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貿易倡議四個議題優先談判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2-09-16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2年9月10日至9月16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台美貿易倡議四個議題優先談判
  《本會9月11日訊息》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次會議可能在9月間啟動談判。至於議題部分,除已經有共識的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汙三項之外,我方爭取比照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觀念,加入「良好法規實務」一項,提升法規透明。
  經貿談判辦公室說明,在「良好法規實務」上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完善、透明化,亦即對良好治理及遵守法律的理念,採用完善、透明化原則,訂定法規,包括即時於網路上,提供關於法規及法規訂定過程相關資訊、與公眾之溝通並考量各方意見,以及基於最佳資訊、科學及證據做成法規決策等。
  至於啟動談判後首次會議具體時間,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在9月底前進行「仍有希望」,我們的立場是加快一點。經貿談判辦公室官員透露,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次部長級面對面會議,甫於8、9兩天開完,之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始有時間,更進一步確認台美首次會議時間,本周應會明朗。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同時指出,《IPEF》之後將會與台美貿易倡議之內容相輔相成,美方將會參考東協國家態度,進行設定台美貿易倡議,讓內容可以被IPEF接受。這些需要時間。預估台美貿易倡議進度會比IPEF更快,畢竟IPEF所涉及的東協國家頗多,相對岐見較多。

2. OECD報告指出經濟成長減速影響就業前景
  《本會9月10日訊息》綜合外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9日公布最新報告指出,7月OECD失業率仍持平在4.9%,較2020年2月疫情爆發前減少0.4個百分點,失業人口3,300萬人,也較疫情爆發之前減少240萬人。雖維持2001年開始追蹤以來最低紀錄,但在全球通膨升溫、經濟成長減速情形下,就業前景充滿變數。
  OECD表示,自從2020年4月疫情高峰期以來,OECD會員國家已經增加6,600萬個就業機會,比2020年前幾個月疫情高峰期流失的就業機會多出900萬個。
  然而,OECD會員共計30個國家,勞動市場復甦並不同調。目前OECD仍然多達五分之一會員國家,其失業率高於疫情之前水平,也有部分會員國家勞動參與率及就業率低於疫前水平。
  除了各國勞動市場表現不一,不同產業就業復甦情形也有落差,例如薪資較高的服務業就業復甦顯著,相對人際接觸密集的低薪服務業就業,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
  OECD指出:「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嚴重打擊勞工,尤其低收入戶。儘管各國普遍面對缺工問題,但是實質勞工薪資成長卻跟不上通膨腳步」。OECD建議在此一狀況下,各國政府應該提出準確目標,並且通過經測試的補助措施,協助最弱勢的家庭及企業度過難關,同時避免這類措施更進一步助長通膨,甚至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OECD報告指出,高度通膨所造成的生活成本危機對低收入戶之打擊頗為深刻,因為這類家庭將絕大多數的收入用來負擔能源及糧食。OECD建議會員國家調升法定最低勞工薪資,確保低薪勞工保有基本消費能力。
  此外,調查顯示三分之二會員國家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雖已經擴大政府支出協助就業,但OECD於報告中強調光是政府支出不夠,政府應該整合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並與企業及勞工積極溝通合理薪資。

3. 中國大陸8月物價漲幅趨緩
  《本會9月10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8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若從年比來看,CPI上漲2.5%,漲幅比前一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PPI上漲2.3%,漲幅比上一個月則是回落1.9個百分點。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指出,8月食品菸酒類價格年比上漲4.5%,影響CPI上漲約1.24個百分點。在食品中,鮮果價格上漲16.3%,影響CPI上漲約0.28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10.1%,影響CPI上漲約0.32個百分點。
  其中,豬肉價格上漲22.4%,影響CPI上漲約0.30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6.0%,影響CPI上漲約0.12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3.3%,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至於其他七大類別價格年比,均呈上漲。其中,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價格分別上漲4.9%、2.2%和1.6%,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價格分別上漲1.3%和0.7%,衣著、居住價格均上漲0.6%。
  另一方面,PPI年比變動狀況,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4%,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水平上漲約1.87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6%,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水平上漲約0.38個百分點。
  在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燃料動力類別價格上漲19.5%,化工原料類別價格上漲4.5%;黑色金屬材料類別價格下降10.8%,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別價格下降0.6%。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以來,在國際通膨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中國大陸CPI年比漲幅仍遠低於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和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水平。總體判斷,今年全年中國大陸CPI預期調控目標3%左右是可以實現的。
  不過,受到輸入性通膨壓力和豬肉價格季節性上漲等因素影響,加上去年同期較低基期效應,從今年後幾個月到明年第1季,中國大陸國內物價水平可能比前幾個月略高一些。特別是在受到疫情、災情等影響,困難群眾數量有所增多,基本生活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即使國內物價漲幅不大,但是困難群眾感受可能比較明顯。

4. 新南向實施七年三領域較為顯著
  《本會9月11日訊息》行政院表示,新南向政策已經實施七年,呈現頗不錯的進展,預期解封之後互動將會更加頻繁。經貿辦指出,今年在貿易投資、產業人才、貼近服務等三面向的成果最為出色。
  其中,在貿易方面,台灣對新南向之出口及投資創下新高,分散市場風險效益顯著。上半年度台灣對新南向之出口金額500.1億美元,年增28.5%,位居歷年同期之冠,占整體出口之比重自2021年同期18.8%,增加至20.3%;至於台灣從新南向國家進口的金額409.2億美元,年增38.2%。
  在投資方面,上半年度台灣對新南向國家之投資件數69件,金額計達20.6億美元,首度超越台灣對中國大陸(包含香港)之投資金額18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新加坡、澳大利亞及越南;核准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件數245件,投資金額計達14.2億美元,年增378%,投資主要來源包括澳洲、新加坡及泰國。
  在產業人才方面,經貿辦表示,新南向國家學生來台就學、留台就業,將有助益台灣產業發展。若以2017年開辦四年學制大學產學專班來說,截至6月共計招收392班,註冊學生數共計13,316人;2014年開辦三年高職+4年大學產攜專班,因為實施新南向政策,入學人數快速成長,從2014年的281人增加到今年的2,850人,入學人數共計13,186人。
  至於在貼近服務方面,經貿辦指出,投資保障的落實、金融需求的滿足是政策的兩大重點。

5. 美中爭端從科技延伸至生技
  《本會9月12日訊息》綜合外電,彭博資訊引述報導,在美國通過晶片法案扶植晶片產業,並且嚴控先進晶片技術流向中國大陸後,拜登政府即將再行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草案,列出一套策略,藉以協助提振美國生物體系相關產業,創造系列產品與原料,其範圍涵蓋藥品、人體組織、生物燃料及食物,進而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這項命令將列出美國應該如何培養訓練有素的勞動素質,能夠利用自然發生過程(NOP),創造以生物作為基礎的產品與原材料。拜登政府也將計劃動用資源,以加強生物製造的基礎設施。
  其實,在兩周前,拜登簽署一道行政命令,必須提振國內晶片製造業務,以作為改變美中競爭態勢的政策之一,如今又在提振生物產業,可能也是為搶得在先進生物製造領域上的主導權,雖目前仍然不得而知財源,但這些顯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競爭場域,正在從科技業擴及至生技業。
  白宮表示,中國大陸發改委在今年5月中公布五年期間生物經濟計畫,強調將致力於加速發展新的科技並促進醫療、農業及燃料產業成長。隨著美中緊張升高,拜登政府也已設法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大陸的投資。
  白宮指出,提振國內生物產業,最終將能夠壓低相關產品的價格,並且強化供應安全。美國是世界生物科技產業最為蓬勃發展的國家之一,在研發領域上雖居領先地位,卻又同時允許高端科技生產基地移往國外;但是,美國國安與情報官員擔心,美國對中國大陸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的依賴。
  亦即新冠疫情已經激起美國政府對研擬明確而一致產業策略的迫切感與重要性,例如快速開發並生產mRNA疫苗,便是成功國內投資案例,除了醫療保健,美國計畫將生物製造的進展用於農業、能源及其他產業。

6. 美國擴大管制禁止AI晶片銷陸
  《本會9月13日訊息》路透報導,拜登政府計劃10月發布新的規定,落實限制美國銷售中國大陸AI晶片和14奈米以下半導體製造設備相關規範。如此一來,將擴大受到管制之廠商,不僅限於原本接獲通知必須經過許可始能銷陸個別公司。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美國擴大封鎖AI晶片銷陸範圍,從個別廠商擴散至產業相關業者。由於全球重量層級AI晶片製造廠商大多是台積電的客戶,業界憂心若美方再出重拳,則恐衝擊台積電接單。
  依據台積電統計,今年第2季高速運算營收占比高達43%,AI相關應用即是包含在內,若大型客戶AI晶片出貨中國大陸受阻,意味營收占比最高品項面臨動搖。高速運算產業分析公司Hyperion Research估計,全球AI暨高速運算相關領域大廠包含超微、輝達、英特爾等,都是台積電客戶。
  另一方面,美方嚴打措施,可能加快中國大陸自主開發晶片腳步,更加積極導入非屬歐美所主導的RISC-V架構設計晶片,避開在x86、安謀(ARM)架構晶片下,受到美國層層束縛限制。
  業界觀察,先前美國出口管制政策對華為旗下的海思開刀,當時台積電在其他客戶訂單挹注下,雖快速填補海思所遺留的產能空缺,但目前隨景氣波動及美國出口管制政策變化,與當年的狀況及氛圍不盡相同,美方若擴大晶片銷售中國大陸管制措施,則對台積電後續直接或間接之影響,必須持續觀察。
  此外,路透報導,美國商務部8月已經發函,要求輝達和超微除非取得許可,否則必須停止出口中國大陸幾款AI晶片,此一通知也將形諸新的規定。路透引述資料來源指出,新的規定將可能納入其他對付中國大陸的行動,相關限制也有可能更改,使得新的規定延後發布。
  商務部利用這種「被告知的通知」函件,得以繞過冗長法規訂定過程,能夠立即實施管制,但是只有收到通知函件個別公司是在限制之列。如今將通知函件轉換為規定,可以擴大管制範圍,讓其他生產相同技術的美國公司,納入限制之列。也就是說,新的規定可能也會讓在AI領域中與輝達、超微競爭的英特爾和新創業者Cerebras Systems等,同樣受到管制。

7. 中華徵信所示警台灣IC設計半數營收來自中國大陸
  《本會9月14日訊息》美國發起四方聯盟(Chip 4)意在阻擋中國大陸晶片發展,中華徵信所13日公布多項數據統計並深入解析發現,在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台灣IC設計業之中,年度營收達到50億元31家業者,其中國大陸市場營收平均皆在50%以上,反映台灣IC設計業者對中國大陸市場之依賴頗高,若因加入CHIP4而要求業者撤出,則恐將很難存活。
  依據中華徵信所統計,台灣包含KY股在內IC設計業者,2021年合併營收1兆2,684.02億元 ,其中合併營收50億元以上共有31家,31家營收合計達到1兆1,689.89億元,占整體IC設計業營收的92.16%。
  再者,31家大型IC設計業者中國大陸營收合計達到6,220.63億元,占其合併營收比重的53.21%。若就平均營收占比而言,台灣IC設計業中國大陸營收占比超過80%以上共有六家,占比從50%~80%共有九家,占比在30%~50%共有十家;合計中國大陸營收占比超過50%以上共有15家,營收合計5,320.64億元,占31家業者中國大陸營收之比重超過85%。
  中華徵信所佐證台灣半導體產業與中國大陸市場的產業脈絡,特別是在上游IC設計業者兩岸現況,顯示四方聯盟對台灣業者的潛在影響。中華徵信所強調,台、韓半導體產業生態不同,韓國加入該聯盟,意在為業者爭取相關豁免,台灣加入該聯盟,則需要為業者找尋未來市場出路,並且給予更多緩衝時間。
  中華徵信所更進一步提醒,上述統計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其中僅有18家在合併財報中揭露中國大陸、香港營收,其餘13家僅有揭露亞洲地地區營收。此外,市場研究機構推估,2021年中國大陸IC設計業者共有2,300家公司,銷售總額至少人民幣4,587億元,顯示中國大陸IC設計業者對台灣業者存在著威脅,雖台灣IC設計業者過去兩年獲利豐厚,但仍面臨著「前有美國制裁中國大陸、後有中國大陸在地業者競爭」雙重壓力,政府應該在四方聯盟議起的同時,提出更完善的政策。

8. 美國倡議晶片四方聯盟年餘尚未定案
  《本會9月14日訊息》美國正推動與台、日、韓合組「Chip 4」晶片四方聯盟,晶片四方聯盟是美國強化取得關鍵晶片、同時削弱中國大陸參與半導體領域的策略一環。此外,聯盟的籌組是要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一個論壇,用來討論並協調相關供應安全、人力發展、研發與補貼政策。但是,在這個倡議提出超過一年後,四國仍然未能敲定計畫,甚至沒有召開初步會議。
  依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主要是在成員擔心中國大陸可能採取報復,以即將台灣納入國際政府級別的論壇存有疑慮,加上日韓長期關係緊張等因素,阻撓美國相關努力。
  中國大陸商務部在七月時曾經警告美國,要求美國勿再透過晶片聯盟「損害與割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若採取歧視、排他做法,則將會加劇半導體供應鏈問題。
  由於中國大陸占全球四成資訊科技的生產,同時是關鍵零組配件和材料的重要來源,中國大陸的反對讓一些國家政府和晶片製造廠商感到焦慮。例如:三星電子已向南韓政府表達對晶片聯盟的疑慮指出,並非試圖利用美中衝突機會,而是試圖找到雙贏辦法。亦即其希望對晶片四方聯盟的立場是在,應先行尋求中國大陸的理解,再與美國協商。
  美國官員則是表示,南韓擔心晶片聯盟會「干擾一些大型晶片公司之間競爭平衡」,例如:要求與三星和台積電等競爭同業的彼此分享技術。此外,一些南韓人士擔心,美國試圖利用此一倡議,讓美國自家的英特爾、美光等企業取得競爭優勢,使得南韓為最不願意加入晶片四方聯盟的國家。
  再者,日本官員表示,如果南韓加入,可能限制晶片聯盟範圍,因為日韓緊張關係仍未解除。日本尚未解除二○一九年對南韓半導體產業實施的化學品出口管制,此舉是源自日韓的歷史糾紛。
  此外,日韓也不願意參與一個納入台灣、涉及政府級別正式組織。一名南韓高層官員表示,南韓已向美國尋求保證,也就是說若台灣參與聯盟,則不能被中國大陸視為是挑戰「一個中國」政策。

9. 今年前七個月通膨抵銷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
  《本會9月15日訊息》主計總處14日公布受僱員工最新薪資統計指出,由於物價大漲,薪資成長難以追上物價上漲,雖前七個月經常性薪資年增3.10%,表現不錯,惟經物價平減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反呈衰退0.07%,續呈近六年來同期首度衰退。
  主計總處調查指出,7月經常性薪資4.4萬元,年增3.52%,是自去年10月以來持續有2%以上的成長,累計前七個月經常性薪資年增3.10%,創下近22年來同期最高。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表示,今年以來由於廠商調薪狀況不錯,前七個月經常性薪資成長創下22年同期最高;不過,由於同期通膨更高,前七個月通膨達到3.17%,因此經物價指數平減後「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衰退0.07%,這是106年以來首見衰退。
  不過,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指出,雖「實質經常性薪資」仍呈成長衰退,但這個減幅逐漸縮小,由前五個月的-0.2%,縮小至前七個月的-0.07%,反映實質經常性薪資下滑情形,已經逐漸改善。
  此外,依據主計總處之前預測,第四季通膨率將會趨緩,8月通膨率已下降至3%以下,未來幾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能否轉正?目前尚難判斷,必須等到下個月數據出來始會明朗。
  除了薪資之外,這份調查同時統計7月企業僱用人力狀況,由於適逢暑假,畢業學生投入勞動市場,加以疫情趨緩,過去曾受到衝擊較大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僱用情形紛紛回升,國內各業整體僱用人數升至817.8萬,月增3.6萬人。

10. 惠譽信評三度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本會9月16日訊息》惠譽信評15日三度下修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預測,全球經濟衰退儼然成形。惠譽經濟研究團隊評估,2022年全球GDP增長2.4%,較6月之估值再度下修0.5個百分點,而且2023年全球增長僅有1.7%,下修1個百分點。
  惠譽指出,各主要經濟體則是以歐元區、英國之狀況最糟,雖兩個市場今年GDP年增仍有2.9%、3.4%,但在今年稍晚後將會進入衰退,由於兩地今年通膨雙雙呈現10%上下,讓2023年的經濟恐將呈現萎縮,分別為-0.1%、-0.2%。
  相較而言,惠譽預測雖美國被下修之後的今年經濟成長尚有1.7%,但將會在2023年年中時面臨溫和衰退,因此全年GDP年增僅有0.5%。
  雖中國大陸今年第三季以來見到復甦,但受到Covid-19疫情限制和長期房地市場低迷限制,惠譽此次再度下修中國大陸今年GDP年增長至2.8%,明年則恢復至4.5%,兩個估值均較6月分別下修0.9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
  此外,惠譽分析,天然氣和電力供應,已成為歐洲經濟前景的主要風險,天然氣大盤供應和電力價格上漲接近十倍,零售天然氣和電力價格較不受到約束傳導,可能對通膨產生巨大之影響。依據模型估測,零售天然氣價格和電價將上漲3至4倍,促使通膨增加超過15個百分點,目前多國政府正在訂定保護民眾措施,預計零售價格上漲幅度可能較小。
  惠譽表示,此次預測「下調幅度又深且大」,目前全球情勢幾乎呈現一場完美風暴。惠譽提醒,相較6月評估經濟前景,此次最大的不同是各國央行對偏高通膨的反應做出重大變化。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各自推進貨幣政策緊縮,將迅速收緊至中性以上,加上各央行歷次升息幅度皆都高於預期,各經濟體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張,刺激工資增長,高通膨和高工資以螺旋之模式發展自我強化。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