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採取自願減量制度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3-04-28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3年4月22日至4月28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台灣碳權交易採取自願減量制度
  《本會4月25日訊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4日表示,台灣即將成立碳權交易所,未來碳交所優先工作是協助企業向國外購買碳權,以因應供應鏈碳中和之要求,國內碳交易並不採取「總量管制」,而是採取「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創造產業減碳誘因。
  環保署表示,打造「減碳有價」環境,除了針對製造業等排碳大戶徵收碳費之外,針對非屬碳費課徵範圍製造業及一般服務業、農業等,將會設計自願減量額度碳交易。
  環保署指出,自願減量碳交易是企業主動提出自願減量的專案,經環保署核定後,據此執行減量措施,可以得到減量額度,也就俗稱「碳權」,例如甲企業提出計畫,從每年排放100萬噸確實減量到80萬噸,其所減少的20萬噸碳權即可買賣,成為碳權供給方。
  至於碳權主要需求方,例如環評要求大型開發案需要承諾一定程度增量抵換,或是企業受到供應鏈要求有減碳之需求,皆可購買碳權。
  此外,工商團體建議,碳交所應該參考先進國家作法,採取總量管制,並且在初期時有「免費核配」之機制,環保署明確表示,雖從過去的溫管法到現今的氣候變遷因應法,都將總量管制入法,但直到現在未曾啟動,在短期內也不會實施,亦即國內碳交易在短期內不會實施總量管制,不會免費核配碳權。
  環保署解釋,台灣排放來源集中,而且碳市場相對較小,若實施總量管制,手中握有碳權者惜售,具有高度抵換需求者卻無碳權可買,供需難以達成平衡,恐將導致總量管制碳交易難以推動,不如先由企業主動提出專案減量,以減量額度來推動交易。
  免費核配機制的前提是實施總量管制,環保署更進一步表示,歐盟實施免費核配機制,雖看似可以少繳費用,但並不盡然,由於免費核配之後,需要繳交碳費排放量變小,碳費費率反而變高。
  總量管制是由政府訂定總排放量,排碳超過上限廠商必須購買碳權抵換,反之可以出售碳權,目前歐盟、南韓、中國大陸等20多國皆有實施。

2. 中國大陸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議通過支持民營經濟指南
  《本會4月22日訊息》依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有力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等,多項支持民營經濟的指南,強調加強政策協調,確實解決民營企業困難,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儘管資料統計顯示,民營企業是過去40年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主要推動力輛,占國家稅收的一半,占產出的60%以上,提供80%城鎮就業。然而官方數據卻又說明,今年第1季度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僅有年增0.6%,與國有實體投資10%增幅之比較,相形見絀。
  此次會議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從制度建設著眼,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全鏈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專案、平台、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系統佈局,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形成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創新體系。
  會議同時指出,必須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創新支援力度,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推動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
  最後,會議再度強調,加強改進國有經濟管理,從推動高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構建頂層統籌、權責明確、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國有經濟管理體系。

3. 歐洲議會通過全面監管加密貨幣
  《本會4月22日訊息》歐洲議會創下全球先河,20日以517票贊成、38票反對表決通過《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Markets in Crypto Asset Act,MiCA)》,針對加密平台、代幣發行商及交易員訂定諸多規範,必須在透明、揭露、授權和交易監管等方面上符合要求,是首套全面監管加密貨幣產業的法案,預計自2024年起生效適用。
  歐洲議會指出,MiCA立法旨在,降低購買加密資產風險。這意味著,供應商若遺失投資人加密資產,則必須負起法律責任。
  歐盟此舉領先美國和英國,美英尚未針對加密貨幣領域訂定正式法規。按照MiCA規定,加密貨幣平台具有義務告知投資交易相關風險,銷售代幣也是必須受到監。一旦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在被認定為:未能妥善保護投資人或威脅市場完整性及金融穩定時,MiCA授權歐洲證券暨市場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介入,禁止或限制平台交易。
  MiCA也觸及圍繞加密貨幣的環保隱憂,強迫企業揭露能源消耗數據,以及數位資產對環境的衝擊。
  此外,歐洲議會也通過了《資金轉移條例(Transfer of Funds regulation)》,其目的是在降低比特幣、穩定幣等加密貨幣移轉過程之中匿名性質。
  此一條例將「國際轉帳」(travel rule)規定應用到加密貨幣交易,要求金融公司篩選、記錄並傳遞與加密貨幣交易相關的訊息,藉以協助打擊洗錢。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個人所有「自託管錢包」之間的轉帳,若是金額超過1,000歐元上限,就得呈報。

4. 工業用水大戶必須使用至少五成系統再生水
  《本會4月23日訊息》由於氣候變遷劇變,導致缺水風險增加,為能強化抗旱韌性,去年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經濟部水利署預告子法,從原本限於水源短缺地區,擴大到明定每日計畫用水達到2萬噸以上開發單位,其工業用水必須使用至少50%系統再生水,預計最快從7月起公告實施,預計新開工業區、舊廠區擴建業者受到影響。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一直以來在審查廠商用水計畫書時,雖均會要求在水資源短缺時,廠商必須使用再生水,但並非強制規定,而且水資源沒有短缺,不得強制廠商使用再生水。其次,很多新設工業區開發,例如科學園區新設園區都是因應環評要求使用再生水,這是業者環評承諾。
  由於上述兩種方式要求廠商使用再生水,不是法源依據。此次水利署修正子法規定,開發單位規劃用水達到每日2萬立方公尺(噸)以上,屬於工業用水部分應該使用至少50%系統再生水,適用範圍包含新設廠與擴廠案,舊廠用水不會受到影響,修正子法已經送到經濟部,即將進入60天預告期,預計最快7月公告實施。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經過兩年之前百年大旱經驗,廠商已驚很有使用再生水意識,雖再生水較自來水貴,但可以保枯水期不會缺水。因此,未來一旦適用上述規定業者或開發單位,可以使用公共再生水系統或自建再生水廠,或者水利署輔導業者換水,或者使用海淡水或雨水儲留方式因應。上述公共再生水系統是指內政部現已核定興建11座再生水廠,未來將會持續增加。

5. 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持續不如南韓
  《本會4月24日訊息》美國矽谷銀行(SVB)於3月倒閉後,引發金融業界連串危機,美國聯準會(Fed)被迫放緩升息步調,3月僅有升息1碼,國際美元指數在3月時同步走弱,雖造成新台幣3月累計升值2.6分或0.09%,但相對主要非美貨幣升幅落後,這些已反應在BIS統計新台幣REER不升反降。
  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3月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雖新台幣3月REER小幅下降至98.62,但韓元REER下降更多至94.79,其差距已經擴大達到3.83,使得新台幣REER已經連續23個月高於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韓元REER,高於前一個月2.49,代表近兩年來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連續輸給韓國出口價格競爭力。
  依據BIS所統計的REER,屬於估算一國貨幣對一籃子外國貨幣的匯率變動指數,指數上揚或下滑,除了來自於本身的升貶之外,與其所對應一籃子貨幣之漲跌,以及物價變動因素相關,REER上揚對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愈高國家競爭力愈是不利,例如台韓,在REER愈低時,其出口報價愈是具有競爭力。
  新台幣REER過去長年低於韓元REER,但是疫情以來新台幣強升、一度成為最強亞幣,去年10月差距更擴大到9.06。匯銀主管認為,進入4月之後新台幣趨貶,相對韓元更貶值至最弱亞幣,亦即新台幣貶輸韓元,預估台韓出口價格競爭力短期難以見到「黃金交叉」。

6. 工業生產指數三月僅有119.69連續7個月衰退
  《本會4月25日訊息》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佳、終端需求疲軟,加上產業持續進行庫存調整,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119.69,年減14.52%,其中佔比最大製造業指數則是121.33,年減15.21%,雖雙雙連續7個月衰退,但表現已經優於經濟部統計處原先預期。
  經濟部統計處分析,傳產去化庫存速度較科技業者快一些,而且台灣半導體龍頭大廠最新法說會定調,庫存去化完畢時程往後延下,使得製造業迎來復甦期程,恐怕仍要再等。
  經濟部統計處說明,製造業各大主要業別多為雙位數衰退;不過,雲端伺服器需求並未受到美系大廠減緩投資消息影響,使得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表現優於預期,加上汽車及其零件業也是因為新車買氣暢旺、缺料問題緩解,生產優於預期,兩者共同支撐3月製造業指數,使得其減幅沒有擴大。
  針對產業庫存去化狀況,經濟部統計處則是指出,雖第一季存貨比率持續下探,但仍未回到去年同期水位,代表庫存需要時間去化,目前傳產去化速度快於科技產業,尤其基本金屬、化學原料,3月生產表現分別較去年下半年及去年第四季好,相對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科技產業,3月存貨比率不降反升,若要迎來復甦,還要再等。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我們必須持續觀察,加上最近主要半導體廠商去化庫存期限後延,本來上次法說會預估正成長,這次已下修到負成長,所以可見其對今年的展望可能再度延後,所以需要觀察半導體產業延後速度,以及傳統產業上升速度,兩股力量拉扯。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新興科技應用持續,將有助於製造業生產動能成長,但是全球經濟仍受通膨、升息影響,終端需求疲弱,加上俄烏戰爭、美中科技戰火未見緩解,將會持續壓抑製造業表現,目前預估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年減16到18.9個百分點。

7. 台經院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降至2.31%
  《本會4月26日訊息》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今年第二次更新台灣經濟成長預測,雖更新為2.31%,較1月的預測下修0.27個百分點,但高於中央銀行3月下旬估測的2.21%、主計總處2月下旬估測的2.12%,為國內、外機構4月更新數值之中最高水準。
  台灣經濟研究院表示,今年經濟成長低點就在第一季,接著將會是好轉的方向,此次主要受到全球景氣低迷影響,終端市場消費動能減弱,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出口動能放緩,分別下修今年輸出/輸入至-1.63%/-0.73%,較1月的估值大幅下修,雖包含民間投資、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固定資本形成,估測今年民間投資成長自2.84%下修至0.42%,但因部份廠商掌握景氣谷底契機,加快投資佈局,而仍維持著成長。
  台經院指出,今年經濟成長以民間消費為主要支撐,第一季零售餐飲表現依舊活絡,加上全球車用晶片供給回穩,疫情鬆綁之後,消費力道走強,也讓車市增溫;再者,隨著國境開放,近期出、入境人數屢創疫情以來新高紀錄,跨境旅遊已逐漸回復至疫情前水準,將為零售業與餐旅服務業帶來更大復甦空間,有助帶動民間消費成長,因此即使通膨估測超過2%,在內溫外冷經濟成長模式中,預測今年民間消費成長5.95%,較1月的預測維持不變。

8. 大陸委員會並不希望終止ECFA
  《本會4月27日訊息》由於中國大陸逕向WTO提出申訴,要求WTO對台灣禁止進口中國大陸相關產品,包括農業、五礦化工、紡織等2,455項產品之限制進行調查,進而延伸陸方可能暫停兩岸ECFA憂慮,26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邀請陸委會、經濟部、農委會、交通部等,提出針對中國大陸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影響評估,以及ECFA可能暫停等議題報告。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於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中指出,依據資料統計顯示,2022年2,455項產品對外出口金額共計248.5億美元,占我對外出口比重5.2%,其中對陸出口金額44.3億美元,占我對陸出口比重3.7%,占我對外出口比重僅有0.9%。邱太三強調,如果陸方以此2,455項作為報復制手段,雖對我總體經濟影響尚屬有限,但並不希望因終止ECFA,而造成兩岸相關業者貿易損失及傷害兩岸經濟關係。
  至於是否影響兩岸ECFA?邱太三指出,陸方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是針對我方尚未開放中國大陸2,455項產品進口之限制,與ECFA之間並無直接之關係,各界憂慮陸方可能採取暫停ECFA早收優惠作為對台報復措施,相關機關將循WTO機制再與陸方磋商,同時密切關注相關情勢發展,持續進行影響評估,預為因應。
  兩岸ECFA自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我方對陸方出口取得減免關稅93.87億美元,相對陸方對我方出口獲致減免關稅約為9.81億美元。如果ECFA運作受到影響,雙方業者需要額外支付一定關稅,影響產品在對方境內銷售之競爭。
  經濟部表示,雖兩岸同時加入WTO,但雙方在入會前,並未針對市場開放進行談判,因此我方在入會後仍然可以按照1993年所訂定的兩岸貿易許可辦法進行貿易管理,至於中國大陸這次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我方願意在WTO架構下再與陸方持續討論;同時,目前雙方也將持續執行ECFA,以持續兩岸經濟合作之關係。

9. 渣打銀行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降至1.9%
  《本會4月27日訊息》渣打銀行26日公布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降至1.9%,這是ING荷蘭銀行本周將原先估值2.4%下修至1.5%、星展銀行將估值下修至1.6%之後,第三家外銀看衰今年台灣經濟復甦力道,甚至護國神山紅利也被外銀經濟研究團隊打折。
  渣打銀行強調,「台灣經濟景氣,還沒有見底的跡象」,而且原先預估台灣第三季景氣落底,現在來看有延後之跡象,間接影響台灣通膨(CPI)在去年達到頂峰,進入第三季時能夠低到2%以下,央行這兩年的升息循環將止步於1.875%。
  渣打銀行指出,這次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從原先2.2%下降至1.9%,包括三現象佐證,其一是電子產業庫存尚未解決,國發會景氣燈號藍燈將維持到第二季,景氣第三季落底有延後的跡象;其二是中國大陸重啟疫後經濟復甦,並未將紅利外溢到台灣、南韓;其三是歐美經濟放緩,沒有看到回溫力道,這些是台灣正在面臨的嚴峻外部環境。
  此外,外銀經濟學家特別關注台灣半導體產業。渣打銀行認為,全球半導體需求疲軟帶給台灣經濟增長下行風險,使得進、出口對今年的台灣經濟增長不會有所貢獻;ING荷蘭銀行提醒,極端高溫和乾旱條件影響台灣最近三年半導體晶片製造,用水受到限制和停電威脅也將影響生產,隨著天氣變得更加極端,兩種風險都在上升。

10. 國內景氣燈號連續五藍3月綜合判斷分數僅有11分
  《本會4月28日訊息》國家發展委員會綜合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工業生產等9項指標編製國內景氣綜合判斷分數,透過分數對映燈號,27日公布景氣報告指出,受到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影響,3月綜合判斷分數僅有11分,比最低分的9分僅多2分,景氣是自去年11月以來呈現連續第五個月藍燈,加以領先指標升幅放緩,景氣續呈低迷。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目前全球通膨略已趨緩,金融動蕩略呈緩解,這些緩和並不代表威脅已經消失,仍需以審慎、保守的態度看待未來經濟。雖3月景氣領先指標持續回升,但回升速度放緩,最近三個月升幅依序0.8%、0.75%、0.66%,顯示「先前曾經看到景氣落底訊號隱約浮現,隨著最近國際景氣趨緩,這波景氣究竟何時落底,需要持續觀察」。
  展望未來,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認為,最近美、歐、日、中景氣領先指標、製造業PMI表現不好,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甫公布的經濟展望,IMF認為今年外在環境挑戰很大,全球經濟仍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需要審慎保守看待。因此,第二季景氣燈號持續呈現藍燈機率頗高,可能第三季始有機會脫離藍燈轉為呈現復甦。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