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景氣持續擴張燈號連續6紅分數下降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09-03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8月27日至9月3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7月景氣持續擴張燈號連續6紅分數下降
《本會8月28日訊息》國發會27日公布7月景氣指出,雖燈號連6個月亮出代表熱絡紅登,但受到COVID-19疫情干擾,景氣領先、同時指標續跌,綜合判斷分數降至38分,較6月的40分減少2分,落入紅燈邊緣值。
其主要原因是在9項構成項目之中,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紅燈轉呈現綠燈,分數減少2分所致,其餘8項構成項目燈號不變。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7月景氣燈號分數滑落,是因受到國內疫情升溫、三級警戒延續,重創內需服務業所致;景氣領先、同時指標雙雙下滑也同樣是疫情影響,使得廠商信心、受僱員工淨進入率等相關指標表現下滑。
由於紅燈分數區間為38分至45分,也就是說,若8月任何指標變燈、分數減少1分,景氣燈號就會從熱絡紅燈下降至代表「趨熱」黃紅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指出,8月景氣燈號變燈不無可能,尤其下半年度本來就有較低基期效應淡化因素,是景氣燈號的下拉力道;但是,隨著疫情趨緩、管制鬆綁,內需回溫也將拉抬燈號表現,分數皆有可能出現上升或下降。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紅燈反映景氣熱絡,往下還有黃紅燈,以及代表景氣穩定綠燈,並非僅有紅燈才表示景氣好,綠燈以上都是景氣穩健象徵;另一方面,主計總處最近預估2021年經濟成長可達5.88%,寫下11年新高紀錄,顯示台灣經濟樂觀。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同時指出,下半年度基期因素將會抑制年增表現,不過台灣外貿相當強勁、表現熱絡,如果疫情控制得宜,經濟活動回到常軌,加上10月發放振興五倍券及相關配合消費券所帶來的刺激效應,相當看好下半年度景氣表現。

2. Fed釋放今年開始縮減購債鴿式退場訊號
《本會8月28日訊息》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7日在傑克森洞年會上發表演說時宣示,Fed可能於今年內開始縮減資產購買金額,亦即量化寬鬆(QE)措施開始「鴿式退場」,但是之後並不急於提高利率。
6月在FOMC會議時,18位決策委員之中7人預測2022年將會首次升息;13人預測2023年將會升息,其中11人預測將會升息2碼。
聯準會強調,Delta病毒所引發的新的一波疫情,將會是影響Fed「退場」流程的重要因素。鮑爾表示,通膨情勢已通過「重要更進一步進展」的考驗,同時在邁向就業目標上也是有明確的進展。因此,鮑爾在7月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議(FOMC)上,與多數的委員認為,如果經濟運行能夠廣泛符合預期,於今年內可以開始減緩資產購買速度。
鮑爾指出,7月就業數字出現更大進展,但是Delta病毒也是更進一步擴散,因此Fed將會審慎評估後續經濟數據,以及風險演變。即使在Fed結束資產購買措施後,Fed仍然持有大量長期證券,能夠支持寬鬆金融情勢。
鮑爾強調,「減少資產購買時機及速度,並非直接暗示升息時機,此事必須通過截然不同且更嚴格的考驗」。鮑爾同時指出,「我們已經表示將維持現行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直到經濟符合最大就業,以及通膨達到2%且溫和超過2%一段時間為止,這些需要時間加以證明」。
目前美國就業人數仍然比2020年2月的頂峰減少約600萬人,今年6、7兩月因服務相關行業復甦,而始得就業人數共計增加約190萬人;但是,7月之後,疫情再度升高,更為景氣展望添增不確定因素。

3. 彭博資訊預估12月美國QE退場
《本會8月29日訊息》綜合外電,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7日在傑克森洞年會上表示,今年底前開始逐步縮減購債規模比較恰當,同時強調不會急於升息。此外,鮑爾解釋何以不必對近來的偏高通膨數據過度反應,希望藉此減輕金融市場疑慮。
部分市場人士原先推測Fed將會在9月時宣布量化寬鬆措施退場,如今大致認為可能更晚。彭博資訊經濟學者預測,Fed在9月決策會上將會有更清楚的說明,11月宣布,12月則是真正執行。
FBB資本合夥公司表示,「從鮑爾的談話預知聯準會將會以較為溫和、有利市場的方式收緊貨幣政策,再從股市表現來看,主流的觀點是Fed將會在秋季時減碼,等到明年末或2023年初始會升息」。
Frost投資顧問公司預估聯準會將會在9月宣布減碼,至10月正式放慢購債速度,若聯準會持續對未來的升息秉持鴿派立場,則市場就不會有太大反應,至少初期不會」。
彭博經濟學者預估,Fed將會在9月決策會議後釋出更明確的訊號,到11月時正式宣布,12月開始執行縮減購債政策。
聯準會副主席克拉瑞達認同鮑爾今年稍晚時候採取減碼觀點,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我們確實已就12月放慢購買速度進行測試,希望看到朝著我們目標取得更進一步進展」。克拉瑞達認為Fed在通膨上確實達到這個標準;加上 在勞動市場上已有進展,過去三個月來已有月均80萬人就業成長,預計在秋天後將會持續這種成長趨勢」。
不過,目前Fed內部針對何時宣布及執行速度仍有歧見。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斯提克認為,若就業強勁,則10月開始縮減購債計畫規模屬於「合理」,而且需要快點結束,甚至表示可能支持Fed到2022年第1季快結束時,全面結束資產購買計畫。

4. 今年第2季全球貿易量值激增下半年難掩變數
《本會8月30日訊息》依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最新報告指出,由於歐美先進國家加速疫苗接種,再度重啟市場,導致需求急速增加,今年第2季全球貿易量值(進、出口合計)年增21.5%,創下2000年以來最大增幅,較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第2季增加4.6%;但是,隨著多國疫情復燃,使得下半年全球面對需求減緩和供應混亂風險變數。
此外,依據日經新聞報導,CPB指出,若就6月而言,全球貿易量值較去年同月大增16.2%,雖較今年5月猛增24.1%放緩,但3月以來一直保持2位數速度成長。
  再就區域來看,第2季美國貿易量值大增26%,歐元區猛增25%;不過,日本因出口雖激增、進口增幅收斂,而使得成長僅有16%,增幅不如歐美。
  再者,若由海運行情也能反映全球貿易量值激增,其中反映乾散貨船行情的波羅之海乾散貨指數8月24日升至4201,創下近11年來最高,為一年之前的2.7倍。
  但是,隨著Delta變種病毒急速擴散,恐對供應鏈及消費者信心帶來負面影響,加上晶片短缺衝擊已擴及至全球,尤其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部分城市實施封城,導致汽車、電子零件等工廠相繼停工,恐將更進一步衝擊供應,導致全球貿易量值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若與今年上半年比較,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可能減弱。依據英國IHS Markit最近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個月以來最低,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的製造業PMI也是下滑,加上中國經濟前景也是因疫情復燃而呈現不確定性。

5. 中國大陸勞動市場緊繃呈現結構矛盾
《本會8月31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務院發改委指出,由於「結構性就業矛盾」,使得大陸就業市場正面對著「就業難」和「招工難」雙重夾擊,為此研擬提出「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將著重人力資源市場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
  國務院發改委30日表示,目前大陸「就業難」主要體現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之下,由於部分勞動者知識技能不能適應現代產業變化,加上勞動者高齡趨勢,使得高齡勞動者數量增多,更提高了高齡勞動者就業難度。與此同時,大陸東部沿海地區進、出口貿易服務行業,技術工人短缺情形頗為明顯,造成「招工難」現象。
  數據顯示,雖目前大陸技能人才總量占比不斷提高,但與龐大的勞動人口結構來看,仍維持不到30%的偏低狀況,比較德國和日本等製造強國,技能人才總量占比可達70~80%。
  國務院發改委指出,大陸預計「十四五」時期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將會更進一步加快,同時對勞動者的技能素質要求更高,尤其是高級勞動力短缺的結構矛盾,可能將會更加尖銳。
  華爾街日報引述東莞鞋業協會意見指出,隨著Delta新冠變種病毒席捲亞洲國家,外國訂單紛紛轉至大陸工廠,許多生產廠商透過加薪招聘更多員工,然而招工困難,使得廠商已陷入是否接新訂單的兩難。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指出,在大陸就業市場中,年輕族群普遍已不再願意從事任何類型的艱苦工作,他們對工作的收穫,有更高的期望,而且願意以更長的時間等待。中國大陸人社部指出,緩解大陸就業結構矛盾的關鍵在職業培訓,需要持續大規模、多層次進行職業培訓,以改善勞工的品質。

6. 行政院指示環保署增修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本會9月1日訊息》全球暖化問題嚴重,極端氣候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行政院今天在「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第33次委員會議中,要求環保署積極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作業,並且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同時要與經濟部等研議碳定價制度。
行政院表示,極端氣候影響全球,放眼世界各國所受到的衝擊,並不亞於台灣,台灣是全球的一員,作為地球公民,不能落於人後。由於全球已有130個國家宣布推動「淨零碳排」,其中歐盟、日本等11個國家已經入法,尚在立法中的國家4個,其中包括南韓,中國大陸則是宣示2060年達到碳中和,顯示台灣過去所訂定的目標,已經難以跟上世界腳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必須以2050淨零碳排為努力目標。
行政院在會議中要求,環保署應該積極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作業,並將「2050年淨零排放」納入,妥善與各界之溝通、研商,完善法規,落實永續發展。
此外,歐盟預計從2026年起徵收「碳關稅」,此將涉及相關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規定原產國家若有實施「碳定價」,即可減少支付,由於台灣屬於出口國家,若未能訂定相關規範訂定,則等於需在國外付費。因此,環保署、經濟部必須將碳定價制度與各界溝通,針對實施細節、配套方案等深入凝聚共識。
另一方面,針對推動碳費、專款改善氣候變遷等議題應該積極溝通、謹慎評估,做出減碳分配整體規劃,從供給面、製造面、使用面、環境面的角度共同建立一個永續綠色家園。

7. 歐元區8月通膨飆揚創下十年高點
《本會9月1日訊息》綜合報導,歐盟統計局31日公布歐元區19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較去年同期升高3%,不但高於市場所預估的2.7%,而且遠高於ECB的2%通膨目標。如果不計能源與食品物價核心CPI也是年升1.6%,升抵2012年以來最高。
歐盟統計局表示,雖8月通膨主要受到能源成本拉抬影響,但食品價格也是爆漲,工業產品價格漲幅大得超乎尋常。工業產品價格上揚,原因包括全球供應鏈受阻、以及供不應求所帶動的原物料漲勢。

ECB將於9月9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在全球供應鏈緊俏與一次性因素都在推升物價下,最新數據將加重ECB官員的溝通挑戰,特別是歐元區的物價未來幾個月內可能加速飆揚。ECB表示,ECB應該開始討論怎麼逐步縮減緊急購債措施規模,將重點放在協助通膨維持2%目標的工具。
此外,在國際鋁價衝上十年高點、銅價持續走揚下,歐元區8月通膨將考驗歐洲央行(ECB)認為通膨升高僅是短暫現象的論點。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鋁期貨31日盤中大漲2.9%至每噸2,726.5美元,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今年以來累計漲逾40%。鋁價大漲原因是需求的激增,而且近來中國大陸限制產量節省電力減少碳排,加劇供應吃緊疑慮。
高盛、花旗及商品貿易巨頭托克集團(Trafigura)預測鋁市匯更加供不應求,將進一步推升鋁價。高盛上調未來12個月鋁價目標至每噸3,200美元,比先前之目標價高約10%
再者,因智利又有兩個銅礦區的勞工可能罷工,而使得倫敦3個月銅期貨31日盤中也漲1.3%至每噸9,529美元。

8. 台灣8月PMI微跌NMI擺脫陰霾
《本會9月2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公布8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7月65.2下跌3.1至62.1,出現今年1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中華經濟研究表示,PMI已經連續十個月維持在60以上,此次 PMI放緩並不代表景氣變差,而是回歸常態。
在製造業六大產業中,8月依據擴張速度排序為電子暨光學產業65、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62.9、基礎原物料產業58.9、食品暨紡織產業55.4、交通工具產業54.5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52.3。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電子暨光學產業處於高度擴張,9月有蘋果新機的拉貨效應,而且採取空運送貨,比較不會受到塞港影響,可以持續暢旺。
中經院分析,8月PMI五項組成指標,在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攀升的同時,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擴張速度明顯趨緩,而且8月美西與大陸塞港問題嚴重,東協國家停工或減產,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也回升至69.6。
中經院指出,製造業有下修今年下半年度出貨數量的聲音,其中包括兩個面向,一是需求下降,一是供給不足,亦即在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中,僅有大陸、東協有疫情擴大的疑慮,美國和歐盟解封,復甦穩健,未來展望尚佳。
另一方面,中華經濟研究院同時公布,8月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從7月53.2上揚3.5至56.7,是連續第三個月的走升,而且已經連續兩個月維持擴張(數值高於50)。中經院指出,隨著本土疫情警戒降級,加上8月有開學之前的龐大消費熱潮,相關產業景氣已從谷底翻揚好轉,正向商機將可望一路延續到冬季。
  中經院分析,揮別疫情陰影,非製造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於6月觸底後連續兩個月擴張,而且八大產業NMI皆呈擴張,是本土疫情發生以來的首度齊步擴張;其中,疫情期間衝擊最嚴重的住宿及餐飲業,NMI從7月的42.0跳升到8月的65.3,相較5、6月的12.5、16.7,翻揚速度非常驚人。
  中華經濟研究院表示,非製造業無法類似製造業透過出口支撐,在邊境管制下,國際觀光旅客無法入境,振興內需市場需要依靠國人,行政院五倍券對內需的振興有正面之效應。在8月NMI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其中,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5月攀升至創編以來最快上升速度後,已經連續三個月上升速度趨緩,8月指數續跌至55.6。
  至於「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58.3,同樣已經連續兩個月擴張。中華經濟研究院認為,相關廠商心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雖對未來大好商機有所預期,但卻又在意不確定性疫情。此外,再從非製造業人力僱用指數來看,8月僅有53.5,可以看出業者目前仍然不敢放手釋出職缺,若五倍券有更好的引導方式,將振興資源精準地投入振興標的,則將會更有助「外熱內回溫」的台灣經濟情勢。

9. 美國製造業景氣持續擴張歐亞動能減弱
《本會9月2日訊息》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1日表示,8月製造業指數升至59.9,高於市場預期,雖反映訂單加速成長、生產同步擴增,但積壓訂單增加,也顯示了供應鏈挑戰。此外,IHS Markit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美國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則略降至61.1。
不過,歐元區8月IHS Markit製造業PMI最終值降至61.4,略低於初估的61.5,產出次指標降至59,雖仍然強勁擴張,但產能出現嚴重受限現象,製造業生產相對訂單的缺口為24年以來最大,尚未履行訂單也增加至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亞洲8月製造業擴張動能則是減弱,特別是中國大陸更是一年多來的首度陷入萎縮,顯示新冠疫情與船運塞港等供應鏈干擾,仍然是年底耶誕購物旺季的最大威脅。
經濟學家指出,歐元區最主要的問題是在零組件供應短缺,加上供應商都無法生產足夠零組件、或是沒有足夠運輸能力滿足物流需求,供應問題與相關的生產者物價壓力,可能需要透過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加以化解,以增添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
至於亞洲製造業方面,也是遭遇嚴重運輸瓶頸,新的一波新冠疫情更是加重問題。其中,中國大陸財新8月製造業PMI降至49.2,不僅是去年4月以來的首度低於50,更是去年2月以來最低,企業普遍表示,新冠病例數回升,加上疫情防控措施趨嚴,不僅衝擊生產,而且更進一步壓制需求。
再者,日本、南韓及印度製造業擴張腳步也都放慢。日本8月自分銀行製造業PMI降至52.7,新增出口訂單次指標自從1月來首度低於50;南韓製造業PMI已下滑至51.2,為去年10月來之最低,印度也是降到52.3。
此外,東協國家包括: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8月製造業景氣全都萎縮,反映新冠疫情正在傷害工廠活動。其中,越南製造業PMI降至40.2,為去年4月以來的最低,菲律賓降至46.4,為去年5月來之最低,泰國則降低至48.3。
經濟學家指出,亞洲8月製造業PMI顯示Delta新冠變種病毒正在衝擊亞洲地區經濟,可能促使政府與央行加碼支撐經濟,中國大陸可能在未來兩個月內調降存款準備利率。

10. 中國大陸增設北京證劵交易所
《本會9月3日訊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1月5日於上海舉行的進口博覽會宣布在上海交易所成立科創板,推動近年大陸科創企業上市風潮之後,2日利用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場合宣布設立北京交易所,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並且深化新三板改革,做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要上市場所。
中國大陸證監會2日晚間指出,京交所上市公司是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京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步試行證券發行註冊制。
中國大陸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市場早在2013年開始正式營運,一直是許多中小企業從資本市場中取取資金的重要平台。截至7月23日,新三板存量掛牌公司7,430家,中小企業占比94%。
中國大陸證監會指出,針對京交所,將會堅守「一個定位」,處理「兩個關係」,實現「三個目標」。其中,「一個定位」是指京交所將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準性。
其次,「兩個關係」是指京交所、上交所及深交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轉板上市功能。京交所與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
再者,「三個目標」是指:其一、建構一套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的涵蓋發行上市等基礎制度安排。其二、暢通京交所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紐帶作用。其三、則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等特點的良性市場生態。
習近平透過影像致辭指出,除了增設北京交易所以之外,提出加強服務領域規則建設,支持北京等地展開國際高水準高品質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先試,打造數位貿易示範區。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