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公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2-08-12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2年8月6日至8月12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中研院公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
《本會8月9日訊息》中研院8日公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包括台灣金融制度、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等。
中研院建議書認為,台灣已經走到包括:央行長期低利率及低匯率政策是否可以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和穩定金融策略?台灣金融制度是否已準備迎接國際的挑戰與競爭?以及目前貨幣金融政策是否造成嚴重資源錯置、產業發展扭曲、分配不均及福利損失?等三大「十字路口」挑戰,同時提出四大建議,強調央行應該具有獨立性、透明度,以及提出前瞻指引。
中研院建議書直言,「台灣經濟奇蹟已經消失20年,等於是台灣失落的20年」,而且近年除了疫情、美中貿易戰火等衝擊之外,金融行業受到嚴峻挑戰;但是,台灣遲未提出前瞻方案,令人焦慮,因此迫切希望提出看法,後續建議書將會送交總統府及行政院。
其中,央行長期低利率及低匯率政策,為台灣帶來很高的代價,對台灣經濟帶來潛在之負面影響,包括:分配不均、通貨膨脹、房地價格高漲,以及產生許多殭屍企業,台灣已到達極需全面貨幣金融改革的「十字路口」挑戰。
此外,央行被歸類於隸屬行政院國營事業,依法須將盈餘繳交國庫,若就歷史資料來看,近十年來央行繳庫盈餘占政府歲入之比重約10%,國外央行則大多在2%以下,反映政府財政健不足,也造成了財政上依賴;再者,央行盈餘繳庫目標恐會扭曲其貨幣與匯率政策,促使貨幣政策失去獨立性、透明度。
在政策建議書中特別指出,「最佳」金融體系和監理機構具有三個主要目標。首先,是穩定可預測的通膨率,以及由市場決定具有競爭力的匯率。第二,是謹慎且有效投資一國金融資源;第三,是發展一套完善金融體系作為增加就業和收入來源。
至於政策建議書提出四項政策建議,包括:第一,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經驗,慎重評估是否將部分外匯儲備資金投入於主權財富基金。第二,央行應該公布外匯干預歷史資料,設置全職專業理事,依據金融行業趨勢,針對數位貨幣有效進行全面優劣評估。第三,為金融監理及金融穩定機制之優化,應該重新定位個體審慎監理及總體審慎監理主管機關,以及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第四,從大數據的觀點,儘快修訂個資法,藉以建立更完整的可攜資料權,以及建立更完備的數據中心。

2. 中國大陸再對美國祭出八項反制措施
《本會8月6日訊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之後,讓緊張的中美關係更加惡化。中國大陸官媒央視引述其外交部5日宣布,裴洛西不顧中方嚴重關切、惡劣挑釁行徑,依據相關法律針對其及其直系親屬採取制裁措施,裴洛西為美國政壇地位僅次正副總統的人物,此舉也讓其成為中國大陸迄今制裁最高級別美國官員。
中國大陸外交部隨著再對美國祭出包括: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長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暫停中美禁毒合作,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等合作八項反制措施。
在中美關係僵持下,氣候變遷被視為是拜登政府與中方改善關係的重要突破口,雙方氣候特使也曾多次接觸對話。中國大陸5日決定關閉中美氣候變遷對話窗口,預告中美關係進入冰凍時期。
此外,在外交場合上,中國大陸外長王毅4日於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晚宴中提前離場,赴宴官員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等。再者,原定王毅與林芳正在柬埔寨東協會議期間之會晤,也遭中國大陸取消。
另一方面,針對中國大陸解放軍在台海軍演,3日七大工業國家(G7)和歐盟發表嚴正聲明。中國大陸外交部4日緊急召見G7、歐盟駐中使節,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批評相關聲明歪曲事實、顛倒黑白,肆意干涉中國大陸內政、公然進行政治挑釁,逕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性質極其惡劣。

3. 國內通膨趨緩7月仍達3.36%
《本會8月6日訊息》主計總處5日公布7月物價統計指出,由於水果漲幅偏高,部分住宅用電調漲,7月通膨年增率達到3.36%,雖連續五個月超過3%,惟漲幅已經低於6月。
主計總處認為,隨著國際農工原材物料價格近期持續走跌,研判6月通膨年增率觸頂,雖通膨壓力存在,但已漸趨緩。
主計總處指出,雖各類物價指數漲幅略有趨緩,但值得注意的是,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外食費用年增率來到6.76%,創下167個月、也就是說2008年8月以來新高,雞蛋年增率更是高達37.3%,為43個月以來之新高。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表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36%,主要受到食物類別影響,食物類別年增率7.18%,「已經貢獻一半漲幅」。尤其外食費用漲幅持續擴大,民眾極為有感。依據目前情勢研判,加上去年第四季開始起漲、基期較高,預測外食費用年增率高點在第三季的機率較大。
此外,居住類別年增率3.03%,其中電費上漲12.64%,是因去年同期基期略低,從今年7月起針對超出1,000度部分住宅用電調漲9%,也對電費漲幅貢獻1.4個百分點;住宅維修費用、房租也是分別上漲5.8%、2.06%。
另一方面,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因石油及煤製品、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以及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等價格上漲,年增率11.26%,但是漲幅已連續二個月收斂。7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同樣漲幅連續二個月收斂、年增率13.11%,其中因電、燃氣、石油及煤製品,以及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等價格上漲,國產內銷物價指數8.30%。
至於進口物價指數部分,以新台幣計價年漲17.42%,剔除匯率變動因素,以美元計價年增10.02%;出口物價指數,以新台幣計價年增12.72%、以美元計價年漲5.62%。
展望8月,主計總處指出,受到兩大基數相應,包括:去年8月電費基期較低,以及去年8月遇到颱風、豪雨天災,導致蔬菜類價格基期高,在電費低基期與蔬菜高基期情形下,研判8月通膨年增率將會持續向下,「是否跌破3%」,難以定論。

4. 台美貿易倡議爭取於8月底進入實質談判
《本會8月7日訊息》由於美國會眾議院議長斐洛西來台,拉高中美對抗、台海也陷危機,推動中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所聚焦的11項議題範圍,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及非市場經濟等進度,引發關注。
行政院表示,此一重要倡議將會於8月底前進入實質談判階段,我方認為,貿易便捷化和中小企業兩議題較有優勢,將會爭取從此兩項著手進行洽談。至於具體會談時間,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希望愈快愈好,只要日期確定,台美雙方將會同步宣布,決定優先談判議題。
由於7月8日是美方徵詢公眾意見的最後期限,時間已過,結果如何頗受矚目。鄧振中指出,「絕大多數意見支持台美更進一步加深關係」,雖少數團體注意自身關注議題,有所意見,但包含美國公司、商業團體、非政府組織等,皆都支持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倡議。
鄧振中認為,台灣目前能做的準備是觀察國際趨勢,釐清國內法規政策,還有持續了解企業各界、民間想法。在方向上,主要參考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美墨加協定(USMCA)兩大架構,這些準備是長久、持續進行的工作。

5. 高雄打造兆元科技產業聚落
《本會8月8日訊息》楠梓產業園區於7日動土後,台積電高雄廠建廠隨後啟動,高雄從IC設計、晶圓製造至封裝測試半導體產業鏈,即將形成上中下游頗完善的聚落,完備兆元產業鏈關鍵拼圖。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指出,高雄加速產業轉型,除了大力推動楠梓產業園區吸引台積電設廠之後,更已布局相關產業鏈進駐高雄,包括IC設計義隆電子進駐亞灣設立研發中心、群聯插旗橋頭科學園區,IC製造穩懋、華邦電、華新科、強茂、華騰等,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穎崴、新特,以及半導體先進材料德商默克、美商英特格、台塑德山、楠梓電、中央硝子、田中電子、美商慧盛、聯亞科技等。
此外,如果加上半導體設備製造天正國際、榮眾科技、鈦昇、台灣華爾卡等半導體關聯公司,從設計、製造、封測至材料、設備等產業鏈,在一、二年內,陸續進駐高雄設廠或加碼投資,預估未來五年之內,打造完整半導體產業鏈,使得高雄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研發與製造中心。
另一方面,近年全球科技大廠紛紛搶進電動車產業,也是相繼來到高雄投資設廠,包括鴻海在和發產業園區設置的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順益汽車計畫成立電動巴士製造中心,以及積極搶進電動車電池的台泥集團三元能源在高雄設廠。此外,緯創集團及旗下晶傑達,也在前鎮科技產業園區建廠生產全球車載及工控面板,同時另設高雄研發總部吸引在地人才,衝刺車用電子、工控與物聯網等新興事業。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表示,高雄過往長期做為台灣石化、金屬工業重要生產基地,具有厚實工業基礎,在指標投資的台積電高雄設廠後,高雄將會從石化、金屬等重工業轉型為半導體科技智慧城市,兆元科技產業聚落成形。

6. 出口連續25個月成長7月歷年單月次高
《本會8月9日訊息》財政部8日公布7月出口433.2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年增14.2%,為連續25個月成長。此外,財政部看好全年出口表現,可望首度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受惠旺季效應及晶片需求暢旺,7月出口再度展現旺盛氣勢,主要包括三大利多支撐。首先,在科技創新商機、數位轉型需求下,各項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高,更為半導體產業注入活水;第二,出口物價上漲;第三,中國大陸封控政策結束,拉貨動能從谷底回升。
觀察出口產品,資通與視聽產品、機械兩大貨類,7月出口皆創歷年單月新高。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7月出口58.9億美元,年增13.3%,尤其是來自美國的需求一枝獨秀,主要受惠雲端與網通設備升級趨勢;此外,對中國大陸香港之出口也呈回穩。其次,機械7月出口來到27.3億美元,年增16.9%,成長動能來自半導體生產機械、工具機及自動化生產設備所需要的滾珠軸承等。
至於電子零組件因為積體電路外銷一路長紅,依舊是出口的重要支柱,7月出口規模169.6億美元,年增15.6%,連續39個月成長,為史上第二支紀錄。再者,礦產品7月出口24.8億美元,年增1.2倍,主因各國經濟解封、邊境鬆綁,原油供需吃緊,油價處於高檔,其中又以航空用燃油成長最為顯著。
不過,光學器材因為筆電、電視等需求走弱,面板價格跌跌不休,7月出口年減27.3%,已連九個月衰退,在各貨類別中跌幅最深;塑橡膠及其製品則是因為醫療手套等需求趨於常態,7月出口年減7.1%。
另一方面,進口表現也是不遑多讓,7月進口來到382.9億美元,是單月的第三,年增19.4%,則是連續21個月成長,反映旺季備料需求。此外,廠商擴增生產量能,也使進口資本設備規模達到歷年單月次高,為連續19個月成長,是近29年來的首見盛況。
展望未來,若排除中國大陸對台舉行軍演等因素,就季節走勢推估,8月出口規模將介於427億至442億美元之間,仍有機會力拚單月新高,年增將落在8%至12%間。全年出口則是在前七個月表現亮眼的基礎之下,可望首度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

7.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對抗中國大陸競爭
《本會8月10日訊息》依據外電報導,美東時間9日上午10時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將為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提供520億美元之補貼,藉以強化在科學和技術領域上對中國大陸的競爭能力。
此案不啻為對美國工業政策的一次罕見重大嘗試,除了提供補貼之外,內容包括為晶片廠商提供25%的投資稅收減免,估計價值240億美元。
該項法案還將在十年內授權撥款2,000億美元,以促進美國的科學研究,從而提高與中國大陸競爭的實力。不過,國會仍然需要通過單獨撥款立法,來為這些投資提供資金。
多位議員表示,雖他們通常不會支持對民營企業進行高額之補貼,但中國大陸和歐盟已經向晶片業者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補助,國家安全性風險和全球供應鏈問題,是他們考量的重點。拜登政府和議員不斷強調,該項法案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重大,稱其為與中國大陸競爭和抗衡的關鍵。
這項法案被稱之為「晶片與科學法案」,儘管2021年6月參議院通過,卻又在眾議院內徘徊數月,耗費超過一年時間始讓兩院版本統一。雖白宮大肆宣傳晶片業者正在美國進行投資,但目前仍不清楚商務部何時訂定補貼審查規則,以及需要多長時間來為項目提供支持。
無庸置疑,晶片法案乃是拜登政府降低對台、韓等國家依賴的核心所在,希望藉此解決供應鏈中斷,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含有半導體的特定商品價格之飆升。拜登團隊和議員強調該項法案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稱之這是與中國大陸競爭和抗衡的關鍵。該項法案包括共和黨人士和中國大陸問題鷹派人士所尋求的重要因素,獲得資金公司必須承諾不在中國大陸增加先進晶片產量。

8. 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下滑
《本會8月11日訊息》主計總處10日公布6月薪資統計指出,受到通膨高升影響,薪資增幅抵銷物價漲幅,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11%,為近六年來的同期首度衰退;此外,隨著疫情趨緩,受僱人數在連續兩個月下滑後也於6月首度回升。
主計總處指出,雖上半年經常性薪資年增率3.02%,表現不錯,但由於近來通膨年增率超過3%,使得經物價指數(CPI)平減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11%,為近六年來的同期首度衰退。
統計顯示,民國90年以來共計出現九次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衰退,以98年的-2.86%最高,92年-0.07%最低,今年-0.11%為九次成長衰退之中的次低。
此外,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表示,疫情於5月底每日確診人數高達8萬,6月底已下降至3.8萬,隨著疫情趨緩,先前受到衝擊商業活動陸續恢復,因此受僱人數、經常性薪資持續改善,其中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連續九個月超過2%,反映今年以來業者調薪狀況不錯。依據調查顯示,6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高達4.0%,雖極為亮眼,惟「這是受到去年三級警戒偏低基期影響,不宜強調這項數字創了多久以來最高」。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指出,隨著疫情趨緩,商業活動逐漸恢復,4~5月僱用人數下滑情形已獲改善,6月批發零售業月增3千人,雖住宿餐飲業續減5千人,但已比前兩個月減少1.3萬趨緩。至於藝術及休閒娛樂業未再下滑、美容美髮其他服務業則是月減1千人。整體而言,企業僱用狀況已漸改善。

9. 美國7月通膨低於市場預期CPI年增降至8.5%
《本會8月11日訊息》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月持平,低於6月的1.3%與市場預期的0.2%增幅。其中,雖能源價格大跌4.6%,但食物價格攀升1.1%。至於7月CPI年增率則為8.5%,低於6月超過40年高點的9.1%與市場預期的8.7%增幅,顯示美通膨開始降溫,市場推估這項訊息可能導致美國聯準會(Fed)在升息力道上有所收斂。。
依據資料顯示,美國7月汽油價格較上個月之數據下滑7.7%,二手車、機票與服飾價格亦是下降,使得通膨得以降溫。但是,雜貨價格月增1.3%、年增13.1%,年增幅度創下1979年以來最高,住宿成本亦是年增5.7%。
此外,依據美國汽車協會(AAA)數據顯示,美國無鉛汽油平均價格7月持續下滑,已經從6月14日高點的每一加侖5.01美元下降至目前的4.01美元,跌幅高達20%左右。
在排除波動較大能源與食品項目後,美國7月核心CPI月增0.3%,不僅低於6月的0.7%與市場預期的月增0.5%,增幅更是今年3月以來最低。至於年增方面,7月核心CPI年增5.9%、與6月之數據相同,此為6個月低點,但是低於市場預期年增6.1%。
為了對抗通膨飆漲,Fed今年3月開始啟動升息循環,迄今已經四度升息、調升利率9碼。依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預測9月Fed升息2碼機率,從周二的32%上升至周三的61.5%,升息3碼機率從68%下降至38.5%。
另一方面,經濟學家表示,儘管Fed官員樂見通膨降溫,但是距離9月下次例會仍有一段時間,他們將會觀察8月非農報告與CPI數據表現之後,再行做出升息2碼或3碼決定。

10. 石油輸出國組織下修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
《本會8月12日訊息》綜合外電,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1日在其最新所發表的每月報告中預估指出,全球第3季原油需求將為每日9,993萬桶,比原先預期的調降每日72萬桶;至於今年全年全球石油需求展望,最新預測則為每日石油需求1.0003億桶,雖比2021年增加310萬桶,但比之前預測的1.0029億桶減少26萬桶。
然而,OPE報告與國際能源署(IEA)對全球油市展望出現分歧。IEA在其同日發表的報告中,調升全球原油需求預測,因為天然氣價格飆漲,將會促使許多企業和煉油廠改用石油。不過,OPEC展望可能更能進一步解釋,為何該組織上周決議只微幅增產。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於上月出訪OPEC領袖國沙烏地阿拉伯時,雖曾經呼籲OPEC提高增產,但OPEC在本月3日會議上決定,9月僅有增產每日10萬桶。當時OPEC解釋,乃是為了謹慎配置極有限的閒置產能。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