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外銷訂單創下歷年新高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01-22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1月16日至1月22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去年外銷訂單創下歷年新高
《本會1月21日訊息》經濟部20日公布,雖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台灣科技類別貨品因受惠遠距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增,而訂單表現亮眼,加上傳產需求於去年下半年度起緩步回升,去年全年外銷訂單5,336.6億美元,年增10.1%,創下歷年新高紀錄。
經濟部統計處分析,第1季為電子產業的傳統淡季,加上疫情再度肆虐,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仍存在著不確定性,恐將抑制訂單成長動能;不過,宅經濟商機延續、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擴展,加上國際油價回升及疫苗陸續開發,全球經濟可望逐漸回穩,推升外銷訂單成長。
其中,去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605.5億美元,為首次單月突破600億美元大關之紀錄,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高達38.3%,連續十個月成長,創下2010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在此,如果更進一步觀察各項產業訂單,由於遠距商機持續發酵,國際品牌智慧手機遞延銷售效應,帶動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接單持續暢旺,金額分別192.1億美元、192.9億美元,皆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分別高達38.2%及58.4%。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預估,今年1月訂單約510億至525億美元,將較去年12月減逾一成;若和去年同期相比,因去年農曆年節落在1月,在比較基期較低情形下,故預估今年1月訂單將成長逾四成。

2. 拜登公布最新美國救援計畫規模高達1.9兆美元
《本會1月16日訊息》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14日公布最新紓困法案細節,這項名目為「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的振興規模高達1.9兆美元,其中涵蓋外界所熟悉的振興與補助措施,規模擴大、實施期限延長,旨在支持美國家庭與企業度過這場新冠疫情危機。
拜登主張逕向美國多數民眾發放1,400美元現金支票(連同先前已通過的600美元,合計2,000美元)、聯邦失業每周補助將提高至400美元、期限延長至9月底止,聯邦最低薪資每小時升至15美元,同時提供500億美元用於新冠病毒檢測,200億美元推動疫苗接種等。
拜登團隊指出,拜登執政初期將會推動兩大支出計畫,除了14日所公布的第一項紓困方案知外,預計2月推出第二項紓困法案,旨在實現拜登長期目標,包括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對抗氣候變遷與推動種族平等。拜登承認,雖新的紓困法案計畫野心與成本過大,但這場疫情令人類受苦,我們不能浪費時間,必須立刻行動,大膽投資最終能為國家帶來好處。
拜登團隊表示,拜登最近幾周以來持續和國會同仁溝通,希望提出讓共和黨也能同意的紓困計畫,他們具有信心此案能獲得兩黨支持。但是,共和黨持續抗拒規模數兆美元紓困計畫,加上參議院民主黨席次勉強過半,大型紓困方案能否輕易過關仍有變數。

3. 國銀新南向授信首衰退
《本會1月16日訊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16年11月23日訂定「獎勵本國銀行加強辦理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授信方案」後,國銀在新南向的授信金額逐年成長,2017年獎勵方案上路實施之後,2018年、2019年新南信授信逐步成長,都有達到每年目標,到2020年2月時授信總額更已突破1.2兆元,達到1兆2,031.59億元。
2020年11月公布新南向成果,原本設定2020年國銀對新南向國家授信總額目標增加594.38億元,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銀在新加坡、印尼等東協地區頻頻踩雷,造成國銀辦理新南向授信腳步放緩,8月成長幅度開始趨緩,11月更從增加變成減少,出現獎勵方案以來首度衰退。截至2020年11月底止,授信餘額不增反減78.76億元,較2019年的業績衰退0.66%,累計餘額跌破1.2兆元,降到1兆1,808.75億元。
展望2021年,銀行業者指出,雖新南向國家總經會比2020年樂觀,包括全球供應鏈持續調整,使得全球FDI持續流入東協國家,加上原物料價格上揚帶動相關生產國景氣回升,以及2020年12月簽署RCEP,預計2021年生效,將有助於帶動東協國家出口表現;但疫情發展嚴峻狀況之下,在疫情控制及疫苗施打進度仍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下,授信態度仍趨謹慎。
不過,也有銀行業者分析,東協每個國家狀況都不態一樣,授信政策會視各個國家經濟狀況及疫情程度而定。目前較看好的國家包括:泰國、越南、新加坡、柬埔寨;較看壞的國家是:印度、菲律賓、寮國,至於持平則有馬來西亞、緬甸。總體來看,算是「持平」,授信政策將會以「謹慎小心」為原則。

4. 金管會提出三措施嚴查外資變成陸資
《本會1月18日訊息》經濟部從嚴認定陸資定義措施上路,金管會訂定三措施,發函包括外資保管銀行及證券公司,檢視既有外資是否因新的規定而變成陸資,以及全面了解在台上市外國企業(KY類股)是否符合規定。
經濟部最近宣布新的陸資定義,對陸資股東持股30%調整為「逐層認定」,避免陸資藉由層層投資稀釋持股比率。舉例來說,陸資A公司投資B公司40%,B再行投資C公司40%,依據過去規定,C公司的陸資持股是16%,不算陸資;採逐層認定後,由於B及C因持股超過30%,C公司將被認定是陸資。
依據規定,陸資投資台股必須透過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不能自行來台投資股票,在經濟部新的陸資定義上路後,金管會採取三大因應措施,包括:
第一,針對保管銀行及券商加強宣導新的陸資定義,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在辦理外資登記時,也要依據新的陸資定義審查。
第二,針對已在台買賣股票的外資,得視個案狀況,若外資因此變陸資,則不能購買賣台股。金管會表示,保銀及券商每年將會對客戶盡職調查(CDD)及認識你的客戶(KYC)評估,一旦被認定是陸資,則就必須辦理註銷,主管機關會視持股大小,在合理期間內出清持股,因法規調整導致,而不採處罰。
第三,已來台第一上市、櫃的KY公司,依據規定陸資持股不得超過30%,也是按照經濟部規定,新規定上路之後,外國企業來台掛KY股,必須符合新的陸資定義。
據悉,金管會初步清查初步調查結果,目前已在台掛牌的一百多家KY公司,均是符合新的規定。金管會表示,若外資一旦被改變認定是陸資,將被要求限期出清持股。

5. 中國大陸去年經濟優於市場預期成長2.3%
《本會1月19日訊息》依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資料,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及各省封城停工措施影響,第一季GDP衰退6.8%,創下1992年紀錄以來最低。之後,隨著疫情漸趨緩和,封城措施解除並陸續開工,經濟逐漸復甦,第二、三季GDP分別年增3.2%、4.9%,第四季GDP年增6.5%,創下2018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新高。2020年全年GDP則是年增2.3%,優於市場所預期的6.1%,顯示中國大陸經濟體快速脫離疫情影響,將成為全球少數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GDP首度突破百兆元,達到人民幣(下同)101兆5,986億元,較2019年中國大陸GDP總量的98兆6,515億元,年增2.3%。稍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為1.9%,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為2.1%。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指出,2020年中國大陸GDP總量顯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高等收入國家發展的差距持續縮小。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兆元,正意味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一個新的台階。展望2021年,在物質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整、市場空間廣闊、科技實力強大,人力資源豐富等許多支撐經濟有利因素下,中國大陸經濟有基礎、有條件維持穩健態勢。
至於在拉動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方面,消費數據表現最弱。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4.6%,低於市場預期5.5%,全年消費年減3.9%。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7.3%,高於預估6.9%,創下2019年3月以來最高,全年增速2.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全年成長2.9%,不及市場預估3.2%。其中,民間投資年增1%,基礎設施投資年增0.9%,製造業投資下降2.2%。
此外,對外貿易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指出,中國大陸貿易結構持續改善,2020年進、出口金額32兆1,557億元,年增1.9%,其中出口年增4%、進口年減0.7%。

6. 立法院三讀通過前瞻第3期特別預算2298億元
《本會1月20日訊息》立法院會19日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歲出所需財源原列新台幣2300億11萬3000元,審議結果減列1億6965萬元,改列2298億3046萬3000元,全數以舉借債務為支應。
此外,在預算中指出,本次特別預算依據行政院去年10月6日於提出「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案」時指出,將會配合政府施政重點,加速台灣數位發展,增加5G、AI、半導體等重點產業發展經費,提高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基礎建設,同時藉由提高城鄉建設資源配置,強化偏鄉建設。
本次三讀民國110年到111年前瞻第3期預算,由於多是延續計畫,通過減列1億餘元,占比較1、2期小。
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標是在於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包含:建構安全便捷的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加強區域均衡的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的空間建設、食品安全建設及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等八大建設計畫。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相關部會必須嚴守「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與「公共債務法」相關規定,管控債務,落實財政紀律;立法院原先通過前瞻計畫特別預算8年8400億元,前面2期已經執行3300億元,去年7月2日立法院第10屆第1會期第1次臨時會第2次會議,同意行政院辦理後續特別預算籌編5100億元。
在本次臨時會院會在表決處理日前黨團協商前瞻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時未獲共識提案,包括:國民黨團質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於數位建設項下補助5G網路建設計畫編列155億元,「利用公帑補助業者建置費用顯不合理」,主張「全數刪除」。不過,民進黨團則是表示,歐美先進國家也由政府協助電信發展,政府若要加速5G建設,成果是讓全民所享有,不是圖利業者。

7. 美中貿易協議周年中方採購實際金額僅達約定目標52%
《本會1月20日訊息》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屆滿周年,針對中國大陸承諾於2020年12月前逕向美國增購1,590億美元產品,並未達標,而且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減反增。
依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數據指出,截至2020年11月,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實際採購額約為820億美元,僅達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約定目標52%。其中,農業產品採購額達到約定目標67%,工業產品方面達到52%,落實情形最差的是能源方面僅達31%。
此外,按照中國大陸海關日前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對美出口4,518.12億美元、進口則是1,349.07億美元。其中,農業產品進口達到人民幣1,627.4億元(約250億美元),年增66.9%;包括:進口大豆、豬肉、棉花和原油分別增長56.3%、223.8%、121.7%和88%。整體來看,中國對美順差3,169.05億美元。
外媒引述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分析,從結構的角度而言,中國大陸確實履行承諾,但是從數量的角度分析,中國大陸落實狀況不夠。部分經濟學家將實際採購額度與承諾之落差,歸咎因為新冠疫情削弱中國大陸對外國產品的需求,進而導致進口能源產品價格下滑。
面對協議承諾跳票,即將接任美國總統的拜登(Joe Biden)後續如何處理美中貿易問題,令各界高度關注。

8. 美國財政部長主張穩匯力挺美元
《本會1月20日訊息》綜合外電,美國新政府準財長葉倫(Janet Yellen)美東時間19日在出席參院任命聽證會上,提出將會調整美元政策、重視氣候變遷議題、採取赤字融資協助經濟、對中國大陸的欺壓經濟和貿易行為採取行動等四大方向。
從葉倫的談話顯示,美國正式宣告不會追求弱勢美元政策,強調包括美元在內貨幣匯價應該交由市場決定,行情依據經濟表現不同進行調整,以促進全球經濟的調整。
依據洲際交易所資料,在爆發新冠肺炎導致經濟衰退,聯準會(Fed)將基準利率下降至接近零利率後,去年3月以來迄今美元指數重貶約12%。因此,受到拜登政府將會不採弱勢美元政策刺激,美元應聲走高,追蹤美元對6大對手貨幣表現的美元指數周一升值0.2%,來到90.91,創下一個月新高;其中,美元對英鎊之匯價更是大漲0.3%,來到1.3538美元。
葉倫同時強調,並不允許刻意以匯率為手段取得不公平不合理貿易優勢。亦即將摒棄川普任內追求弱勢美元以取得競爭優勢的匯率政策,重返匯價應該交由市場決定,不會逕行干預傳統策略。其實,1995年以來,美國僅有在1998、2000與2011年時3度進場干預匯市。
很顯然地,葉倫未來不會採取干預美元匯價策略,也就是說,重返川普之前傳統作法。亦即未來美元與金融市場將不會是政策談話重點,而是將聚焦於落實財政紓困方案及融資協助經濟復甦政策。

9. 去年僑外投資表現史上第六
《本會1月21日訊息》經濟部20日公布,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預估外人直接投資減少幅度將達40%;相對台灣守住疫情衝擊,僑外投資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深具信心,雖全年僑外投資件數3,418件、年減17%,金額91.44億美元、年減18.32%,不論件數還是金額,都呈雙位數字衰退,主要原因2019年核准澳盛銀以160億元新台幣增加台北分公司營運資金及澳大利亞商MACQUARIE CORPORATE HOLDINGS PTY LIMITED以50.72億元台幣增資海能國際等大型投資案件拉高該年基期;但其金額為歷年的第六高、近10年來第4高。
經濟部投審會表示,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在去年第3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中,更將台灣投資環境列為全球第3名,在疫情期間中外人台投資表現相對優異。
至於台商赴陸投資方面,去年核准件數475件,年減22.13%,核准投資金額59.06億美元、年增41.54%。雖金額有所成長,但卻是10年以來第2低。經濟部投審會指出,台商赴陸投資從2016至2019年期間呈現連續4年萎縮,尤其2019年金額達到近10年來低點,比較基期相對較低,去年出現數起較大投資案、導致金額漲幅較大。
相對陸資來台方面,件數90件,亦較上年同期衰退37.06%,而且金額1.2億美元因受惠去年2宗大案,而逆勢成長29.98%。
另一方面,2020年全年台商對外投資件數516件、年減22.99%,投資金額118.51億美元、年增72.31%,主要是因去年12月核准台積電對美投資35億美元投資案件所致。

10. 歐洲央行決策會議聚焦低利融資及穩匯率
《本會1月22日訊息》綜合外電,歐洲央行(ECB)在2020年12月將購債規模擴大至1.85兆歐元之後,2021年1月21日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所領導的決策管理委員會召開今年首場決策會議,將焦點轉向至「在疫情期間中維持有利融資條件」,以及討論歐元升值議題。
歐洲央行決策管理委員會表示,短期可能暫緩經濟刺激措施,同時藉由21日會議將市場導向至新的方向,無疑宣告歐洲央行「在疫情期間中維持有利融資條件」,是未來幾個月的政策重點。
法國興業銀行在研究報告中指出,ECB將著重於更實際可行的目標,並非在未來2或3年中讓通膨升至2%的目標,而是將聚焦於儘可能地以最低成本保護有利的融資條件,同時允許更長一段時間來讓通膨走向目標。亦即歐洲央行在短期間內料將按兵不動,即便延長封鎖措施導致經濟成長力道減弱。
另一方面,歐元走勢是ECB關注的焦點。歐元兌換美元匯價目前約在1.2119美元,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匯率則在1.1美元附近。
拉加德在本月稍早前曾經表示,歐洲央行將會「極度關注」匯率波動,以及其對消費物價的影響。法國央行總裁戴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在受訪時亦是強調,實有必要研究歐元升值對通膨的負面影響。
其實,歐元區通膨率正在逼近歷史低點,而且歐洲央行12月對通膨的預測亦下降至歷史新低。亦即2003年以來,歐洲央行一直將通膨目標放在「低於但不超過2%」,試圖緩解外界對消費物價大幅上揚的憂慮。然而,歐洲央行目前擔心的反而是物價上漲緩慢。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