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元月景氣轉呈穩定成長黃紅燈號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2-03-04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2年2月26日至3月4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國內元月景氣轉呈穩定成長黃紅燈號
《本會3月2日訊息》國家發展委員會1日公布2022年1月景氣燈號,因為股價指數與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等2項指標下滑,導致綜合判斷分數為36分,較上月修正數值減少2分,燈號由紅燈轉呈為黃紅燈。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指出,雖燈號轉為黃紅燈,但仍在門檻數值上緣,而且並無連續多月驟減情形,強調景氣沒有下滑。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說明,在目前景氣燈號中包括3紅燈、5黃紅燈,而且黃紅燈都在門檻術值上緣,綜合生產面、外貿面、銷售面等指標,與12月的差異也都不大,因此認為經濟穩定成長。
其中,外需部分,隨著全球經濟保持回升步調,加以5G通訊、高效能運算、物聯網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推升傳產及科技產品需求續強,帶動1月貿易、生產及金融等面向指標持續擴增。至於內需部分,國內疫苗覆蓋比率提高,以及在農曆年前消費商機帶動下,批發、零售及餐飲等行業營業金額,皆較去年同期擴增。
國發會表示,最近地緣政治效應雖影響金融市場波動,股價指數難免受到影響,但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可達4.42%,顯示國內投資與企業信心良好,而且可以從燈號中發現,台灣外貿表現仍然強勁,俄烏衝突並不至於對台灣的景氣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國發會坦言,俄烏情勢對國內的物價將會產生較大壓力,包含能源價格、大宗貨物價格等;但是,政府也推出了不少經濟支援方案,包含大宗貨物降稅等措施。亦即俄烏軍事衝突,雖對台灣貿易並不致於直接產生實質的影響,但卻也是未來一項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持續關注。
展望未來,出口方面,由於創新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加速擴展,出口動能可望維持;最近俄烏軍事衝突不斷擴大,其對全球經濟之後續影響仍待觀察。投資方面,由於國內、外半導體供應鏈持續深化在台投資,綠能、台商回台投資持續擴增,均有助於推升國內投資動能。不過,地緣政治衝突情勢加劇、全球疫情尚未平息,供應鏈瓶頸問題未解,加以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調整進程,均增添了未來不確定性。

2. 牛津經濟研究院下修全球GDP成長
《本會2月26日訊息》牛津經濟研究院25日指出,從俄烏的戰爭可以看出俄羅斯將會是長期不太穩定的根源,未來可能對歐洲至全球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造成歐洲天然氣、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以及金融市場混亂。依據最新牛津GDP預測模型及基準檢視,2022年、2023年全球GDP年增將分別下調0.2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分別至3.8%、3.4%。
牛津研究團隊評估,單一因戰事而受到經濟最大衝擊的是俄羅斯,此將對該國2022年、2023年的實質GDP年增,將分別大減0.7個百分點、1.2個百分點,因為並不排除俄烏發生曠日持久軍事衝突,俄羅斯經濟體將因受到國際孤立,獨自承受衝擊最大,其國家經濟前景堪憂。至於已受到戰事波及的歐洲各個經濟體方面,同樣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牛津對其GDP預測下修幅度,只有俄羅斯之半。
這是俄烏戰爭發生以來,全球首家國際經濟研究機構率先作出經濟預測調整行動。牛津經濟研究院說明牛津沙盤所推測的五大情景(Scenarios),「正在朝向『全面戰爭』情景靠近」!此將使得民眾實際可支配之收入大減、經濟增長放緩。
此外,歐洲各大金融機構總經研究團隊25日連續公布分析報告;其中,法國第二大銀行集團BPCE子公司法盛盧米斯賽勒斯評估,俄烏戰事預計出現持久拉鋸局面,其總體策略團隊分析,衝突將會增加通膨壓力,進而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表示,主要擔憂的是,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可能更進一步惡化,制裁和報復可能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一定的拖累。不過,兩家大型金融機構尚未提出重新所修正的GDP預測估值。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看法,較為保留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GDP僅有占全球GDP總額的2%,衝突本身不太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較為有限;但是,這是在「如果制裁措施並未限制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前提之下。瑞銀財富管理投資指出,戰事帶給經濟風險是來自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之影響。例如:本周布蘭特原油價格上漲超過12%,突破100美元/桶大關,假若布蘭特油價維持在125美元/桶以上的時間長達六個月,估計將會造成全球2022年GDP增長減少0.5個百分點。

3. 財經部會動員四個面向穩定市場
《本會2月27日訊息》因應俄烏戰事持續延燒,政府26日邀集中央銀行、金管會、國發會、經濟部、財政部、農委會等相關部會,盤點檢視能源、民生物資、工業物料,以及研究金融市場變動情形,提出穩定措施,將可能受到的衝擊降到最低。
其中,最為受到矚目的是物價與物資,經盤點目前國內汽、柴油已經備足145天庫存,同時訂定「亞鄰最低價格」調整上限、「油價平穩措施」雙緩漲價機制,以及減徵貨物稅或關稅等措施,穩定油價。其中,中油液化天然氣及桶裝瓦斯供應無虞,雖來自俄羅斯液化天然氣氣源,將在3月屆期暫不繼續採購,但應無影響;液化天然氣民生用戶及桶裝瓦斯價格,維持不調漲。
再者,黃豆、小麥和玉米各在未來五~七個月之內供應無虞,確保「量足價穩」。此外,為能協助平抑鋼價,中鋼公司將減少鋼鐵的出口。
至於穩定金融市場秩序部分,央行分析,俄烏情勢帶動國際美元走強,外資流出,雖導致新台幣小幅貶值,但新台幣相較歐元等其他主要貨幣,走勢相對穩定,央行採取「妥適管理」,維持匯市穩定。至於國安基金方面,將會密切關注台股走勢及外資動態,在必要時召開臨時委員會議,討論授權進場護盤。
經濟部也說明了民生物資狀況。目前黃豆、小麥各自掌握100萬與54萬公噸可使用量,未來五個月內供應無虞;玉米目前掌握259萬公噸可使用量,包含庫存33萬公噸,以及已訂購的226萬公噸,未來七個月內供應無虞。經濟部強調,雖俄烏情勢讓黃豆、小麥、玉米的期貨價格波動,但業者提前採購及免徵營業稅或關稅,可以確保價格穩定。
此外,工業物資部分,經濟部指出,俄羅斯、烏克蘭並非台灣工業物資主要進口國家,對產業之衝擊有限。但是,由於鋼鐵部分來自俄烏兩國進口,主要品項分為鋼胚半成品,進口之後再軋延成鋼捲或鋼板產品,若因情勢緊張造成全球鋼價上漲,中鋼公司將會減少出口,協助平抑鋼價。
至於半導體原材料方面,台灣半導體業者使用鈀金屬比例較低,而且俄烏兩國均非台灣鈀金屬進口來源,業者已具備精煉再製的技術能力,應無影響;另一方面,工業氣體(氖氣 Ne)及全氟丁二烯(C4F6),目前均有庫存,短期而言,影響不大。

4. 工商團體擔憂台灣缺綠電及缺碳權淪為七缺
《本會2月28日訊息》歐盟將自2023年起對進口貨物開徵碳關稅,全球主要供應鏈也是陸續承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面對2023歐盟碳關稅、2050供應鏈淨零碳排情勢之下,國內工商團體指出,在全球淨零排碳趨勢下,產業各界並非只有五缺,新增綠電與碳權兩缺。
工商團體擔憂,面對歐盟即將開徵碳關稅,以及全球主要供應鏈淨零排碳承諾,國內企業對「碳權」需求勢將持續擴大,台灣則是沒有碳交易市場。若國內無法滿足企業所需要的「綠電與碳權」,恐將引發新的一波「逐碳而居」企業外移,因此建議政府儘速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碳交易市場制度,重新檢討最適能源發電結構。
尤其「碳權」,在《溫管法》中目前雖已經納入碳交易相關機制,卻又始終只有提及碳費,沒有要設碳交易平台,在國際間實屬罕見。主要原因是在,環保署盤點290家排碳大戶,雖打算納入碳交易對象,但對碳排放之核配如何公平進行,形成減碳誘因,藉以促成交易,遲遲無法明確端出。
依據工總針對「淨零排碳議題意向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受訪業者認為「碳交易」是產業降低碳排的最佳方式,這是因為碳費只能做為政府收入,相對碳交易更能提升碳排放成本效益,進而促進國際合作。
工總更進一步指出,加上碳交易涉及碳權發放與交易方法,例如若將「碳」視為金融商品,相關金流、會計計帳與法規等層面,都需要有明確規定,但是此一部分迄今都付之闕如。
工商團體呼籲,由於歐盟實施碳關稅影響逐漸擴大,加上主要競爭國家都已相繼實施碳交易,未來新的產業將會是「逐碳而居」之型態,必須儘速實施碳交易、加速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碳交易制度,在實現淨零排放承諾與目標的同時,也能避免企業「逐碳而居」。

5. 去年三角貿易創高淨收入354億美元
《本會2月28日訊息》依據主計總處甫完成的統計指出,雖去年(2021)台灣「國內接單,海外生產」比率下滑,但由於三角貿易毛利率升高,加以貿易量擴大,因此「三角貿易淨收入」升至35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去年經濟成長6.45%,其中高達0.5個百分點是來自三角貿易的貢獻。
主計總處表示,去年三角貿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很大,三角貿易是指「國內接單,海外生產」貿易模式,雖生產不在台灣,但由於接單、供應生產原料等統籌工作皆在台灣,因此台灣可以從這項貿易活動中取得可觀收入,扣除成本之後即為「三角貿易淨收入」,或是稱為「三角貿易毛利」。
依據經濟部調查顯示,2021年台灣海外生產比率降至51.6%,遠低於2020年的54.0%,為九年以來之最低;然而,主計總處近日估計卻又發現,去年「三角貿易淨收入」首度升破300億美元,達到354億美元,比較2020年大幅成長50%,不論金額或是成長皆創下歷史新高。
何以海外生產比率降低,三角貿易卻創新高?主計總處表示,這是反映去年三角貿易毛利率升高,也就是說每一單位三角貿易所賺取的盈餘更多。依據主計總處估計,去年三角貿易毛利率升至7.0%,為2007年以來之最高,加上去年外銷訂單大幅成長,雖海外生產比率下滑,但整個海外生產規模是擴大的,因此三角貿易淨收入大幅成長,並創新高。
其實,台灣業者自從2000年以來大舉西進中國大陸投資設廠,使得「國內接單,海外生產」三角貿易活動日趨活絡,2005年三角貿易淨收入升破100億美元,2014年超過200億美元,去年已經超過300億美元。
依據主計總處估計,去年三角貿易淨收入成長,貢獻經濟成長達到0.5個百分點,以去年的經濟成長超過6%以上達到6.45%來說,三角貿易有著極關鍵的作用。

6.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通過驅逐俄國制裁侵烏
《本會2月28日訊息》綜合外電報導,德、匈、義今天已調整過去的保留態度,與美、英、加、歐洲合作將俄羅斯部分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以作為新的一波制裁俄侵烏的行動。
隨著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爆發戰火,總統澤倫斯基稍早曾經呼籲歐洲聯盟實施制裁,並且在上傳網路影音上,特別點名德國和匈牙利指出:「歐洲國家幾乎全體支持切斷俄國與SWIFT的連結,希望德國和匈牙利具有勇氣支持這項決定」。
在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之外議題上,德國、義大利、匈牙利和賽普勒斯過去較為謹慎。因為德國的考量是俄羅斯對德的天然氣能源供應,比起其他歐洲國家都要更多,義大利同樣擔心導致莫斯科切斷天然氣能源供應。
這些國家立場丕變轉折在於,一是英、法、加拿大等國家相繼表態,讓持保留態度的國家備添壓力,最後只能同意;二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烏國人民堅守陣線時間夠久。
在SWIFT禁令上,西方各國似對柏林當局讓步,同意實施對象僅有針對特定幾家俄國銀行,避免這項措施對歐洲企業產生過大的負面效果。
SWIFT成立於1973年,總部位置於比利時,不持有資金,而且不管理帳戶,其通訊系統是提供銀行迅速、安全、費用不高的溝通管道。亦即SWIFT在國際金融機器中扮演非常審慎、重要齒輪角色。目前SWIFT通訊系統連接200個國家約1萬1000家金融機構,聲稱政治立場中立,使得其已成為國際資金轉移系統的骨幹。
依據俄羅斯國家協會Rosswift,俄國是在繼美國之後,SWIFT全球銀行之間支付系統用戶數量第2國家, 300家左右俄國金融機構使用此一系統。實際而言,從SWIFT被逐出,意味俄國銀行將無法為貿易往來與外國金融機構使用此一系統收付款項。

7. 俄烏交戰全球糧食通膨雪上加霜
《本會3月1日訊息》綜合外電,經濟學家指出,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包括小麥、玉米與黃豆等價格皆都出現狂飆,今年全球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糧食價格攀漲已成為危及全球經濟復甦的逆風,如今加上俄烏戰事爆發,使得通膨逆風更為強勁。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從2020年5月到今年1月,糧食價格已勁升49%到2011年來最高。其中,部分商品價格漲幅更為驚人,例如糖價狂升66%、蔬菜油價更是暴漲140%。
由於消費者食品價格,通常落後商品價格數個月時間,勢必使得全球多國通膨未來還將加劇,恐將拖累經濟成長,目前包括美國聯準會等歐美央行已經開始計畫調高利率,以對抗通膨之持續升高。如果糧食成本持續上揚,央行將會被迫加速升息腳步,並且更進一步抑制經濟成長。
由於糧食價格走高,世界銀行上月將2022年全球通膨預測,從前估的2.3%大舉調高到3.3%,至於全球經濟成長估值,也是從2021年的5.5%下降至2022年的4.1%。
然而,通膨延燒對發展中國家之窮國打擊將更為深刻,主要原因為糧食高占家庭預算的一半,遠超出已發展國家的逾15%。
世銀表示,此一狀況恐更加拉大窮國與富國的經濟落差。其中,後者受惠於疫苗普及與政府慷慨的財政政策刺激,使得經濟更快走出疫情威脅,並且加快復甦速度。
在此同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對糧食通膨造成新的危機。依據美國農業部統計顯示,俄烏兩國累計占全球小麥出口的29%,如果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出口實施制裁,或是這場戰爭已衝擊到烏克蘭小麥出貨,未來將使全球糧食通膨更加惡化。

8. 拜登發表首場國情咨文矢言抗俄抑制通膨
《本會3月3日訊息》美東1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前往國會發表就職以來首場國情咨文演說,除了痛批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矢言將讓俄國付出代價,並且宣布更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禁止俄國飛機進入美國領空。內政方面,拜登宣布施政計畫綱要,具體項目包括抑制通膨、擴大投資及持續對抗新冠疫情。
拜登指出,俄國總統普亭發動這場戰爭是預謀的、是無端的,幾個月來國際社會採取聯合行動,包括實施金融制裁俄羅斯,提供烏克蘭經濟、軍事和人道援助,調動北約部隊,聯合釋出6,000萬桶原油穩定油價。
拜登承諾,將會繼續組建全球聯盟,針對俄羅斯施加財政壓力,同時保證美國部隊不會參與作戰,國內民眾不會受到影響。
拜登隨後也說明了當局應對新冠疫情策略指出,美國即將邁入抗疫新的階段,將會繼續密切關注新冠變異株種,強調已經結束關閉商家和校園時期。
由於拜登目前面臨國內施政計畫停滯不前困境,因此在國情咨文中,針對通膨議題大加著墨。拜登試圖說服美國人民,對抗物價飆漲的方式是降低成本,包括提高國內商品產量,提高美國汽車和半導體生產能力,以及建造更多道路和橋梁,而非降低工資。拜登認為,與其仰賴海外供應鏈,不如提振美國製造,有助降低成本,而且能夠減少赤字。
此外,拜登有意解決海運業界遭到少數業者把持狀況,表示港口壅塞導致商品短缺與價格上漲,其原因是市場力量集中在海運業聯盟;拜登希望國會議員通過新法,藉以促進海運業競爭。

9. 美國貿易政策2022年度報告肯定台美關係
《本會3月3日訊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日在發表的2022年貿易政策議程暨2021年度報告之中,積極肯定台灣與美國透過TIFA解決各項貿易問題,並且指出台灣是美國亞太區域的民主盟友及貿易夥伴,雙方享有長期及充滿活力貿易關係。
USTR報告指出,2021年6月台美舉行第11屆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雙方藉此解決與討論貿易及投資議題,雙方同意打擊全球供應鏈中的勞工剝削問題,同時在TIFA架構下成立勞動工作小組。
USTR報告顯示,台美將會持續合作解決美國牛豬市場、著作權立法、數位盜版、金融服務、投資和監管透明度等問題。
對此,經濟部貿易局表示,將持續與各個相關部會合作,透過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及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等管道,積極努力與美國商務部、國務院等行政部門就經濟議題進行對話,強化台美經貿互補及供應鏈合作關係。

10. 中國大陸兩會今起登場聚焦經濟政策
《本會3月4日訊息》中國大陸政壇年度最重要的「兩會(政協、人大會議)」登場,全國政協會議4日首先開幕,接著全國人大會議5日舉行。3日在政協會前記者會上指出,國際社會聚焦關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2022年經濟政策方向。
全國政協表示,面對新冠疫情打亂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上俄烏爆發戰事等複雜多變海內、外形勢之下,中國大陸2021年GDP增長8.1%,說明經濟長期向好基本條件沒變,今年將能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性發展。不過,2022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和不確定性,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全國政協指出,2022年若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必須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作的部署落實到位,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尤其針對國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需要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有效拓展國內需求,形成新的增長焦點。
此外,政協高度關注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性,希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包括打造數位經濟新優勢。至於外貿情勢方面,政協表示,中國大陸外貿產業基礎雄厚,具有強大韌性,在各地部門和廣大外貿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2022年外貿運行有望保持合理區間。面對新的問題,需要做大做強外貿主體,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海外發貨倉庫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更進一步提升貿易數位化水平等。
另一方面,科技自主方面,政協表示,已深切感受到目前中國大陸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上存在瓶頸問題,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以及波及中國大陸經濟社會朝向高質量發展,未來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刻不容緩。
依據中國大陸兩會新聞中心資訊,4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進行工作報告。由於汪洋為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第二號人物,在目前國際環境緊張情勢下,汪洋對台相關談話,將會是台灣關注的焦點。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