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以來最熱門的科技運用議題莫過人工智慧(AI),其中屬於AI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發展更是焦點之最。人工智慧領域明日之星、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在2015年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共同創立公司的同時,曾經訂定「確保人工智慧能有益於人類」使命和願景。2021年在網頁上承認:「每天在OpenAI的工作更是不斷提醒,AI所帶來的變革與影響,遠比人類所想像的情境更快、更激烈地發生」...(詳細內容)
美國聯準會(Fed) 為打壓飆至40年高點的通膨,自從去年3月以來,透過激進升息循環政策,在不到一年期間連續八次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提高累計18碼,不但是創下1980年代來最為激進的升幅,而且是翻轉Fed 1994年建立以聯邦基金利率為政策利率以來加息最快的速度,已成為過去一年衝擊各國股、匯、債市的主因,甚至影響未來國際經濟的變數。
儘管2月2日Fed主席鮑爾於決策會議後,兩度針對通膨發言...(詳細內容)
今年以來,國際重要經濟機構普遍樂觀認為,過去兩年全球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嚴重衝擊各國經濟成長之後,將會重新邁向復甦之路。不過,隨著2月被視為全球糧倉與能源重要出口來源的俄烏兩國因突如其來爆發戰爭,而波及穀物及石油生產;4月被認為世界工廠及消費市場的中國大陸,由於疫情捲土重來,再度實施嚴格封城鎖境管制。在產業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的同時,通膨不斷飆高,全球經濟再度呈現前所未有的變局。
在這些...(詳細內容)
今(2022)年全球經濟灰犀牛事件威脅頻傳,地緣政治衝突、能源價格攀升與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分歧等諸多因素,讓經濟脫離疫後復甦軌道。全球經濟活動放緩的範圍廣泛且比預期更為嚴重,將近三分之一的國家已出現收縮警訊;過去各國為因應疫情與經濟復甦所採取的財政刺激與寬鬆貨幣政策,其隨之而來的債務、資產泡沫與通貨膨脹等問題, 讓全球正面臨的通膨壓力遠比預期更為廣泛與持久。面對國際經濟情勢詭譎多變,高度不確定性...(詳細內容)
從去年終至今年初,國際重要經濟機構普遍樂觀認為,過去兩年以來全球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嚴重衝擊各國經濟成長之後,無不希望今年可以擺脫疫情陰霾,展現「福虎生豐」復甦之路。
然而,世事難料,隨著2月被視為全球糧倉與能源重要出口來源的俄烏兩國突如其來爆發戰爭,波及穀物及石油生產;接著4月被譽為世界工廠及消費市場的中國大陸因疫情捲土重來,而再度實施嚴格封城鎖境管制措施,在嚴重衝擊重要產業供應鏈流...(詳細內容)
台灣綜合研究院6月23日(四),線上發布2022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展望。今(2022)年2月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再加上中國大陸長時間維持嚴格的清零政策導致的停工加劇了供應鏈中斷,讓全球經濟從後疫情時代強勁但不均衡的復甦軌道脫離,再度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危機,對全球商品、貿易與金融市場的影響正快速蔓延。
台灣自4月中旬每日新增確診數急劇增加,本土疫情快速向上攀升進入高原期,直至本月中旬才開始出...(詳細內容)
俄烏戰事是否能夠在短期內結束,或是陷入長期對峙,迄今仍然撲朔迷離。雖俄烏並非經濟大國,但全球經濟恐伴隨制裁效應、能源市場衝激與供應鏈震盪而發生巨大變局。面對國際情勢突如其來風暴,與全球經濟體系緊密連結的台灣,恐難完全置身事外,必須密切關注與因應。
俄烏兩國是重要的資源供應國家。其中,俄羅斯除了是許多特殊稀少金屬礦產的生產大國之外,石油產量高居世界第三,出口超過半數屬於石油,是全球尤其歐洲...(詳細內容)
新年伊始,國際社會無不聚焦於全球通膨來勢洶洶,美國聯準會政策逐漸由鴿轉鷹,從之前6月開始縮減購債計畫,不但已提前到3月,甚至完全停止量化寬鬆(QE)不再購債;此外,升息時機更從12月提前到3月,其升息幅度可能從1~2碼拉升到3~4碼。
隨著美國縮減購債及升息循環即將啟動,在全球資金潮流動下,勢必使得許多經濟體隨之減少QE及加速升息。亦即在此之前,先進經濟體因應疫情,先後推出極端貨幣寬鬆政...(詳細內容)
新年伊始,國際經濟最受矚目的變化莫過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15個簽署成員中,已經取得10個成員政府批准,按規定自2022年元旦起正式上路。RCEP涵蓋橫跨15個國家、22.7億人口、經濟規模高達26兆美元、出口金額超過5.2兆美元;其中GDP全球占比高達三成,不論對東亞區域貿易水平的提升、投資成長之促進,或是對於東亞區域產業供應鏈的重組和價值鏈之連結,意義非凡,影響至鉅。
...(詳細內容)
今年以來,通膨是否已經降臨,成為全球矚目議題,台灣亦不例外。雖政府財經部門首長迄今始終認為,台灣物價上揚僅是暫時;但11月26日主計總處指出,從今年第2季至明年第1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連續四季超過2%,除了將今年CPI年增上調為1.98%,較8月的預測上調0.24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之外,在基期偏高情形下,預測明年CPI年增上漲1.61%。
此外,由於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詳細內容)
在資訊爆炸的社交網站時代,傳播速度不止快並且立即,煽動性經常混雜著事實與謊言而組成的「新聞」,在你我生活中擴散急速;網路上的文章與資訊分享快速,評論簡便並且無須表示身分,因此若干團體或個人藉由網路輿論的操作來引起關注,又因傳播科技的日新月異,法規制定常常跟不上新媒體的發展。這種利用新媒體網軍、利用社群媒體,帶風向操作輿論,也變得比以往更容易、更有空間,帶給社會嚴重的不良影響。
網軍的實質影響也讓...(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