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陸貿易持續採取對抗立場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10-08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10月2日至10月8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美國對陸貿易持續採取對抗立場
《本會10月6日訊息》綜合外電,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於美東時間4日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在批評中國大陸長期以來並未遵守全球貿易常規,損害美國與其他國家繁榮的同時,公布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政策概要,初期將會涵蓋四大重點,包括:與北京討論中國大陸履行美中第一階段承諾的進展、重啟「目標明確」加徵關稅豁免程序、持續對中國大陸的產業政策與非屬市場貿易行為表達嚴重關切、協調盟邦共同維護全球貿易。
紐約時報指出,這些重點暗示拜登政府對陸貿易政策,將維持「對抗」之立場,華爾街日報則是認為,戴琪所提出的對陸政策主要仍植基於前任總統川普所實施的對陸貿易政策,是「輕量版本的川普政策」。
戴琪表示,未來幾天將會與中方的代表討論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且重啟允許美國企業尋求豁免關稅流程。戴琪指出,從美國的分析顯示,雖中方已達成這項協議的部分領域承諾,但其他領域卻又不足,協議也未有意義地因應美方對中方貿易行徑的根本憂慮。
戴琪認為,美國仍保留著對進口陸貨的現行加徵關稅,並且將會動用所有現行工具,依據需求發展新的工具,以保衛美國的經濟利益,不受有害政策與行徑影響。
戴琪指出,在和中方代表劉鶴對談之前,美國不會採取新的具體行動,包括不會啟動第一階段協議未能達標之時執法行動;再者,因應中國大陸對產業的補貼政策,將會檢視所可以操作的工具,例如啟動301調查。
華爾街日報指出,從戴琪的演說顯示,拜登政府對陸貿易政策仍然大致延續川普時期所採取的行動,也留下了許多不確定性,例如並未說明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大陸未能履行承諾具體領域,不願啟動執法行動。目前來看,拜登政府對陸新政策僅有「談判」,其原因可能是拜登政府目前的優先要務是在,為讓中國大陸在下月全球氣候峰會上承諾擴大減碳。

2. 工總提出2050淨零碳排五大期待
《本會10月2日訊息》全國工業總會1日召開「我國邁向碳中和的策略與產業發展」論壇,會後工總提出五大期待,包括:希望政府提出更明確的綠色成長戰略與對應資源、健全政策法規、儘速建立碳定價與碳排放交易機制、強化跨產業別整體輔導措施及重新檢討國家能源政策。
工業總會表示,政府應該儘速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法規內容包括:減碳目標、路徑期程、部會權責、碳定價制度、碳費用途、管理及執行方式、低碳技術、獎勵誘因、政府民間合作模式、諮詢機制等項目。另一方面,政府也應運用法規與誘因工具,鼓勵使用與設置再生能源,降低產品碳足跡,並且儘快協助產業提升能源效率、研擬因應國際碳關稅衝擊策略、發展永續能源及固碳、負碳技術。
工業總會指出,政府應該以推動淨零碳排、永續發展作為國家的長期政策與目標,儘速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建構新的治理架構並規劃行動方案,以因應國際零碳排放的趨勢與要求。再者,行政院應該提高「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層級,以指揮、協調中央主管機關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速研議及檢討溫室氣體減量與氣候變遷調適分工與整合相關事宜,同時訂定較明確之KPI進行管考。
至於產業方面,工總則是提出三項呼籲,產業減碳應該納入循環經濟思維、產業應該從公司治理之角度推動低碳轉型、產業營運需要加重節能、儲能、智慧系統整合等綠色製程與設備投資與推動,業界需與學界、法人單位緊密合作,以提升碳中和相關技術的成熟程度,促進產業創新,讓綠色製程成為台灣產業的競爭優勢。

3. 中國大陸9月製造業 PMI跌破榮枯線
《本會10月2日訊息》中國大陸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6,較前一個月下跌0.5個百分點,已跌破代表景氣榮枯線的50下方,為去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的新低。
去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大陸各行業幾乎全面停擺,導致當月製造業PMI從前一個月的50.0,下跌至35.7,但是次月即回升至52.0。
如果排除新冠肺炎因素,中國大陸製造業PMI前一次低於50是在2019年10月,該月數據為49.3,為連續第六個月處於景氣榮枯線下方。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指出,9月受到較高耗能行業景氣水平較低等因素影響,9月製造業PMI降至臨界點以下。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表示, 9月製造業PMI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供需兩端放緩。其中,生產指數和新增訂單指數分別為49.5和49.3,比前月下降1.4和0.3個百分點,均為年內低點,尤其新增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收縮區間,反映製造業生產活動和市場需求總體放緩。
其次,價格指數雙雙上升。9月主要原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3.5和56.4,高於上月2.2和3.0個百分點,均升至近四個月高點。若從主要原料購進價格指數來看,全部調查行業均是高於臨界點,造成企業採購成本普遍上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中小企業處境依舊堪憂。9月大型企業PMI為50.4,較前一個月高0.1個百分點,持續位於景氣區間。相對中、小型企業分別為49.7和47.5,低於上月1.5和0.7個百分點。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小型企業反映原料成本較高、資金緊張、市場需求不足比重,均是超過四成,部分小型企業生產經營正面對著多重困難。
此外,中國大陸9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高於上月5.7個百分點,已回升至臨界點以上。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大陸9月非製造業景氣水平快速回升,其中服務業恢復明顯。該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高於上月7.2個百分點。

4. 中國大陸提高2021年稀土產量
《本會10月3日訊息》由於目前稀土在全球市場上供不應求,依據最近中國工信部官網顯示,2021年度稀土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16.8萬噸,其中輕稀土配額多達14.9萬噸、重稀土配額僅有1.9萬噸,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為16.2萬噸,兩項指標皆較2020年調升多達20%。本次調整稀土開採總量,使得中國大陸年內稀土供應規模達到歷史新高水準。
分析指出,稀土包含17種珍貴礦物,主要用於電子、通訊和軍事設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與出口國,官方每年公布兩次配額數量,分為輕稀土(較常見的類型)和重稀土。中國調升稀土產量,雖將有利於減輕製造商供應緊張問題,惟近日美國針對中國稀土發起232調查,後續對全球稀土市場之影響值得關注。
報導引述指出,目前在電動汽車、通訊設備等需求崛起下,製造商對釹鐵硼(NdFeB)的需求大增,促使中國不可避免必須提高稀土配額,以緩解市場的供需緊張情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2020年稀土出口數量為3.54萬噸,占全球開採總量約25%,2021年全球在市場需求旺盛、稀土價格走揚下,1~8月中國稀土出口已經突破3.1萬噸,全年有望突破4.0萬噸。其中,美國有約90%的稀土進口來自中國。
川普政府時期曾經表示重啟美國本土稀土礦產,並且調降業者稅率。拜登政府上台之後提出「清潔供應鏈」主張,2021年2月,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對美國關鍵供應鏈進行審查,確保關鍵技術、防疫物資及原料等方面不會過於依賴中國,其中稀土即是之一。
9月下旬,美方逕向中國釹鐵硼發動232調查,為拜登上任後的首個232調查,勢將影響中科三環、正海磁材、寧波韻升等出口業務較大的中國稀土業者之經營。市場人士認為,2020年中國稀土出口數量相較2019年驟減23%,創下五年新低,顯然中國已經將稀土升格為重要戰略物資,美方調查可以是反制中國的預先布局。

5. 調漲基本工資補貼紓困企業至少3成
《本會10月4日訊息》隨著疫情回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勞資政學各方委員對調漲明年的基本工資,有所共識,經濟部與勞動部針對紓困行業提出配套因應,補貼比例至少3成,補貼時間將參考紓困特別條例適用時間至明年6月30日,也就是說補貼6個月。
預計明年基本工資時薪與月薪不會脫鉤,將會調漲5%,可望追平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最高調幅。若以現行基本工資月薪24,000元、時薪160元計算,在調漲5%後,月薪將來到25,200元、時薪則是來到168元。
這次與2007年推出的時薪補貼不同,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產業之內同時有月薪與時薪之勞工,所以確定同時進行補貼,加上8日即將展開振興方案,因此不會採取延緩實施、或是分段實施等方式,至於補貼比例約為3成至5成,得視最後調幅而定。
  至於補貼資格,則會參考近期申請經濟部紓困方案業者名單。依據統計,經濟部商業服務業營業衝擊補貼,共有31.66萬家企業申請,最新推出商業服務業停業補貼也有768家申請,先前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3.0之中各業類別在第二季中申請也有6,378家,亦即經濟部所掌握的業者名單約為33.37萬家。
  基本工資在2007年時,月薪從15,840元調漲為17,280元,時薪更是從66元調漲到95元。當時勞委會(現為勞動部0依據「僱用安定時薪補貼試辦要點」動用就業安定基金,對雇用時薪勞工的企業,包括:速食店、飯店、餐廳、飲料店、大賣場、百貨公司、超商商店、加油站等業別,未滿50名員工中小企業進行補貼。

6. 公股銀行配合打擊炒房第二戶房貸利率超過1.6%
《本會10月5日訊息》中央銀行9月23日央行理監事會通過取消個人第二戶寬限期,祭出第三波打擊炒房措施,引發各界關注。中央銀行希望各家銀行能夠針對個人第一戶與第二戶房貸進行差別訂價,落實風險控管。據悉,不少銀行業者已經將特定地區個人第二戶房貸利率調升至1.6%,比原本房貸的最低利率1.31%高出1碼。
兆豐銀行表示,目前規劃非屬首購族群房貸利率,特定區域將調高至「1.5%以上」,尚在規劃之中。但是,若是屬於首購族,不論新成屋或是中古屋貸款利率不受影響。目前兆豐銀行房貸占比即將超過28%,達到《銀行法》第72-2的30%之上限,希望藉此「以價制量」,控制風險。
第一銀行認為,一銀雖第一戶房貸和第二戶的利率有所差別,但差距不會太大,暫不考慮調整第一戶房貸利率,以顧及首購族之需要,至於央行所指定六都及新竹縣市的第二戶房貸利率,可能調到「1.5%以上」。據悉,一銀可能將第二戶房貸利率訂定在1.6%。
彰化銀行規劃個人第二戶房貸利率最低不會低於1.6%;華南銀行也是規劃六都及新竹縣市第二戶房貸利率1.6%以上。
由於市場游資氾濫,目前許多銀行房貸利率仍僅1.31%,上半年度平均房貸成數及利率分別為七成三及1.46%,是十年的最優。民營銀行是否跟進公營行庫調高第二戶房貸利率,備受矚目。
合庫銀行指出,央行希望銀行能夠差別訂價,確實對第二戶、第三戶等房貸調高利率,目前合庫銀行已在規劃,至於部分地區房價上漲,主要是在剛性需求帶動,預估短期房價不容易出現明顯跌幅。

7. 台灣PMI擴張速度創近一年新低9月指數跌至57.8%
《本會10月5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4日公布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PMI已經連續15個月維持擴張;不過,指數續跌4.3個百分點到57.8%,是2020年10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
中經院指出,廠商面臨關鍵零組配件缺貨、塞港等問題,導致沒有辦法原期交貨,全體製造業更從2014年11月以來,首次連續3個月回報客戶存貨過高,指數高達51.8%,為了避免存貨跌價損失或是進貨在高點,客戶非常積極進行存貨品項間細膩調節。
中經院表示,此次製造業經季調後新增訂單、生產指數擴張速度呈現大幅趨緩,兩者分別回跌8.8與5.9個百分點到53.5%與57%,兩者都是2020年7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是本月PMI續跌的原因,亦即「仍在擴張,但是擴張速度有所減緩」。中經院提到,電訪製造業廠商發現,廠商不再有如上半年度因供應風險而積極追貨,反而採取降低價格波動風險、調節訂單與存貨結構加以因應。
中經院指出,9月已觀察到智慧手機、記憶體、汽車及面板出貨數量都有下修,或者價格有回跌之現象,加上第4季總經政策風險增加不少,未來經濟走勢需要密切觀察。
至於PMI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經連續14個月呈現擴張,但是本月指數續跌5.8個百分點到55.5%,是2020年9月以來的最慢擴張速度。
不過,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提到,雖新增訂單、生產指數明顯下降,但如果搭配新增出口訂單與進口原料數量來看,後面兩者僅是微幅下滑。這意味著台灣外貿進、出口訂單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國際需求持續,只是因為前幾個月疫情對生產活動的影響,也在慢慢恢復。
至於非製造業(NMI)方面,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減少為零,9月未季調的NMI已經連續3個月擴張,指數微升0.6個百分點到57.3%。中經院指出,非製造業正在逐漸復甦,非製造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在今年6月觸底後,已經連續3個月擴張。其中,多數產業復甦明顯,營造暨不動產業、教育暨專業科學業指數都在60%以上。
中經院表示,八大產業只有金融保險業回報商業活動呈現緊縮,有回報的業者集中投信投顧產業,主要受到近期中國恆大事件影響,股市回檔,自營操作收入、手續費用皆有受到影響。不過,整體來說,第4季屬於傳統旺季,加上五倍券及相關單位消費劵即將發放,內需導向非製造業將會逐漸進入正常水準。

8. 彭博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持續走揚
《本會10月6日訊息》綜合外電,全球大宗商品行情持續走揚,一項追蹤23檔包括:能源、金屬與農作產品等期貨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價格之指數(BCSI)4日大漲1.1%至516.84點,打破2011年所創下的歷史高點紀錄,該項指數自去年3月的低點以來,已經大漲超過90%。這些正在顯示,新冠疫情之後原物料需求暴增、供給卻又陷入瓶頸,讓通膨的壓力更加令人擔憂。
在彭博商品現貨指數中,漲幅最大的項目是原物料,包括天然氣,目前因歐洲與中國大陸「缺氣」而大幅飆漲,漲勢已蔓延到其他市場。原油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盟國(OPEC+)4日公布按照原定計畫增產、不另追加產量下大漲,一些較缺氣的發電需求正轉移到採購石油進行發電。彭博指出,若OPEC+不另加碼增產,布蘭特油價在年底前都將高於每桶80美元。
此外,歐洲天然氣與電力價格也是漲破歷史新高,指標的荷蘭天然氣期貨之價格飆漲15.3%,創下每百萬瓦小時111.4歐元(129.5美元)紀錄。英國的指標天然氣之價格也是暴漲14.8%,創下每熱能單位(therm)282.19便士(3.84美元)空前紀錄。德國明年電價漲破每百萬瓦小時150歐元紀錄,下月與夏季的電價也是同創新高。
另一方面,銅、鋁都在遭遇供給不足問題,巴西大旱造成砂糖與咖啡價格飆漲。棉花在天候不佳及運輸遭遇瓶頸下,上周漲至十年新高,帶動全球紡織產品價格上漲。
這波物價震撼已經讓許多的專家開始以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來做比較,亦即1970年代油價飆漲,導致物價飆升,實質經濟陷入停滯性成長。

9.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飆高輸入性通膨蠢動
《本會10月7日訊息》主計總處6日公布國內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為適逢中秋節日與國內旅遊團費調漲,加以水果價格上漲,雖蔬菜及成衣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但仍然呈現年增2.63%,飆上八年半以來新高,更是今年以來四度失守2%通膨警戒。
主計總處表示,通膨壓力確實已經升高,加上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漲,需要密切關注輸入型通膨。不過,主計總處主張,台灣目前暫無通膨現象,同時預期10月CPI將會低於9月。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更進一步指出,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17%,年增2.63%,年增速來到2013年2月以來新高。如果扣除蔬果、能源之後,核心CPI年增也達1.74%,也為2018年3月以來新高。再者,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高達3.31%,則是創下三年以來新高。
不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直言,主計總處「有點樂觀」,台灣位處全球供應體系之中,面對現在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攀升,實在無法置身事外,CPI指數不太容易在第4季時明顯緩解。
此外,政府表示可以期待五倍券上路,讓今年的GDP衝破6%,卻又忽略在五倍券上路的同時,其所帶來的消費大幅上升,也有可能是推升物價上漲的力道之一,難讓CPI在短期內降回2%以下。

10. 美中領袖在年底前舉行線上峰會
《本會10月8日訊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6日在瑞士蘇黎世進行長達6小時閉門會談,雙方在會議中達成共識,在年底前舉行「拜習線上峰會」。
拜登在1月上任後,雖曾經與習近平兩度的電話通話,但迄今尚未面對面的會晤,此次正在安排峰會,為正式的元首會談,預料將會討論美中之間許多敏感議題,包括貿易、人權、台海局勢和區域安全等。
依據路透報導,美中官方7日均是表示,蘇利文與楊潔篪的會晤是「坦承且又具建設性」。美國高級官員透露,此次雙方會晤有別於3月阿拉斯加火藥味道濃厚的溝通氛圍,雖美國期望將本次經驗做為美中未來接觸的典範,但美方官員強調,並不表示兩國關係已經解凍,雙方仍存在著歧見。
白宮聲明,蘇利文在會議上提出,美中除較有興趣合作應對重大跨國挑戰及雙邊風險管控;同時,美方對中國的人權、新疆、香港、南海和台灣等議題表達關切。蘇利文表示,美國將會持續加強國力、與盟友之密切合作,也將持續與中國高層的接觸,以確保美中之間「負責」的競爭。
此外,新華社報導,楊潔篪在會議上則是表示,中方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期望美國不搞「新的冷戰」,採取更理性務實的對中政策,並且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楊潔篪指出,美方最近表態無意遏止中國發展,呼籲美國應該重視雙邊關係互利共贏本質,了解中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