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再度宣布升息2碼升抵15年新高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2-12-16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2年12月10日至12月16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再度宣布升息2碼升抵15年新高
  《本會12月16日訊息》綜合外電,美東時間14日下午2時(台灣時間15日凌晨3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再度升息0.5個百分點(2碼),基準利率升抵15年新高,同時暗示明年仍將維持緊縮政策。
  再者,在2022年最後一場決策會上,聯準會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並無異議同意提高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至4.25%~4.5%,結束一連四次升息3碼作法。
  在決策會後記者會上,Fed主席鮑爾表示,雖情勢已有進展,但我們以快速緊縮行動的全面效應,迄今仍未被感覺到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鮑爾對10和11月整體物價之增幅放緩感到欣慰,但是也警告著「需要更多證據始能有信心地指出,通膨已在持續向下路徑」。
  在決策會後聲明中,Fed表示「持續上升」政策利率將會是「適當」的,藉以確保能對經濟帶來更足夠的限制效應,好讓物價取得控制。不過,這次會後聲明幾乎沒有變動,代表緊縮周期還沒結束。
  再者,與會後聲明一起發布的「點狀圖示」,呈現官員對利率的個別預測,顯示多數官員支持明年繼續緊縮。到2023年底前,利率中位數字預測將會升到5.1%,高於9月所預測的4.6%,這意味著接著共計還會再升3碼。至於2024年利率水準,多數官員預測將會降到4.1%,2025年會再降到3.1%,高於三個月前所預測的3.9%與2.9%。
  此外,決策官員還有對明年的通膨預期上調,他們較偏好的通膨指標核心PCE指數,2023年預估會上升到3.5%,高於9月所預測的3.1%。至於本月上旬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10月核心PCE年升5%。但是,算到2024年,多數官員認為核心PCE年升幅度只稍降到2.5%,仍高於Fed設定的2%目標,可能一直要到2025年始會降到2.1%。
  至於經濟展望則較先前悲觀,官員最新預測明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幅度僅有0.5%,2024年稍加速至1.6%,失業率則會升到4.6%。相對再三個月前,多數Fed官員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達到1.2%,隔年再增速至1.7%,失業率最多只會升到4.4%。
  同日在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和英國央行,也將宣布最新利率決策,讓全球對抗通膨之戰役至此邁入新的階段。倫敦金融時報(FT)報導,聯準會這次放緩緊縮步調作法,將會在國際間肩負帶頭作用,使得15日將舉行的歐洲央行(ECB)和英國央行(BOE)決策會,預料都將升息2碼。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上述三個地區通膨都已觸頂,美國和英國本周所公布的整體通膨數據已經下滑,但是各大央行仍然擔心,要讓通膨降回2%目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2. 中經院下修今、明年經濟成長估值3.04%及2.72%
  《本會12月10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9日公布今年台灣經濟成長估值指出,今年台灣經濟因受全球政經情勢影響,其成長自烏俄戰爭爆發後開始逐次下修,此次將下修至3.04%,較10月時下修0.24個百分點。
  同時,指出明年台灣經濟成長預測為2.72%,經濟成長模式將會呈現「內平外冷」,外部存在四大不確定性因素,亦即一為烏俄戰爭仍未結束,二是美國通膨仍未達標,三為美國聯準會仍將持續升息,四是美中貿易科技戰火仍然劍拔弩張,需要依賴內需支撐經濟成長動能。至於明年四季經濟成長估值,則將逐季增加,分別為1.58%、2.59%、2.75%、3.88%。
  中經院指出,民間消費會是明年經濟成長的亮點,在歷經2020及2021年接連負成長後,今年轉為正成長,年增約為3.42%,明年將會更進一步攀升,預估年增約為 4.26%,反映後疫時期持續解禁、開放、與病毒共存的常軌生活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1.97個百分點。
  中經院指出,今年歷經全球經濟成長開高走低,多數產業至今仍在找尋景氣底部,今年GDP成長仍然可以保3%,2019年以來間連續四年達到3%以上。
  中經院分析,由於明年全球經濟將呈低度成長,造成國際貿易成長衰退。至於明年GDP年增之中,國內需求貢獻2.69個百分點,國外淨需求則因國際商品貿易成長走緩,貢獻約0.03個百分點,為2019年以來的新低。
  中經院提醒,今年廠商去化庫存壓力未減,明年投資動能受到景氣趨緩,前景不明,加上升息等因素,廠商投資意願降低,中經院估測明年固定資本形成及民間投資年增分別僅為2.60%、 2.02%,較今年的6.89%及7.01%走緩,將需仰賴節能、綠能及都更等需求,帶動投資維持成長。

3. 工總針對台美貿易倡議談判提出三項建議
  《本會12月11日訊息》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日前透露,為能深化台美經貿關係,明年底前將完成「台美21世紀倡議」的談判,其所涉及的議題有些將是台灣首次面對、而且挑戰很大。
  工總指出,雖「台美21世紀倡議」被視為是「類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但工總直言是很大的挑戰。檢視過去台美談判,以關稅減讓並消除其他貿易障礙為主軸,此次倡議內容廣泛,包括貿易便捷化、農業檢疫、標準與法規調和,尤其包括多數貿易協定所關注的重點「數位貿易與環境變遷」等。
  因此,為能爭取台灣整體最大利益,工總針對產業部分,提出三項建議,包括:
  一、參考RCEP與CPTPP專章內容,擴大相互承認產業標準範圍,以及對美爭取一般貨物24小時通關,易腐及快遞6個小時放行等對雙方有利的條件等建議。
  二、有關標準與法規調和。工總認為,建立產業標準,是現代企業競爭的焦點。面對科技發展與應用,政府必須在談判中爭取並支持產業加入任何標準設定討論,以利我方產業加入並維持美國領導的供應鏈的競爭性地位。工總指出,台美目前所簽訂的檢驗相互承認協定(MRA)只有台美電磁相容檢驗相互承認協定,政府應該在談判中擴大相互承認範圍,降低企業貿易成本。
  三、工總認為,隨著台美投資、貿易關係更加密切,建議完成「台美21世紀倡議」談判之後,應該推動台美洽簽避免所得雙重課稅,以及防杜逃稅協定,藉以提供合宜減免稅措施,有助雙方產業合作與技術交流,增加企業競爭,進而創造就業機會,促進雙方經濟成長,營造互惠雙贏局面。

4. 中國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酒類和飲料產品
  《本會12月11日訊息》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官網顯示,9日晚間再度轉向在「港澳台地區生產企業註冊資訊」所登記的28項「蒸餾酒及其配製酒」中,共有11項狀態顯示「暫停進口」。此次繼日前暫停進口台灣水產品後,針對酒類和飲料產品改為「暫停進口」,包括金門高粱、台灣啤酒、黑松沙士及蘋果西打全數遭殃,涉及台灣年度出口金額超過3.3億美元。
  對此,台酒10日證實,台啤12月份出口中國大陸金額約新台幣130萬元訂單,已遭全數暫停出口,台酒將會積極了解並爭取相關權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相關產品項目註冊有效日期皆尚未截止,但「飲料及冷凍飲品」所登記的354項之中,共有123項顯示「暫停進口」,波及業者包括黑松、維他露、統一、京都念慈菴等。
  資料顯示,自從今年6月以來,陸方數度叫停石斑魚、冰鮮白帶魚和柑橘類水果等我方農漁產品進口。12月8日更大動作將原訂於2023年5月或2024年3月到期、共計890項台灣水產品實施暫停進口,僅剩屏東味一食品一項顯示「有效」。
  中國大陸國台辦9日晚間表示,部分台灣輸入食品企業註冊訊息不太完整,有關主管部門暫時未對這些企業給予註冊,這是正常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台灣食品企業應該儘快提供符合要求企業註冊訊息。
  行政院10日表示,衛福部、經濟部、財政部及農委會等相關部會已經積極輔導業者進行註冊申請,協助個別業者提交註冊申請及進行補件,以及委託具有食品專業背景機構進行業者實地查核及輔導。

5. 美要求日支持對中出口半導體管制措施
  《本會12月12日訊息》依據日媒報導,美國商務部10月公布系列對中國大陸的晶片出口管制,同時收緊向中企銷售用於生產半導體的設備,以及持續拉攏盟國圍堵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於9日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舉行電話會談,雷蒙多提出美日在中國大陸戰略上既是盟友,希望日本響應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半導體的管制措施。
  日本共同社10日報導,日本在中美對立的局面之下,仍維持著與中方的關係。因此,美方此舉目的意在,限制日本擁有較高技術水準半導體製造設備等科技出口,進而延緩中國大陸先進半導體開發進度。
  報導指出,日本在半導體產業上已經明顯落後台灣和韓國,近年試圖迎頭趕上,並和美國建立合作關係。不過,如果日本也對中國大陸祭出類似出口管制措施,勢必引發中國大陸強烈反彈,可能促使任何具體政策合作難以實現。
  很顯然地,美國為彌補出口管制的漏洞,正在推動跨國監管架構,以防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EL)和荷蘭艾司摩爾(ASML)等世界頂級企業持續向中國大陸輸出生產先進晶片的必要設備。
  日本索尼(Sony)之前於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預計美國所主導的制裁將會「暫時影響」中國大陸採購半導體能力,但是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領域上對全球之影響「完全可能」繼續增加。NEC則是認為,雖中美晶片技術之爭可能拖慢中國大陸技術進步,但整體趨勢不會改變,不能忽視中國大陸在技術方面上所存在的競爭能力,若從長遠來看,將成為「需要考慮」的力量之一。

6. 首屆中阿峰會簽署500億美元投資協議
  《本會12月13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7日至10日親自出席首屆中阿峰會、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並且進行沙國國事訪問,同時與近20名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深化北京與海灣地區之關係。
  外媒引述沙烏地阿拉伯資料表示,此一象徵強化中國大陸與阿拉伯國家友好合作的峰會10日落幕。沙烏地阿拉伯最新透露,在峰會上中沙兩國所簽署的投資協議共計34項,包括綠色能源、綠氫、太陽能、資訊技術、雲服務、運輸等領域,簽署高達500億美元投資協議。但是,並未說明500億美元是否包括與其他與會阿拉伯國家的協議。
  依據財經網報導,此次峰會期間已簽約的企業包括:華為與沙國通信和資訊技術部(MCIT)簽署投資協議;中國建築與沙國國家住房公司(NHC)等簽署投資協定;騰訊、中信資本、阿里巴巴參與的金融公司與自動駕駛公司,分別和沙國阿吉蘭兄弟控股集團(Ajlan & Bros)簽署投資協議。
  至於能源領域合作方面,中國大陸央企中國廣核能源國際公司與AIjomaih集團簽署合作協定,將會攜手共同打造超1,000萬千瓦能源項目,涵蓋包括:太陽能、風力、燃氣和熱力發電項目。此外,太陽能企業晶科能源將為沙國提供相關太陽能元件等。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阿拉伯國家是中國大陸對外承包工程的重要來源,在全球綠色轉型趨勢下,新能源新基建將成為中國大陸與中東工程承包領域的增長重點。另一方面,疫情及俄烏衝突已削弱美元體系的基礎,中國大陸與中東強化合作更是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7. 國內實質經常性薪資持續負成長
  《本會12月13日訊息》主計總處12日公布薪資統計指出,今年廠商調薪狀況不錯,受到調薪的帶動,今年1~10月經常性薪資年增達到2.9%,雖創下民國90年以來同期最高,但由於同期通膨高達3.04%,在物價漲幅高過薪資增幅的情形之下,今年前十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13%,依舊是近六年來同期首次負成長。
  主計總處表示,實質經常性薪資的年增從1月至9月是-0.07%,因為去年10月呈現疫後復甦,比較基期較高,雖通膨緩和下來,但實質經常性薪資減幅卻又反而擴大。
  主計總處說明,歷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都有一些國際因素,例如民國97、9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民國101年則是受到歐債危機所致,今年則是會受到疫情、俄烏戰爭波及。
  此外,此波全球景氣降溫已經讓台灣的出口、工業生產衰退,同時由生產面延伸至勞動面,受到季節因素影響(年底感恩節、耶誕節、農曆年),通常10~12月製造業僱用人數將會逐月增加,不過10月製造業僱用人數月減1千人、加班工時年減2.8小時,呈現雙雙下滑。
  至於內需服務業,受到生活漸回常軌,商業活動恢復,不論人數僱用、薪資都呈回升,10月住宿餐飲業月增4千人,最近四個月累計已增1.8萬人,藝術及休閒娛樂業最近四個月增5千人,這些服務業經常性薪資同步升高。

8. 中國大陸訂定14年擴大內需長期戰略
  《本會12月14日訊息》依據中國大陸央視報導,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在調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後,為能穩定經濟發展動能,14日公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中國大陸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為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中國大陸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依據「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內容指出,要讓消費和投資規模再上新的台階,完整內需體系全面建立,同時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強大中國大陸國內市場建設取得更大成就,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以創新驅動、內需拉動的中國大陸國內循環更加高效暢通。
  為此,展望2025年,綱要所設定的遠景目標包括: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上新的台階,中國大陸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大陸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顯的實質進展;改革對內需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幅提升,高標準市場體系更加健全,現代化流通體系全面建成;中國大陸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持續增強,中國大陸國內市場隊國際的影響大幅提升。
  綱要同時提到,為錨定上述2035年的遠景目標,在十四五時期(2021到2025年)中,擴大內需戰略的主要目標有:促進消費投資,內需規模實現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內需潛能不斷釋放;提升供給質量,中國大陸國內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完善市場體系,激發內需取得明顯成效;暢通經濟循環,內需發展效率持續提升。
  此外,綱要提出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較大、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不高、消費體制不健全機制、投資結構仍需優化等難點部署重點任務,並從全面促進消費、優化投資結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領域提出許多要求。

9. 日本祭出兩項策略力拚先進製程
  《本會12月15日訊息》隨著負責半導體先進製程量產的Rapidus之合資企業成立,日美合作設置技術研究組合最先端半導體技術中心(LSTC),希望靠著Rapidus及LSTC雙頭並進,打造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研發及量產能力,重回半導體先進製程領先行列。
  為此,日本經濟產業省去年6月擬定半導體暨數位產業戰略,預計分成三階段強化半導體產業競爭力道,包括:第一階段強化物聯網(IoT)半導體生產能力,第二階段透過日本及美國之合作研發先進製程,第三階段則是與全球半導體大廠之策略合作,以日本在光電融合技術的優勢,藉此確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日本產官學界的合作努力之下,目前產業戰略已推進至第二階段。由日本鎧俠、索尼集團、軟銀、電裝(DENSO)、豐田汽車、NEC、DOCOMO、三菱UFJ銀行等共同出資73億日圓成立的Rapidus合資公司,可望獲得日本政府700億日圓補助,將在日本投資5兆日圓成立先進製程試產及量產產線,預計2027年可以進入量產。
  此外,日本官方及學界將共同與美國攜手合作成立LSTC,投入超越2奈米(beyond 2nm)先進製程研發,LSTC定位將如同美國國立半導體技術中心(NSTC)的日本版本,技術合作夥伴包括IBM及imec,未來Rapidus將基於LSTC的先進技術投入量產。其實,日本國內半導體量產仍停留在40奈米,與台灣及韓國的3奈米進入量產比較,差距已達8個世代。

10. 亞洲開發銀行下修亞洲開發中國家今明兩年經濟成長
  《本會12月15日訊息》亞洲開發銀行(ADB)14日在亞洲發展展望報告中預測,受到俄烏衝突、中國大陸防疫政策和全球經濟放緩等持續不利因素衝擊,下修今年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整體經濟成長預測將放緩至4.2%,略低於9月預測的4.3%,這是亞銀五度下修展望,而且全面下修東亞和東協個別經濟體明年經濟預測降至4.6%,遠低於原先預測的4.9%。
  再者,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因經濟景氣仍然受到零星新冠疫情爆發、動態清零政策及房地市場持續疲軟影響,而比原先之預料更緩,今年和明年分別成長3.0%和4.3%,遠低於原先預測的3.3%和4.5%。
  比較之下,僅有台灣例外,亞銀維持台灣今明兩年GDP預測,各在3.4%和3.0%。亞銀在報告中指出,「最近發展大致符合9月所更新的預測」。至於通膨方面,因全球供應鏈瓶頸緩解,原物料價格持續下跌,而使得2022年和2023年通膨預測各維持在2.8%和2.0%。
  此外,亞銀維持對印度今明兩年的GDP預測各在7.0%和7.2%。但是,東協國家部分,雖亞銀以內需遠比預期強勁為理由,將今年的GDP預測由5.1%上升為5.5%,卻將明年預期從5%下降為4.7%。亞銀指出:「消費和企業信心可能受到高通膨和高利率上升影響,政府支出也有可能在公共財政受限下,受到部分抑制」。
  另一方面,東協國家最大經濟體印尼明年GDP預測從5%下降為4.8%。在下修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中,亞銀以外部情形為理由,將馬來西亞GDP由4.7%降為4.3%,以及以通膨壓力為理由,將越南由6.7%降為6.3%。
  亞銀表示,最近以來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整體消費者物價稍有緩解,現在預期今年增幅4.4%,略低於原先預估為4.5%,至於明年消費者物價增幅則預料將降至4.2%。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