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達成合作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11-12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美中達成合作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
《本會11月12日訊息》在格拉斯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結束之前夕,10日美中達成「美中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雙方同意建立「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推動兩國氣候變化合作和多邊進程,共同加強落實「巴黎協定」。
美國之音以「出乎外界意料之外」形容美中兩個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能夠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結束之際,達成這份聯合宣言。報導指出,美中這份聯合宣言是雙方30多次談判的產物,美中兩國外交部門過去一年來透過多次面談或視訊會晤,尤其美國氣候特使柯瑞更曾兩次前往中國大陸,為此次峰會做準備。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親自參加這次氣候峰會,降低外界對這次峰會成果的預期。美國總統拜登還曾經在峰會上批評,習近平缺席這次峰會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並指中國大陸「失去影響全球和在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所有能力」。
依據央視新聞報導,美中雙方讚賞迄今為止所開展的工作,承諾繼續共同努力,並與各方一道,加強落實「巴黎協定」。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各國國情基礎上,採取強化氣候行動,有效應對氣候危機。雙方同意建立「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推動兩國氣候變化合作和多邊進程。這份聯合宣言稱,「兩國承諾通過各自在21世紀20年代關鍵十年採取加速行動,並在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內的多邊進程中,展開合作應對氣候危機,藉以避免災難」。
在美中各自舉行記者會上,美國氣候特使柯瑞和中國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兩國將會共同努力,加快減排步伐,以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關於氣候變化的溫度目標,也就是說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低於2°C之內,並努力限制在1.5°C之內,兩國都希望採取更多措施制止森林砍伐。
這份聯合宣言提出,「兩國宣布計劃在此十年,依據不同國情,各自、攜手並與其他國家一道加強並加速旨在縮小差距的氣候行動與合作,包括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和氣候技術創新」。
宣言表示,兩國重視發達國家所承諾的在有意義的減緩行動和實施透明度框架內,到2020年並持續到2025年,每年集體動員1,000億美元目標,以回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2. 10月躉售物價指數創下40年來最大漲幅
《本會11月6日訊息》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58%,再度失守2%通膨警戒線之外,由於出口太過強勁、出口價格也好,使得10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78%,更是大幅飆升,創下1970年代二次石油危機之後40年來最大漲幅。
主計總處表示,躉售物價指數(WPI)反映廠商進貨成本,其中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17.16%,雖創下金融海嘯之前高點,但因為出口價格太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達15.63%,為1979年8月以來新高,雙雙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增幅,導致WPI創下新高。
主計總處更進一步分析,疫情衝擊期間,全球供應鏈脆弱性增加,供需並不穩定;但是,台灣疫情相對平穩,生產如常,加上受惠遠距經濟爆發,出口持續創高,電子產品出口價格也好,推動WPI年增「創下40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指出,雖WPI反映廠商進貨成本,但這次推動WPI漲幅創高的關鍵是出口,出口物價並不影響國內。不過,國際能源價格續處高檔,將會帶給廠商沉重壓力。所幸,原物料僅是廠商成本之一,而且最近能源價格有轉彎向下的跡象,或許不久之後,廠商來自原物料成本壓力就會趨緩。
不過,許多研究機構認為,WPI年增一旦持續雙位數字上漲,恐轉嫁至產品售價,此對通膨造成壓力。

3. 美國國會通過史上最大基礎建設法案
《本會11月7日訊息》綜合外電報導,經過數週艱難協商,眾議院占多數的民主黨克服黨內歧見,美國國會眾議院5日以228票對206票,雖6名民主黨眾議員跑票,但來自13名共和黨眾議員投下同意,終於通過1.2兆美元美國史上規模最大基礎建設法案,藉以改善美國道路、橋梁、管路、港口和網際網路連線,讓拜登總統終於實現一項足以改善全美上億人口生活的重大成就。
這是在明年期中選舉前,共和黨協助拜登所通過的唯一重大法案。拜登還有另一提案支出規模更大,有待國會通過,目標是在擴大美國社會安全網絡,並且投入龐大經費對抗氣候變遷。
拜登發表聲明指出:這是「一個世代僅見跨越黨派基建法案」,並且讚譽尚未獲得眾院通過、規模更龐大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期待將兩項法案簽署為法律。
儘管上述兩項法案幾乎涵蓋拜登所有國內施政議題,但是在整個諮商過程中,拜登多數時候都是避免指揮民主黨眾議員要在何時表決,以及如何表決。然而,5日上午拜登改變作法,首次針對民主黨眾議員明確指揮,表示「現在」是表決通過兩大支出法案的時機。
拜登認為:「我們要讓世界看到,美國民主能夠實現並推動經濟」。拜登除了冗長請求民主黨眾議員支持基礎建設法案之外,保證將會持續爭取通過另一更龐大的社會支出法案。拜登同時呼籲所有議員,在11月15日時通過表決支持重建美好未來法案。

4. 行政院環保署表示2030年增綠能減燃煤
《本會11月8日訊息》COP26已經有四十國達成廢煤之承諾,行政院環保署表示,希望2030年可以繼續增加綠能,再次減少燃煤使用,「相信可以呼應COP26大家所關注的燃煤議題,我們希望讓燃煤之使用降到最低」。
行政院環保署強調,若要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其最為重要的關鍵是能源轉型,台灣已經訂出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20%,天然氣體將增加到50%,「讓燃煤之使用低於30%以下」,並且提升能源效率,減少用電。
行政院環保署指出,COP26各國提出減碳具體做法,台灣將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放入現在正修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台灣是全球少數將此寫入法律的國家。若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檢視路徑,在2050年淨零目標前,每隔五年滾動檢討,2025年目標是與2005年比較,碳排數量需要減少10%,2030年需要減少20%。
至於碳費費率方面,行政院環保署表示,「國際關注碳定價,特別是歐盟2023年有碳邊境調整機制,我們企業都感受到,特別是我們為外貿輸出國家,須與國際接軌」。
行政院環保署指出,按照政府估計,希望在明年母法通過後,子法再來參考國際碳費,尤其借鏡日韓與歐盟國家研訂碳費費率作法,「如果碳費訂定太低,就沒誘因,如果訂定太高,將會影響企業轉型」,所以需要針對國內企業進行充分溝通。

5. 彭博彙整明年股市面對五大風險
《本會11月8日訊息》綜合外電,儘管多數專家看好股市,因為「捨股其誰(TINA)」,但是各大機構對明年的展望益發審慎。美國銀行(BofA)預估,2022年全年標普500指數報酬平平,摩根士丹利預料正向走勢最多僅維持到感恩節,高盛預料明年股價壓力加重。
亦即在美股頻創新高中,彭博資訊盤點明年全球股市可能面臨五大風險,包括:企業獲利成長放緩、物價走高時間預期更久、央行立場太快轉鷹、經濟成長減速、抗藥新冠病毒株蔓延。
彭博資訊歸納市場專家意見普遍認為,明年首要的風險是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減弱,因為供應鏈持續吃緊,而且原物料成本上升。花旗預測,明年全球企業平均每股盈餘(EPS)僅有提高5%,遠低於今年的50%;史福伯登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預測明年歐洲企業平均EPS成長6.5%,美國企業成長8%。
其次,是通膨的動向尚不確定。高盛專家指出,由於市場之前已經預期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質,但是若通膨居高不下,則利空便將提早實現。
再者,股市的最大風險是央行為因應通膨升高,而過快收緊信用。盛寶銀行指出,這將刺激原料、能源、工資及資金成本全面上升,目前已偏高的股價將被重新定位。專家指出,如果收緊信用幅度太小、時間太晚,則對擁有訂價能力的價值股票,以及能夠將新增成本轉嫁到售價的企業有利;建議將投資選擇有訂價能力且能夠持續成長的股票,以及較高品質的景氣循環類股與防禦類股。
此外,明年經濟成長可能減緩。滙豐資產管理公司指出,明年經濟成長可能呈現「W型」,認為明年頭幾個月對景氣循環敏感程度較高的股市挑戰最大,建議選擇美股等防禦較高市場。
最後,則是疫情迄今尚未全消;歐洲出現第四波段疫情,而且中國大陸染疫範圍擴大。亦即2022年疫情最大風險,是出現抗拒疫苗的變種病毒。

6. 出口連續16個月成長10月創下歷年單月最高
《本會11月9日訊息》財政部8日公布10月出口401.4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首度單月出口達到400億美元大關,年增24.6%,連續16個月成長,是金融海嘯之後最長的成長周期。此外,累計前十個月出口3,642億美元,也是提前超越歷年全年高點。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全年出口規模將無懸念突破4,000億美元,創下近11年來最大增幅。
財政部統計處分析,出口暢旺主要歸功四大因素,包括:全球經濟穩定復甦、新冠疫情趨緩之後爆發買氣加上採購旺季、新興科技與數位轉型商機持續催化、國際原物料上漲帶動出口價格。
若從各項貨類分析,財政部統計處指出,10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及運輸工具三大貨類出口,分別刷新歷年單月新高;此外,累積前十個月出口,電子零件、資通與視聽產品、運輸工具都是超前收割歷年高點。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雖資通與視聽產品面臨長、短料問題,但由於智慧裝置、雲端運算需求仍然強勁,10月出口58.8億美元,年增26.9%。再者,雖電子零件出口高峰回落,但10月出口年增仍在一成以上,已是連續30個月成長;光學器材因面板需求轉弱,而僅有個位數字成長。
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則是受惠主要國家基礎建設需求,加上中國大陸粗鋼持續減產,鋼價維持高檔,10月出口38.5億美元,年增65.2%,創下空前增速。至於礦業產品在原油漲勢凌厲下,10月出口年增高達1.3倍;化學品、塑膠及其製品因大陸能耗雙控干擾產出,以及長假之後庫存回補,而分別有接近四成六、三成的成長;機械則受惠於半導體、5G、自動化設備等需求持續活絡之下,年增接近三成。
再者,因對歐洲自行車、電動腳踏車熱銷,加上台船賣給南韓一架高載重級特殊貨輪挹注,運輸工具出口14.6億美元、年增32.7%。
另一方面,10月進口340.2億美元,是歷年單月的次高;累計前十個月資本設備進口表現亮麗,占進口之比重達到18.2%,是近16年來新高。財政部統計處表示,進口結構良性調整,更重要的是意味著未來產銷量能延續,預期未來半年出口前景可以樂觀看待。

7. 經濟部提出四大配套協助產業因應加入CPTPP
《本會11月9日訊息》經濟部8日提出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產業影響報告表示,加入CPTPP讓汽車、加工食品等產業可能面臨較大的開放壓力,經濟部已經擬定分散市場,協助救濟及協助業者提高產業競爭能力等四項配套措施,盼能降低產業衝擊,未來在汽車產業上也會扶植發展關鍵零組配件,以及調整整車和零件稅制結構等,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經濟部指出,台灣工業產品在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家面臨較高的關稅,約5.5%到10.7%,普遍在加工食品,一般化學,石化、紡織、鋼鐵、金屬、電線電纜、運輸工具、建材等項目面臨較高之關稅。
個別產品部分,鋼鐵、金屬、電子資訊、食品、印刷品、化妝品、肥料等,已屬零關稅和低關稅項目,此對CPTPP成員降稅影響有限。機械、石化、塑料等上游關鍵零組配件,由於台日產業關係緊密,且多來自日本進口,降低關稅之後將會降低原料進口成本,提升下游產品競爭。整體而言,正面效益較大。
經濟部指出,加入CPTPP對汽車、加工食品等產業可能面臨較大的開放壓力,雖台灣汽車零組配件產業具有外銷競爭,但整車製造仍不具有經濟規模,國內整車製造需與美日歐品牌合作。
經濟部已與汽車產業協調可行解決方案,包括改善調整汽車整車和零件稅制結構,協助產業掌握核心技術,強化廠商零組配件設計與開發能力,扶植發展關鍵零組配件,也會協助車廠拓展外交,結合國內科研機構能力,協助產品符合車廠驗證,協助整車開拓新興市場,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至於對台灣產業可能受到之衝擊,經部擬定配套包括:其一、與各項產業之同業公會保持密切互動,隨時掌握產業衝擊與需求。其二、分散出口市場,協助業者拓銷。其三、加強進口貨品監測,協助救濟機制。其四、協助業者提升產業競爭能力。

8. 美擬投資全球大型基建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本會11月10日訊息》美中持續進行全球角力,美國計劃2022年1月宣布,將在全球開發中國家投資5至10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這是G7會議內容之一,希望藉此對抗中國「一帶一路」計劃。
2021年6月在G7峰會上,七國領袖同意推出一項支持中低收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以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美方表示,這項由民主國家主導、價值導向的透明基礎設施伙伴投資計劃,將協助改善開發中國家價值超過40兆美元的基礎設施。
路透9日報導,美國政府官員已在上周訪問塞內加爾和迦納,討論專案包括在塞內加爾內建立一個西非疫苗生產中心、加強再生能源供應、增加對女性企業的貸款,以及縮小數位鴻溝。
報導指出,迦納和塞內加爾官員歡迎美國所提議的投資基礎設施方式,此與中國做法不同,美國不會要求接受國家簽署保密協議,以及將導致日後接受國家失去港口和機場控制的協議。美國官員指出,這些方案清單特別針對規模不大卻又受到高度矚目項目,在計畫推出初期時就讓資金迅速到位。
拜登總統先前表示,美國希望透過這些項目,展現「重建美好未來全球」概念確實可行,並讓參與計畫友邦能夠明確評估資金援助良好成果。亦即白宮希望透過這項全球計畫,協助其他民主國家抗拒北京將在發展中國家基礎建設投注數兆美元規模金援措施。此外,希望美國能夠透過提高民間企業參與、改善貸款平等,為其他國家提供一套可長可久的更佳發展途徑,並非中國大陸是讓其他國家承擔沉重債務。
彭博資訊報導,拜登政府這項名為「重建美好未來全球版」(Build Back Better World)計畫,主要目的在抗衡中國大陸為其他國家提供基礎建設經費手段,內容將會有更高標準的勞工規定,並將氣候因素納入重點考量,同時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婦女創業家等對象提供援助。此一計畫,其實今年稍早在G7高峰會議中,與友邦國家元首協議後推出,相關計畫可能在12月G7會議中決定。

9.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台灣全球倒數第五
《本會11月10日訊息》每年在COP期間中,德國等多個非政府組織都會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進行評比公布名次,每年都受矚目。台灣年在57國及歐盟中排行第57名(前3名次按照慣例從缺),今年評比國家加入菲律賓、哥倫比亞與越南,已增加為60國及歐盟,名次則是退步成60名為全球倒數第5,僅贏過加拿大、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與哈薩克。
不過,專家指出,雖此次CCPI所引用的台灣溫室氣體排放數量有誤,明顯影響名次,但台灣並未加嚴2030減碳標準、節能表現不佳,是排名難看的關鍵原因之一。台灣環境規劃協會表示,CCPI在排名評估中有40%的占比是依據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數量,其數據引用來自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建置的PRIMAP資料庫,比對之後發現,資料庫相較台灣國家清冊有明顯高估之現象,此次2022年排名是依據2019年排放之資料,雖台灣2019年是近年溫室氣體排放數量降幅最高的一年,達到3.5%,但資料庫卻又顯示增加0.7%;南韓等其他國家資料庫數據也跟實際有所落差,但是至少都是呈現削減趨勢,與台灣之狀況大不相同,對排名相當不利。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指出,CCPI評比仍有很多積極意義,例如他們希望未來再生能源要達百分之百,這對台灣現行能源政策有很大的挑戰,評比認為人均能源使用數量需要有所上限,台灣節能表現卻又不好,如果無法達到能源需求負數成長,就無法得到更好評比。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表示,雖評比強調各國需要針對2030年加強減碳目標,但台灣目前因沒有提升而導致失分,亦即今年名次退步其中一個原因是資料的誤差,不盡公允,其實台灣近年政策確實啟動,但是關鍵環節是台灣沒有加嚴2030年的減碳目標。

10. 中國大陸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25年來新高
《本會11月11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10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5%,漲幅比前一個月擴大0.8個百分點;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是狂飆13.5%,漲幅比前一個月擴大2.8個百分點,創下1996年10月大陸首度公布該項數據以來的新高。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指出,受到淡水魚類、雞蛋和食用植物油價分別上漲18.6%、14.3%和9.3%,以及非食品價格上漲2.4%影響,10月CPI上漲1.5%,漲幅比前一個月擴大0.8個百分點。
非食品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3.8%,漲幅擴大1.0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32.2%和35.7%;服務價格上漲1.4%,漲幅與上月相同。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10月PPI漲幅持續擴大。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最近受到國際輸入性因素波及,加上國內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偏緊影響,10月PPI上漲13.5%,漲幅比上月擴大2.8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7.9%,漲幅擴大3.7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6%,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
在調查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36個,與上月相同。在主要行業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上漲103.7%,漲幅擴大28.8個百分點。此外,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等八個工業行業價格漲幅在12.0%—59.7%之間,擴大3.2—16.1個百分點。上述八個行業合計影響10月PPI上漲約11.38個百分點,超過整體漲幅八成。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