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台灣經濟成長概估2.98%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02-05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1月30日至2月5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台灣經濟成長概估2.98%
《本會1月30日訊息》主計總處29日公布最新概估統計指出,由於外貿成長,加上民間消費下滑幅度比預估小,去(2020)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優於預估為4.94%,比原先預估高1.66個百分點,為2011年第二季以來單季新高;全年經濟成長為2.98%,也創下近三年最高,不但是30年來首度超越中國大陸,而且是位居先進國家之冠。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表示,綜合過去四季經濟表現,主要是因國內半導體廠商具有技術優勢,加上近年製造業持續投資,產能擴充,促進在地供應體系日益完整,帶動出口並推升經濟成長,使得去年GDP規模超過19.8兆元,全年經濟成長達到2.98%
此外,隨著全球景氣轉好,外部需求回溫,包括基本金屬、塑橡膠、化學品及機械等傳統產業於去年第四季時已終止七至八季的減勢,轉呈成長,這些有利發展都是讓去年經濟成長優於預估的原因。
不過,主計總處指出,雖然出口成長再創佳績,但是衡量國內投資資本形成在第四季時因為前一年度半導體設備比較基期偏高,卻呈衰退1.4%,其實除了半導體設備之外投資持續成長,例如營建工程、貨機採購等都有明顯成長。
另一方面,去年全球受到疫情衝擊,若從目前資料與各國之比較,美國-3.5%、韓國-1.0%、新加坡-5.8%、香港-6.1%、中國大陸2.3%,雖日本、歐盟及英國尚未完成統計,惟以其前三季皆呈負數的現象來看,應該也是衰退,台灣經濟成長2.98%,表現優異。

2. 中國大陸消費市場全球坐二望一
《本會1月30日訊息》依據中國大陸商務部29日所公布的數據,由於經濟表現異軍突起,2020年GDP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估約達17%,人均GDP已經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2020年社會消費零售金額達到人民幣39.2兆元,最終消費占GDP之比重達到54.3%。
路透社引述中國大陸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資料表示,2020年消費呈現加速迴流態勢,消費品進口額年增8.2%。其中,海南免稅店銷售額增長1.27倍,部分中、高端品牌銷售額更是增長超過30%,預估2021年消費市場發展將會恢復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而且未來幾年之內將會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中國大陸商務部強調,雖消費市場面對不少困難,但仍存在擴大內需的有利條件。2021年將會增強消費對經濟的影響,透過提升傳統消費、汽車消費等方式,由購買管理轉向為使用管理,培育新興消費型態,以及鼓勵傳統企業加快數位腳步。此外,在擴大城市消費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村消費。
此外,中國大陸商務部在談及外資展望時表示,2021年外貿外資所面對的形勢仍然嚴峻,必須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面,更為企業鞏固訂單、開發多元市場。中國大陸商務部外資司指出,雖中國大陸於2020年是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家,但並不意味中國大陸的營商環境是世界第一。

3. 去年外銷陸港美日歷年最佳
《本會1月31日訊息》財政部表示,去年我國全年出口3,452.8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更較前年成長4.9%;然而,觀察全球主國家及地區出口表現指出,2020年世界各國沒有這麼樂觀,除了中國大陸及香港小幅成長之外,主要國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雖第3季開始起逐漸看到緩步回穩,但多數呈現跌勢,出口表現嚴重下滑。
若從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對象來看,美國出口因汽車等運輸設備、石油及相關製品等外銷萎縮,而導致出口下滑13.9%,是主要國家同期出口受害最劇的實例。
其次,觀察鄰近亞洲地區主要國家最新出口統計,日本去年出口下降10.8%,新加坡下滑8.4%,南韓減幅5.4%,普遍都受到疫情的衝擊。至於中國大陸、香港去年出口表現則是不差,其中去年大陸對外出口呈現小幅成長2.5%、香港也是成長1.9%。
財政部指出,上述主要國家是我國出口貿易的重要對象,若以去年12月出口表現來看,我國對陸、港出口的電子零組件、資通訊與視聽產品、光學器材等品項,都是呈現成長;對日本、美國出口之資通訊與視聽產品,也都呈現成長趨勢。再者,若就全年出口表現來看,我國去年對陸港、美、日等三大市場之出口規模,均創歷年新高。

4. 美國重審中美首階貿易協議
《本會1月31日訊息》依據媒體30日報導,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美東時間29日表示,拜登政府將對前任總統川普所實施的所有國家安全措施進行審查,包括2020年1月已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另一方面,美國新任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同日則是提出數項應對中國方法,包括與民主盟友的合作同行、擴大對科技領域的投資等。
依據美中2020年1月15日已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將在2020年前購買價值1,590億美元的產品,但是參考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日前所公布的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中方實際購買金額937億美元,僅達全年目標59%。其中,農業產品達成比率最高,2020年實際購買273億美元,達成82%;能源達成比率最低,實際購買金額97億美元,僅占目標37%。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表示,中國還有11個月時間兌現以兩年之內多買2千億美元美國產品的承諾。
此外,依據美國農業部29日所提供的數據,中國因養豬飼料需求大增,故當周(從1月24日至30日)逕向美國購買600萬噸玉米,創下單周新高紀錄;據悉,中國還將買入200萬噸美國玉米。
另一方面,依據美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逕向美國購買1,130萬噸玉米,首度超越世界貿易組織(WTO)所設定的配額水平,至於2021年中國購買數量可能再次超越WTO配額。

5. 英國宣布申請加入CPTPP
《本會2月1日訊息》綜合外電,英國政府1月31日宣布,在正式脫離歐盟後,英國正謀求與其他國家之間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係,準備於2月1日向日本和紐西蘭正式提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申請,預定今年春季開始談判。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發表聲明,希望讓英國成為CPTPP正式生效之後首個加入的國家,能與盟友和CPTPP成員一起,以最佳的條成為熱心支持全球自由貿易的一員,實現之後將能夠免除貨物貿易的95%關稅,包括:大幅降低汽車與威士忌酒等英國產品出口CPTPP成員關稅,增加服務領域拓展市場機會,讓英國商人可以取得快速便宜的簽證服務,在英國本土中為民眾創造更多良好工作的環境,此為英國民眾帶來龐大經濟利益。
依據2019年資料,CPTPP所有成員合計占英國出口金額的8.4%,規模約達1,520億美元;其中,對日本之出口金額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但是,此與同年歐盟占英國出口金額之比重高達47%比較,顯然頗有差距,甚至不到英國出口德國規模。
英國是首個非創始國提出申請加入CPTPP的國家,同時是歐洲首個申請加入CPTPP組織的國家。若被接納,即將成為區內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包括中國大陸等多個國家正在考慮加入CPTPP。

6. 台灣PMI創新高連七月擴張NMI連八月擴張
《本會2月2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2月1日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揚3.8至65.1,是連續七個月位居50以上的擴張數據,創下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中經院表示,1月PMI在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存貨轉為擴張。六大產業連續二個月全數維持60以上擴張速度,依排序為交通工具、電力暨機械設備、基礎原物料、電子暨光學、化學暨生技醫療與食品暨紡織等產業。
中經院指出,由於全球航運缺櫃,導致交期拉長,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連續三個月維持60以上上升速度,指數續揚8.2至73.3,為創編以來之最高。原物料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維持80以上的升速度,指數續揚3至85.8,也是創編以來最高。此外,尚未完成訂單指數續揚1.9至65.2,也是創編以來最高。
再者,製造業對未來六個月之展望也是來到創編以來最高數據至70.0,反映製造業對前景偏樂觀的看法。
中華經濟研究院在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同時,發布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5,與2020年12月數據之比較持平,連續八個月位居50以上擴張值,顯示農曆年前消費旺季,讓廠商偏向樂觀的看法不變。在NMI四項組成指標中,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為57.9,是2014年8月創編以來的最高,連續15個月上升;採購價格指數上揚至66.3,也是創編以來最高,更是連續61個月上升;服務收費價格連續八個月上升,數值為56.6同樣是創編以來之最高。
在非製造業的八大產業中,六大產業NMI呈現擴張,依排序為運輸倉儲業、營造暨不動產業、批發業、教育暨專業科學業、資訊暨通訊傳播業與金融保險業,住宿餐飲業與零售業呈現緊縮。但是,中經院提醒,這次調查多數問卷在1月下旬台灣出現本土感染前回收,尚未反應這個效應。亦即在1月下旬出現本土感染後,預料將對零售、住宿、餐飲等造成影響,其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至於非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下滑至54.6,仍連八個月維持擴張,在八大產業中七大產業展望擴張,依排序為資訊暨通訊傳播業、金融保險業、營造暨不動產業、零售業、運輸倉儲業、批發業與教育暨專業科學業,僅有住宿餐飲業展望呈現緊縮。

7. 中國大陸補助扶持千家紅色供應鏈小巨人
《本會2月3日訊息》中國大陸財政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2日共同公布「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宣布從2021年至2025年,將由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3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成三批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進而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
中國證券報導指出,上述這項意圖是扶持「紅色供應鏈」的輔導措施,所謂「專精特新」,亦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
通知宣稱,將透過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推動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和質量,協助中國大陸實體經濟特別是在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這項輔導政策,將會支持重點「小巨人」企業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進工業「四基」領域或製造強國戰略明確的十大重點產業領域「補短板」和「鍛長板」。所謂工業「四基」是中國大陸在「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所提出的:核心技術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這項「四基」已被視爲是中國大陸推動工業強國的基礎支撐。
二、與行業的龍頭企業協同創新、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支撐產業鏈「補鏈、延鏈、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三、促進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並且透過工業設計促進「提品質」和「創品牌」。再者,支持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加強國際合作等,更進一步增強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8. 國人持有一戶房屋占比71.3%
《本會2月3日訊息》近年部分黨派或學者提議中央政府直接立法課徵囤房稅賦、以全國歸戶統計數據來課稅,替代地方政府個別訂定囤房稅率,藉以遏制炒房風氣。
依據財政部最新房屋稅籍縣市歸戶(以個人在單一縣市內持有的房屋數量)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止,國內民眾共計799萬人持有房屋,持有一戶者占71.3%;至於持有四戶以上者以新北市的5.33萬人居冠,其次是台北市的4.13萬人,第三是台中市的3.2萬人。此外,彰化縣持有四戶以上房屋者共有1.11萬人,居六都之外縣市的榜首,基隆市4千人居次、雲林縣3,800人第三。
財政部指出,持有四戶以上的人數關鍵為人口數與都市化發展程度,例如新北市人口數403萬人位居全台之冠,台中市人口數282萬人居次,台北市則是都市化程度較高。彰化縣則為六都之外人口最多縣市(127萬人),至於基隆市則是鄰近雙北與汐止科學園區,都市化程度具有一定規模。
若依照房屋稅籍全國歸戶統計,國內民眾共計799萬人持有房屋;其中,71.3%持有一戶、19.0%持有兩戶、5.7%持有三戶,4.0%持有四戶以上。因此,不論是依縣市抑或是按全國歸戶統計,96%民眾持有三戶以下房屋,並未達到囤房標準(四戶以上)。
財政部認為,如果民眾祖厝都在偏鄉地區,在實際上不會有炒房之疑慮,加上可能與兄弟姊妹共同繼承父母房屋、甚至是祖父母祖厝,加上個人自住房屋就已達到三戶,得視其持有情形。

9. 中央銀行預告修正「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遏制炒匯
《本會2月4日訊息》中央銀行3日預告修正「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其中新增對每年公司、行號5,000萬美元、個人500萬美元的累積結匯限額,將改採「更具彈性」的機制,針對不同性質、類別區分(例如外幣借款)進行個別額度限制,杜絕不肖投機份子利用現行制度,藉著借貸美元回台炒匯。
央行強調,修法之後未來「在實務上將更具有彈性」;本次央行共計修正八項條文,將在公告次日起14日內,亦即2021年2月17日之前接受各界提供建議,之後再行公告實施,預估最快於農曆年後可以上路。
依據本次修正,未來法人及個人全年結匯金額上限未必維持目前5,000萬美元及500萬美元,可能更高或更低。尤其不再以單一金額上限來規範,不論法人或個人,將依性質、類別進行細項區分,例如金融性質外幣借款將會有上限之金額,其他項目則有不同金額上限。
上述「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在1995年8月30日訂定發布後,歷經九次修正,其中屬於法人每年5,000萬美元、個人500萬美元的結匯額度是自2003年上路起實施迄今。
央行在本次修正時新增,央行得視經濟金融狀況及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需要,指定特定匯款性質外匯收支或交易,每年在累積結購或結售金額超過一定金額時可以「適時調整」。
央行強調,若有「實際」的需求時,依據銀行長期以來回報央行統計,金額絕對夠用,如果真的不夠,也可透過銀行逕向央行提出申請即可,此對「正常實需絕對不會不太方便」,亦即這次修正,主要就是針對投機取巧分子增加一些制約力量。
匯銀主管認為,央行的做法是在為其於1月21日提出的廠商四大投機炒匯「彌補漏洞」,因為相關企業四個型態之一是以極低的資本額增設新企業,創造每家每年5,000萬美元累積結匯金額;二是逕向國外關係企業借款,短期反覆匯入結售新台幣,隨即結購美元匯出,賺取額外匯兌利益;三是從國外的關係企業借入美元結售,停留新台幣帳戶未予運用;四是逕向國外借入高利率外幣借款結售為新台幣,以用於償還較低利率的國內借款。在新規定上路後,未來將會封死廠商借貸美元炒匯之路。

10. 行政院會通過調高育兒津貼及增加托育和學費補助
《本會2月5日訊息》2020年台灣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出生人數僅有16萬5,249人、創下新低。為了解決少子化危機,行政院會4日通過2021~2024年第二期少子化對策,要讓年輕人「願婚、敢生、樂養」,調高育兒津貼及增加托育、學費補助,減輕家庭育兒負擔,以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之政見。
行政院會指出,政府投入0至6歲幼托經費逐年增加,2016年僅154億元,去年增加到472億元,今年為557億元,明年為745億元,後年增加至850億元。
其中,育兒津貼從今年8月起調高為3,500元,第二胎加發500元、第三胎加發1,000元;明年8月再調高到5,000元,第二胎加發1,000元、第三胎加發2,000元,估逾87萬人受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鼓勵生育第二胎,原先第三胎加發補助或減少學費措施,將提早到第二胎實施,第三胎補助更多,減少學費也是更多。
同時,擴大發放對象,正在領育嬰留停津貼或弱勢補助家庭,也可以領;在私立幼兒園讀書的5至未滿6歲者,就學補助也是比照津貼額度。
至於擴大平價教保措施,規劃至2024年時,0至未滿2歲公共化托育設施,再增約9千個;2至未滿6歲公共化幼兒園,再增約5.5萬個。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