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續亮第七個月藍燈5月綜合判斷分數12分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3-06-30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3年6月24日至6月30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景氣續亮第七個月藍燈5月綜合判斷分數12分
  《本會6月30日訊息》國家發展委員會29日歸納出口、股價、工業生產等9項指標公布景氣報告指出,受到全球景氣走緩、前景不明影響,5月景氣亮出連續第七個月藍燈。
  雖5月綜合判斷分數升一分至12分,但距離變燈門檻17分(黃藍燈)尚遠,景氣持續盤整。此外,領先指標也是由升轉跌,經回溯修正後連跌兩個月,顯示國內景氣續呈低迷,成長動能仍然偏低。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5月資料反映國內景氣續呈低迷,尤其最近一個月以來,國際景氣走勢仍然不明。其中,日本領先指標持平,美歐領先指標持續下滑,其製造業PMI也是續呈緊縮。至於中國大陸領先指標續呈上揚,官方製造業PMI續呈緊縮;不過,財新製造業PMI則是轉呈擴張,顯示主要國家景氣走勢頗為紛歧。
  國發會指出,台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經濟情勢取決出口成長,由於主要國家領先指標及製造業PMI多呈下降,恐將延緩台灣出口復甦;但是,研判景氣仍可望於下半年走出谷底,最遲第四季應該可以復甦。
  至於本月景氣燈號9項指標,「非農就業人數」表現頗佳,這項指標長期以來幾近鈍化,一直是在藍燈、黃藍燈(個別指標也有燈號),5月升至綠燈,反映疫後消費活絡帶動就業人數成長,是2015年4月以來亮出的首顆綠燈,這個好的表現應該持續,不致短期。
  另一方面,國發會也公布了景氣領先指標,上月公布領先指標連續六個月上升,本月經回溯修正後,轉為連續兩個月下跌,4月跌0.19%、5月跌0.28%。國發會指出,雖5月股市表現不錯,但全球景氣低迷,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外銷訂單動向指數、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等項目皆較上月下滑,是領先指標轉為下跌的原因。

2. 兩岸搶灘東南亞競合新態勢
  《本會6月24日訊息》歷經三年疫情封鎖,過去是台灣對外投資金額及出口占比最多的中國大陸,由於疫後經濟復甦遲緩,加上受到製造業供應鏈外移影響,除了使得台灣對陸投資呈現衰退之外,出口更是因為中國大陸需求持續萎縮,從去年9月起迄今創下「9黑」紀錄。
  另一方面,則是美中貿易衝突之後,在美國要求加速「去中國化」政策影響下,不但讓全球的製造業被迫進行供應鏈移轉,甚至被迫參與「中國大陸」及「中國大陸之外」的兩個不同平行產業體系之重組,導致台商在營運布局策略上也產生了頗為微妙變化。
  其中,對中國大陸市場除了必須想方尋求與陸企的合作穩妥機會之外,同時迎接其「內卷」之下所延伸的激烈競爭;對國際市場則是需要設法融入美中對抗之下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其供應鏈分散布局至東協、南亞、北美等地區,藉此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高額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
  不過,未來將影響台商最為深刻的莫過,全球涵蓋規模最大以東協國家作為主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從今年6月2日起對15個國家的關稅減讓全面生效。按照RCEP規範,其區域內部超過90%以上貨物貿易,未來將會從現行的低關稅實現為最終之零關稅,進而形塑區域整合市場。
  由於地緣政經關係,使得許多陸企藉此機會更加積極布局東協市場。依據新加坡大華銀行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在RCEP全面生效加持下,超過四成受訪陸企表示,未來三年之內將會擴大布局東協市場,其中以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泰國為最熱門的三個地點。
  從新加坡大華銀行的調查資料加以觀察,陸企對市場布局的選擇,無疑將會與台灣過去七年以來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高度重疊,使得台商與陸企的競爭舞台,在無形中從中國大陸逐漸延伸至東協國家。
  此外,RCEP在中國大陸積極主導運作下,除了透過技術標準規格、電子商務規範,將會衝擊台商對RCEP成員的出口之外,中國大陸勢必利用RCEP管道栓緊東協及日韓供應鏈,甚至更進一步深化與東協、日韓產業體系之連結,進而重新打造供應鏈。

3. 美國6月PMI擴張放緩 歐陷停滯
  《本會6月24日訊息》依據23日金融數據供應廠商標普全球(S&P Global)公布,在服務業需求展現韌性下,雖美國6月綜合PMI初值由5月的54.3下跌至6月之53.0,創下三個月新低,但維持擴張,高於榮枯線50.0。
  其中,服務業PMI由54.9略跌至54.1,創下兩個月低點;製造業PMI由48.4下跌至46.3,創下六個月新低,低於榮枯線50.0。
  雖美國6月商業活動維持擴張,但速度放緩,主因在於製造業營運更進一步惡化、新訂單萎縮幅度創下2022年12月以來最快;幸好服務業維持穩健,消費支出帶來一定支撐。
  相對歐元區景氣,其擴張速度近乎停滯。標普數據亦顯示,6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5月52.8下降至50.3,跌至五個月低點,雖高於50.0,但不如市場所預期的52.5。主因在於,製造業加劇萎縮,其PMI由44.8下降至43.6,改寫37個月低點;服務業也是失去復甦動能,PMI由55.1下降至52.4,創下五個月低點,導致該區經濟前景蒙塵。
  歐洲經濟引擎德國6月綜合PMI由53.9下降至50.8,創下四個月新低,主因是在需求下滑,造成經濟失去動能。法國6月綜合PMI由51.2下降至47.3,改寫28個月低點,而且低於50.0;其中,服務業與製造業PMI分別降至28個月與37個月低點。
  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在經歷連兩季(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萎縮後,目前仍看不到復甦跡象。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表示:「雖許多人士預期經濟未來幾個月將會復甦,但今日數據駁斥此論點。我們預估今年下半年歐元區經濟將會再次萎縮。此外,歐洲央行(ECB)迄今升息400個基點持續造成經濟降溫」。

4. 外企採取孤島策略投資中國大陸
  《本會6月26日訊息》隨著美中緊張升高,愈來愈多西方企業採取「孤島」策略,將部分業務留存在中國大陸,針對中國大陸市場及其他國家建立平行式供應鏈,若中國大陸業務有所問題,也不致波及全球業務,藉以降低美中關係緊張所衍生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規劃將該公司與中國大陸業者合作開發晶片的業務留存在中國大陸,以避免美國在採取更進一步管制措施時受到不利之影響。
  福斯汽車軟體子公司去年投資中國大陸地平線機器人公司10億美元,另又斥資約14億美元再與中國大陸業者成立合資公司,股份占比60%,生產節能晶片,藉以提高福斯對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而且所開發的技術只在中國大陸應用。
  日本衛浴產品業者驪住(LIXIL)正在重新組建供應鏈,針對中國大陸及美國銷售的產品分別在本地製造。此外,創投基金紅杉資本將在2024年3月之前,完全分離美中兩地業務。
  由於北京當局採取更嚴格的數據安全規定,要求在中國大陸營運的西方企業不得把數據遷移往國外,「孤島」策略的目標是在於仍然保留中國大陸據點,維持當地業務。
  依據中國歐盟商會對480家會員的最新調查顯示,27%受訪業者表示,在過去兩年間,已經將總公司與中國大陸子公司的業務脫鉤,比一年前提高七個百分點,其作法包括單獨針對中國大陸市場開發資訊或資料儲存科技。
  西方企業採取這套「孤島」策略,除了考慮美中關係,也是為了更能反應中國大陸市場的變化,而且更能防禦當地同業之競爭。

5. 國際清算銀行呼籲各國升息對抗通膨
  《本會6月26日訊息》國際清算銀行(BIS)25日在該組織所公布的年報中指出:「全球經濟在對抗通膨方面上,正在處於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應對嚴峻挑戰,過去以來過度追求短期成長時期已經結束,如今貨幣政策必須專注於恢復物價之穩定,我們必須鞏固財政政策。
  因此,BIS呼籲各國應該更進一步升息,藉以控制通膨」。BIS同時認為,通膨居高不下愈久,貨幣緊縮力道需要愈大、時間愈長,而且此將導致全球銀行系統面對更大風險。
  報導指出,儘管各大央行過去18個月以來持續升息,但是許多先進國家通膨形勢仍然高燒不退。亦即借貸成本大幅攀升結果,甚至引發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銀行業危機。
  依據美銀分析統計,過去兩年以來全球升息次數達到470次,若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共計降息1,202次。美國聯準會在這波升息循環中升息500個基點,歐洲央行調升400個基點,許多開發中國家甚至採取更激進之作為。
  BIS表示,儘管英國與挪威央行上周宣布升息兩碼、幅度超出預期,雖顯示各大央行全力壓制通膨努力,但民眾預期「通膨恐將持續攀升」心理,也在開始顯現。
  報告指出,若以二戰之後標準來看,各國央行如今所面臨的挑戰是獨特的,多數國家必須同時應對通膨飆漲與脆弱金融系統兩大問題,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狀況。
  BIS警告,通膨維持高檔時間越長,央行貨幣緊縮幅度也要更強更久,這意味著:銀行業可能更進一步爆發問題「實質存在」。BIS表示:「全球央行一定能讓通膨受到控制,恢復物價穩定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不過,真正的重點是在於:這些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BIS認為,雖然採取調升利率,可以不致引發經濟衰退或重大銀行危機;但是,BIS坦言,達成此一目標難度極高。

6. 工業生產連續12黑5月指數85.03年減15.73%
  《本會6月27日訊息》經濟部26日公布最新工業生產統計指出,因為全球經濟仍受通膨及升息影響,終端產品需求疲軟,加上產業鏈持續去庫調整,5月工業生產指數85.03、年減15.73%,連續12個月負成長;至於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84.22,同為連續第12個月負成長,年減16.42%。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5月工作天數較4月多,加上高效能運算訂單增溫,以及客戶庫存加速去化,帶動半導體、面板廠商產能利用率回升,所以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皆都出現月增的情況。
  工業生產指數連續12黑,經濟部統計處解釋,若從庫存量指數來看,5月庫存量指數已經接近去年同期,兩者差異已縮小至1%,傳統產品去化庫存速度較快,從去年底開始進行,雖科技產品去化庫存今年開始,但看到電腦電子產品有加速的現象,期待下半年度可以隨消費電子新品效益發酵,能夠帶動第四季生產動能。
  若從行業別來看,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因終端產品需求仍顯低迷,半導體供應鏈庫存持續調整,造成電子零組件業年減24.40%、連續9黑,進而影響相關檢測設備需求動能,導致行動裝置鏡頭、自動測試設備、半導體檢測設備等生產下滑;但是,受惠資料中心及相關設備需求持續成長,推升交換器、伺服器續呈增產,以及大尺寸面板庫存恢復健康水準、量價回升,在增減相抵下,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減0.8%、連續3黑。
  至於傳統產業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減20.29%、21.09%,同為連續18黑,機械設備業年減12.20%、連續13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及其零件業因為車用零件供應充足,多款新車上市刺激買氣,年增29.44%,由負轉正。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表示,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將有助於挹注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但是,由於全球經濟仍籠罩在通膨、升息壓力之下,以及俄烏戰爭、美中科技爭端等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存在,如此恐將抑制製造業生產表現,預估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79.36至83.36,年減16.8%至20.8%;第二季製造業生產指數表現,預估79.9至81.23,年減18.8%至20.1%;上半年度製造業生產指數預估80.97至81.64,年減18.2%至18.9%。

7. 基本工資連續7年調漲8成受雇員工無感
  《本會6月27日訊息》基本工資連續7年調漲,從105年的20008元調漲至今為26400元,累計調漲幅度破31%,雖讓基層勞工獲得基本工資保障,但直接受益可能僅有2成基層勞工。依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若考量物價因素後,從105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從39304至今為41538,7年以來僅微增加2234元,換算下來,每月實質薪資僅年增319元,若以當前物價來看,等於每月所多出的薪資只能多買3個排骨便當。
  依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全體受雇勞工經常性薪資45306元,7年以來累計調漲6269元、增幅16%;不過,依據勞動部之前統計,基本月薪受益人數約為175萬人及基本時薪受益人數則有58萬人,亦即16%是基本工資之貢獻,加上考量通膨因素之後,顯示8成受雇員工感受不到薪資成長。
  無庸置疑,近2年來CPI高漲,並非消費需求拉抬,而是俄烏戰爭、供應失調所致,一旦生產成本高漲,因企業經營將會更加辛苦,而不易針要幫員工「全面調薪」。
  此外,110年、111年經濟分別成長6.53%、2.35%,薪資調漲不易最大癥結是在國內接單、海外生產模式之下,若生產機會在國外時,企業必須把部份的資源分配出去。此外,台灣企業偏愛發給獎金,因為這是比較有彈性的作法,當景氣好時,企業多發獎金,當景氣不好時,企業可以少發一點獎金。
  亦即經常性薪資是「底薪」的概念,承諾員工之後無法任意調整,獎金發放除了與景氣有關,業務、全勤等獎金則是與員工個別努力有關。
  近年以來加薪呈M型化,亦即政府所規定的基層勞工基本工資,加上近來缺工問題,業主一方面符合法規,二方面解決人力不足,另一加薪重點是攸關企業競爭的核心專業人才,加薪始能有效留才。
  另一方面,薪資最不會變動的是月薪較低的行政、事務等工作,雖學習曲線不高,但仍有許多大學畢業學生應徵,在供過於求加上取代性偏高下,預估未來薪資也不容易調整。

8. WTO示警貿易脫鉤全球GDP恐將損失5%
  《本會6月28日訊息》「脫鉤」議題備受全球關注,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伊衛拉於27日在2023夏季達沃斯論壇示警,一旦發生此一狀況,恐對全球GDP造成高達5%損失。
  世界貿易組織秘書長伊衛拉認為,應該抓住全球供應鏈韌性的提升,以及數位化貿易之潮流等新的機遇。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聚焦國際所擔憂的「脫鉤」問題。WTO秘書長伊衛拉表示,世界經濟不應碎片化,「脫鉤」將會損害全球經濟發展,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違背全球化潮流。
  WTO期待與中方構建強而有力的夥伴關係,共為推進WTO改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作出新的貢獻。WTO秘書長伊衛拉表示,目前貿易成長放緩,如果加上分裂和脫鉤,將變得更糟糕。WTO於一年半前做的模擬結果顯示,若全球兩個貿易陣營真的脫鉤,則恐對全球造成5%的GDP之損失,因此各界必須重視該項議題,藉以避免貿易脫鉤實現。
  美中貿易角力越演越烈之際,許多國際組織紛紛提出警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公布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歷經數十年來整合,若出現嚴重分裂(fragmentation),將影響GDP減少7%,倘若連技術都出現脫鉤,將有部分國家經濟損失達到8%~12%。
  世界銀行3月公布報告指出,預計2023年東亞及太平洋(EAP)開發中經濟體GDP將會成長5.1%,中國大陸經濟增速5.1%。不過,美中關係緊張引發貿易限制和技術脫鉤,將對知識和創新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更對亞洲經濟成長構成長期威脅。

9.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十大新興科技聚焦醫療生技及能源
  《本會6月28日訊息》世界經濟論壇27日舉辦新領軍者年會,並且於會議上發表報告,公布今年十大新興科技。其中,包括時下最耀紅的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柔性電池與未來將發展空間巨大的植物感測器等入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年會所公布的十大新興科技除了聚焦醫療與生物技術及AIGC之外,另有三項科技醫療應用,包括AI輔助醫療、工程噬菌體、改善心理健康虛擬空間;以及三項能源能量技術,包括柔性電池、可持續性航空燃料、可持續性運算空間。其他入選的有,轉錄體學和柔性神經電子學深掘生物技術,以及與農業數據相關的可穿戴性植物感測器。
  論壇講座指出,將95項提名技術篩選至十項,主要分成四大評判標準,包括:技術新穎性、未來應用性前景、沒有被壟斷的可以合作性,以及對未來數年具有顛覆變化之潛力。
  上述科技之間其實息息相關,柔性電池已有廣泛應用、許多企業正在打造新型電池。這種柔性技術使電池能用於人,可以促成柔性神經電子發展支撐腦機介面應用,用於非屬動物,例如讓植物穿戴著感測器,藉此緩解糧食問題。
  亦即感測器可以收集植物生物數據,未來有望由逐漸成熟的AI處理數據,進而讓AI大量用於輔助醫療。雖訓練AI等工作需要龐大能量,但若反過來以透過數據分析減少耗能、達成可持續性運算是解方之一。

10. 美國聯準會重申並不排除連續升息
  《本會6月29日訊息》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8日出席歐洲央行(ECB)在葡萄牙舉辦年度央行論壇上,重申今年底前將會繼續升息,並且表示保留7月調高利率機率。
  鮑爾與ECB總裁拉加德、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及日本銀行(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同台進行座談討論,鮑爾表示,「政策已非常久沒有處於限制性(水準),所以我們認為會有更多限制性(效應)到來」,Fed正在試圖了解迄今緊縮行動對經濟的影響。
  鮑爾指出,雖過去幾個月來通膨下滑發展很好,但在「非屬房市服務」通膨領域上沒有看到「太多進展」,勞動市場正在驅動通膨高漲,讓勞動市場地走軟才剛開始,目前政策限制程度可能不夠。
  鮑爾表示,利率點狀圖示顯示「強烈多數」官員支持今年再度升息2碼,同時暗示Fed仍可能在7月和9月升息。由於通膨並非只是美國問題,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都在對抗新冠疫情蔓延、供應鏈結干擾及俄烏戰爭等因素所引發的物價暴漲。因此,鮑爾、拉加德、貝利及植田和男所討論的焦點放在通膨,市場分析預估將會展現「鷹派決心」,維持「利率更高更久」是共同的主題。
  拉加德直言ECB「非常可能」在7月中升息,貝利也說數據已經彰顯通膨持續居高不下明確跡象,將竭盡所能讓通膨率回到目標數值。
  鮑爾一再表示,雖美國通膨正朝正確方向前進,但通膨率要回到2%的目標「還有長路要走」。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