括:路透社早前曾經進行調查,專家普遍預測中國大陸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為2.5%,彭博社專家則是普遍認為,僅有成長1.5%。
由此顯示,中國可能成為世界首個在疫情陰影下,將第二季度經濟成長由負轉正的國家。不過,歸納今年兩個季度數據,中國大陸上半年度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若按可比價格計算,則是同比下降1.6%。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