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上調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03-12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3月6日至3月12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OECD上調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
《本會3月10日訊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9日發布報告指出,受惠新冠疫苗正在部分國家加速施打,以及美國政府推出大型紓困法案,全球經濟前景轉趨樂觀,因此上修全球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估,從去年12月所預估的4.2%與3.7%上調至5.6%與4%。
OECD指出,雖全球經濟產值在今年中可望重回疫情之前水平,但各國經濟復甦程度不一。其中,除了美國與中國大陸復甦速度較快之外,其他地區可能需要到2022年底始能脫困。
至於個別國家方面,美國推出1.9兆美元紓困案,不僅可望在年底前創造3百萬個工作機會,能讓該國首年經濟產值提高3~4%,將有助於拉抬他國經濟,預估提高全球經濟成長率至少一個百分點,今、明年預估成長6.5%與4.0%,優於先前所預估的成長3.2%與3.5%。歐元區今、明年經濟預估成長3.9%與3.8%,分別較上次的預估上調0.3與0.5個百分點。
中國今年經濟預估成長7.8%,較上次預估下修0.2個百分點,是少數經濟下修的成員之一,明年則是4.9%,與上次的預估相同。印度今、明年經濟預估成長12.6%與5.4%,較上次的預估上調4.7與0.6個百分點。
儘管OECD上調全球經濟預測,但是同時警告必須留意三大風險,包括:各國疫苗接種速度、防疫措施解除速度與新冠變種病毒疫情能否獲得控制。OECD表示:若疫苗施打速度太慢,則恐令紓困方案效益大打折扣。

2. 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聚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本會3月6日訊息》中國大陸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4次會議於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未設GDP目標,要求「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逐年得視情形提出目標。
依據綱要草案,「十四五」除了提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個年度視情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之外,要求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內,物價水平保持總體穩定。不過,最為受到重視的是,將聚焦於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民眾人均可支配收入與GDP之成長基本同步,在2035年前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檢視過去資料,從1986年的「七大」以來,除1996年「九大」訂出「人均GDP成長較1980年的GDP『翻兩番』」外,歷次「五年計劃」皆都訂出6%到7.5% 之間成長目標,包括「十三五」規劃訂出6.5%以上GDP成長目標。
此外,綱要草案也著眼於科技創新,要求「全社會研究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同時,綱要草案強調擴大內需市場,將「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高品質)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另一方面,則是2035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在提到「鄉村振興」時,特別強調需要完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提高至65%。

3. 中國大陸未來五年力拚科技自立自強
《本會3月6日訊息》中國大陸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此次會議將會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確立未來發展藍圖。該項草案共有19篇,在第一篇總論後,其後依據議題分為:技術創新、產業現代化、市場雙循環、數位化等。
依據草案,雖「十四五」時期並未列出GDP增速具體目標,但要求保持合理區間,同時著重結構調整及創新能力增加,要求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藉以帶動產業升級,同時訂下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產值必須占GDP的一成、高端價值專利件數比例成長一倍等目標。
李克強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將創新放在現代中國大陸的核心地位,並且以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依據草案,未來在科技創新布局上,將率先在AI、量子資訊、半導體、生科、腦科學等前沿科技領域取得突破,以集中資源的方式解決國家迫切需要。
同時,將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大城市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透過更大力度稅收優惠激發企業提高科研經費、帶動科技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創新,以及強調國有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年增長將會明顯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十四五」規劃的內容反映,中國大陸已經從以往追求量的擴大,試圖轉型為質的提升,在目標中追求投入指標僅有研發經費。
其次,草案設定「十四五」期間常住人口城鎮化比率將提高至6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內。
至於2035年遠景目標部份,強調經濟、科技兩大方面向實力提升,經濟不設硬性指標,以追求高端品質穩健發展,科技則要求自強突破。草案指出,至2035年時,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會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的台階。
在具體作為上,產業實現新型工業、農業現代化、資訊化,經濟與民生方面要求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城鄉區域差距縮小,對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需要明顯增強。

4. 連江縣所得中位數居冠超越六都
《本會3月7日訊息》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以每人綜合所得稅中位數來比較,離島連江縣以81.3萬元位居全台第一,新竹市以79.1萬元位居第二,皆都高於六都表現,六都之中台北市以76.5萬元位居第三。
若就最近三年(2016~2018年度)綜合所得中位數來看,最新統計顯示,最近三年薪情最好前段班縣市,依序分別為連江縣、新竹市、台北市、新竹縣、金門縣。相對後段班多為農業大縣或東部縣市,其中南投縣多屬山區,開發遠較平地來的不易,導致經濟發展程度偏低,以57萬元成為全台最窮縣市;不過,由於山區自然景觀條件頗佳,可以參考離島經驗,開發觀光潛力。
財政部分析,若從統計來看,台北市之外五個都會,所得中位數表現普遍比離島來的差,其原因在於離島觀光產業發展良好,例如金門有在地的酒廠,提高縣民福利,因此推升居民所得中位數。至於非六都的新竹縣市因科學園區科技大廠群聚,而使得居民所得中位數表現相對搶眼。
財政部強調,綜所稅統計必須考慮到工作地點與戶籍地區不同或各區差異,加上部分兼職工作者或社會新鮮人,因屬於免課稅對象,而沒有列入綜所稅統計範圍,所以僅供參考。

5. 台灣女性創業指數全球第12名
《本會3月9日訊息》依據萬事達卡公布最新「女性創業指數」調查報告,台灣表現優異,在全球58個經濟體中排序第12名,在亞太地區中則是僅次紐西蘭、澳洲和泰國排序第四名,。
萬事達卡同時對2020年全球的中小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全球僅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為女性企業主,而且亞洲更為稀少。在南亞地區中,僅有18%的公司為女性企業主;在東亞太區中,南韓比重最低、僅有19%女性企業主。
經濟部商業司統計,截至2021年1月,全台公司登記負責人之中有31.13%為女性負責人;已經超越萬事達卡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女性創業市場活絡程度。
其中,台中領先六都排名第一,有32.1%的公司負責人為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萬事達卡報告指出,女性所創立並經營的中小企業對整體經濟市場的貢獻,不容小覷,平均1美元投資資本,女性新創能夠締造78美分回收產值,相對男性新創僅有31美分。但是,從萬事達卡的報告可以看出,全球市場對女性創業資源之分配不均,依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女性中小企業所收到的貸款金額占整體中小企業貸款的比重僅有5%;比較之下,台灣女性所能夠取得金融資源的環境相對友善。
此外,萬事達卡全球女性中小企業主洞察報告同時指出,男、女性在創業時期中所面對的挑戰有許多的差異,相對男性(40%),有44%的女性認為創業資金取得不易。
萬事達卡表示,將以實際行動支持全球「女頭家」,除了透過公布「女性創業指數」調查,以及中小企業洞察報告關注全球市場之外,計畫協助全球2,500萬女性創業家打造解決方案,解決資金與企業網絡鴻溝,協助女性創業家實現業務發展。

6. 美超越陸扮演今年驅動全球經濟的引擎
《本會3月9日訊息》綜合外電,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雖中國大陸是扮演驅動全球經濟的引擎,美國則是遭受1930年代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弱復甦;但研究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指出,世界各國積極施打疫苗,防疫措施鬆綁,商業活動迅速回溫,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達到6%左右,將創近半世紀以來最快增速。其中,今年則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將會取代中國大陸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復甦最重要的推手。
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為,世界經濟龍頭美國今年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料將超越中國大陸,是2005年以來的首見。其中,美國預估貢獻1.7個百分點,小勝中國大陸貢獻1.6個百分點。亦即倘若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今年擴張速度一如預估並駕齊驅,從美國的經濟規模超過中國大三分之一來看,美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自是比中國大陸來得大。
不過,花旗集團指出:「雖2021年美國將再度扮演全球經濟引擎的角色,但美國經濟成長恐會因受到國際情勢干擾而減緩。此外,高盛集團預估,去年美國經濟萎縮3.5%,今年可望爆發,由負轉正擴張7%;中國經濟去年成長2.3%,今年增幅料達8.0%。
再者,摩根大通預估今年,美國可望超越疫情危機之前趨勢成長。中國大陸雖已重返疫情之前的成長軌道,但不會更上層樓。歐洲與部分新興市場復甦落後態勢,則是將一直持續到明年。
另一方面,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新冠疫苗加速上市、拜登政府擴大刺激推1.9兆美元紓困案、美國聯準會維持貨幣寬鬆、美國家庭超額儲蓄高達1.8兆美元等諸多有利因素加持之下,美國經濟展現韌性。經濟學家同時指出,將有別於前次經濟危機是資產泡沫破裂或債台高築惹的禍根,美國各地經濟在後疫時代中應可盡速復甦。

7. 國內2月PMI連續呈現八個月擴張
《本會3月9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8日公布2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63.2,連續第八個月呈現擴張(指數高於50),尤其「未來六個月展望」因全球經濟預測上調、疫苗加速接種緩和疫情、出口訂單表現佳,而使得指數來到73.3、為指數創編以來的新高。
中經院表示,2月經季節調整後PMI下滑1.9至63.2,主要是1月的指數為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的65.1,也就是說基期偏高,加上農曆春節落在2月,連續假期使得工作天數轉少,但是指數仍然連續第八個月擴張,以及連續第四個月維持在60以上的較高擴張速度。
在PMI五項組成指標的新增訂單、生產數量、人力僱用、供應商交貨時間、存貨均為擴張。其中,在六大產業中則有五大產業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電子暨光學、電力暨機械設備、化學暨生技醫療、基礎原物料與交通工具產業,僅有食品暨紡織產業呈現緊縮,主要是因農曆年前拉貨旺季已過。
中經院指出,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顯現樂觀看法,反映三個重點:首先是全球經濟逐漸復甦,成長預估調升;其次是多數國家開始施打疫苗,使得疫情不確定性緩解;再者是,台灣出口表現佳,許多廠商表示「訂單滿手」。
其中,電子暨光學產業與交通工具產業未來展望指數已分別連續三個月與五個月維持在70以上的擴張速度,尤其電子暨光學產業訂單延續暢旺,更是2017年4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此外,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已連續六個月維持在60以上的擴張速度,而且創下2014年7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基礎原物料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均為連續三個月維持在70之上的擴張速度,基礎原物料產業更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另一方面,2月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因農曆年前季節旺季結束,而下跌2.9至52.1,使得「商業活動」及「人力僱用」分項指數轉為緊縮;但是,已經連續九個月穩居擴張值(指數高於50)以上,「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64.5更是指數創編以來新高,代表廠商對後續的景氣看好。
至於2月未經季節調整的NMI,因1月基期偏高,加上受到農曆春節和228假期、工作天數僅有16天影響,亦即在農曆年節期間中商業活動相對沒有那麼熱絡,尤其金融保險、運輸倉儲業,旺季多在農曆年前,而使得指數下滑。在四項組成指標的商業活動與人力僱用轉為緊縮,新增訂單則是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

8. 出口連續八紅2月創下十年同期新高
《本會3月10日訊息》財政部9日公布2月進出口統計,因光學器材出口暢旺,年增率超過兩成,加上電子零組件出口持續熱絡、年增率一成,而使得出口連續八紅,出口值為277.9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率9.7%,顯示經濟春燕逐漸來歸。
雖2月出口受到春節因素、較去年的工作天數同月減少4天影響,但維持成長,其關鍵是在電子零組件出口值107.4億美元、基本金屬製品出口值21.4億美元、塑橡膠品出口值19.4億美元、機械設備出口值17.1億美元、光學器材出口值10億美元等出口年增皆在一成以上;其中,光學器材因遠距商機造成生活型態改變,而面板供需結構產生重大調整、剛性需求大增,出口值年增23.8%,位居各項貨品之冠。
傳產貨品一掃2020年疫情陰霾,財政部表示,美國德州停電事件,導致塑化產品供應短缺,將遞延影響到上半年價格,加上國際油價回到每桶逾60美元,助攻礦業產品與塑化產品報價,以及中國大陸、歐美積極建設基礎設施,基本金屬品需求提升。
財政部分析,前兩個月出口受惠宅經濟、新興科技加持,半導體面板產業景氣強勁向上;傳統產業則是終端需求出現、訂單持續升溫,除礦業產品出口下跌外,其他貨類皆是上揚兩成到四成態勢,累計前兩個月出口值為620.6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水準,年增為23.2%、亦是近十年來新高。
至於前兩個月出口,電子零組件出口值240.3億美元、資通訊產品出口值為82.9億美元,皆創歷年同期新高,其增速各為30.6%、24.7%,分創近11年來、近10年來最大增速,顯見出口動能不減。
展望首季出口,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往年首季為出口之淡季,今年受惠科技產品熱銷,出口不淡、甚至有爆發的成長。其實,主計總處預估指出,首季出口值有望達到918.6億美元、創下歷年首季新高,年增16.77%。3月出口值將有望回升到300億美元,年增15%~20%,可說是春暖花開。
至於進口方面,2月進口值為232.8億美元、年增5.7%。累計前兩月進口值約513.6億美元、年增17.7%,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前兩個月農工原料進口350億美元、年增15.4%,其中以電子零組件年增三成為最多,顯示電子業正在提前備料,以供未來生產需求。

9. 台灣再度被列匯率操縱國家風險
《本會3月10日訊息》依據路透報導,台灣央行去年干預外匯金額大幅增加,升高被列貨幣操縱國家風險。路透指出,美國財政部半年一度匯率報告對匯率操縱設置的三項指標,前兩項台灣早已超限,僅存後一項:「匯率干預金額占GDP之比重超過2%」。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於11日赴立法院財委會的書面報告提前出爐顯示,央行去年下半年及去年全年度淨買匯金額分別為352億美元、391億美元,去年淨買匯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達到5.84%,亦即美國匯率操縱三項標準,台灣已經全數達標,被美國列入為匯率操縱國家風險急速升高。
中央銀行指出,央行會與美國財政部持續溝通,因為去年國際爆發許多重大事件,台灣三項標準全數達標,並非完全是匯率之因素,而是貿易戰火、疫情及美國毫無限量QE之下所造成的外溢效果,我們(台灣)是被這些因素影響,並非主動影響匯率。
央行表示,去年3月以來,主要經濟體因應疫情衝擊,採取擴張性財政及超寬鬆貨幣政策,加上台灣經濟體防疫表現及經濟基本層面較佳且貿易出超擴大、台商回台資金回流,均是影響國內匯率走勢。特別是在去年11月及12 月國際美元持續走弱,同時外資匯入金額大增,國內匯市呈現失序之虞。
為能防止國內匯市美元供需嚴重失衡,以避免其負面效應外溢至實體經濟,央行去年11月及12月擴大匯市調節力道。從2019年底至2021年3月8日,新台幣兌換美元升值約6.4%,與其他之貨幣相比,匯率相對穩定。
去年12月,美國財政部在匯率報告中,將台灣、泰國和印度新增列入匯率操縱國家的觀察名單。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家的三項標準是: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已超過GDP的2%,以及匯率干預金額占GDP的比重超過2%,符合三項條件將會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家之一。

10. 美國拜登總統簽署1.9兆美元紓困方案
《本會3月12日訊息》美國國會於3月10日通過新冠肺炎紓困方案,拜登總統隨著在11日完成簽署正式生效。這項紓困方案將讓多數美國民眾領到1400美元支票,學校、各州、地方政府及企業可以取得數以十億計美元資金。
雖在野黨共和黨則是批評這項1.9兆美元(約新台幣53.6兆元)方案規模超過所需,恐將增加國家負債,加上部分資金流向與疫情並無直接關係的計畫;但拜登政府指出,「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可以協助國家擊敗新冠肺炎(COVID-19),以及加速促進經濟復甦。
在這項疫情紓困方案前,一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通過5項類似方案,累計規模約4兆美元。
依據拜登總統所推出的這項高達1.9兆美元最新紓困方案,其重點方向,包括:
擴大給予失業者津貼,持續到今年9月6日止,每周300美元;
直接支付1400美元給每名符合資格的納稅民眾,依據美國人口調查及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2019年家戶收入中位數數據6萬8703美元;
撥付各州、地方政府及部落政府3500億美元,用來支應到2024年底前所產生的費用。
提供學校約1300億美元,協助從幼稚園到12年級學生改善環境及增聘學校防疫人員;
提供286億美元計畫,針對受到疫情衝擊餐廳、酒吧,每家公司最多可獲1000萬美元補助,每家實體店面最多可獲500萬美元。
提供約500億美元擴大篩檢新冠肺炎,以及增加投資、提升實驗室效能及設置行動篩檢站,藉以加強追蹤接觸史。
促進民主黨長期以來優先要務,例如擴大前總統歐巴馬時代所提出的「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又稱歐記健保)」覆蓋率。
擴大稅負減免,納稅人每有一個6到17歲的孩子,可享免稅額3000美元;每有一個6歲以下的孩子,則可享免稅額為3600美元。
提供超過300億美元,協助低收入家庭支付房租及支援無家可歸者。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