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呈「勾型」復甦內需為明年成長引擎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0-12-18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0年12月12日至12月18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台灣經濟呈「勾型」復甦內需為明年成長引擎
《本會12月18日訊息》中央銀行17日召開今年第4季理監事會議,除了決議維持利率不變連續3凍,重貼現率維持1.125%歷史低點之外,同時將今年台灣經濟成長(GDP)上調至 2.58%,預估明年可達3.68%。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雖今年台灣經濟表現動能來自外需,但預估明年將轉為由內需成經濟成長主力,整體呈現「NIKE 勾型」成長型態。
楊金龍指出,今年淨外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到2.42個百分點,明年可望擺脫疫情干擾,促使經濟成長動能夠增強,屆時內需將會明顯增溫,其中民間消費可望恢復成長3.56%,大幅高於今年-2.57%,民間投資動能穩健,尤其半導體業持續投資先進製程,太陽能光電業、離岸風電業和 5G基礎建設等重要投資案件持續進行,均將有助維繫民間投資成長,預估明年民間投資成長3.75%,高於今年1.5%。
至於通膨方面,近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持續回升,11 月已經轉呈微幅正值,儘管能源價格下跌,使得前11月平均 CPI 年增率- 0.26%,不含蔬果及能源核心 CPI 年增率 0.32%,仍是正數,預估今年CPI、核心CPI年增率將分別為- 0.25%、0.35%。
展望明年,隨著全球景氣可望逐漸復甦,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國內消費需求可望回溫,央行預估 CPI和核心CPI年增率將分別上升至0.92%、0.71%,通膨展望溫和。

2.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穩中求進工作基調
《本會12月12日訊息》中國大陸高層按例在每年12月中、下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下一年度經濟工作基調和主要任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中央政治局將會先行召開會議,分析研究隔年經濟工作,為接著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事先拍板、定調。
依據新華社報導,中央政治局會議11日表示,2021年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指出,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需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基調,以推動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會議結論顯示,2021年經濟工作方針,定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提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好局。此外,會議強調,需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強化反壟斷化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此外,會議要求,必須扭住供給側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以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另一方面,會議更進一步指出,需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化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需要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之成果,做好同一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及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3. 勞保收支連續四年入不敷出
《本會12月13日訊息》依據勞動部勞保局資料顯示,因勞保老年給付人數及金額持續攀升,而使得勞保財務持續失衡失速,2020年前九個月勞保應收保險收入3,054.5億元,但是包括各項一次金及各項年金給付款,勞保給付支出共計達3,357.4億元,勞保收支逆差303億元,亦即2020年恐將入不敷出,勞保連續第四年度收支失衡,政府所撥補的200億元不夠填補年度虧損。
勞動部勞保局強調,雖然勞保財務呈現收支逆差現象,但勞保基金餘額仍有7,344億元,足以支應各項給付,民眾不必擔心。
勞動部勞保局統計指出,目前共計136.4萬人平均月領1.7萬元,每月以增加1萬人之速度成長。今年前九個月老年年金給付支出高達2,090.6億元,幾乎超過所有保費收入。
勞動部勞保局表示,勞保財務從2017年起開始呈現入不敷出,該年全年收支逆差達到275億元,因2017年勞保基金操作績效佳,而使得收益數高達531億元,得以補足缺口。2018年勞保收支逆差251億元,該年勞保基金虧損156億元,無力彌補勞保虧損。2019年勞保收支逆差218億元,但是勞保基金大賺898.1億元,可以彌補勞保虧損。2020年勞保亦將呈現逆差,勞保基金今年前十個月累計僅賺34.4億元。
依據勞動部勞保局統計,自2009年起開辦勞保老年年金,領取年金勞工逐年增加,由6.5萬人增加至2011年18.8萬人、2013年49.7萬人,2017年較2013年倍增至突破百萬人,來到104.1萬人,2020年7月攀升到134萬人、9月成長至136.4萬人。
相對勞保老年年金給付方面,由2009年64.25億元、2010年149.76億元、2012年427.55億元,大幅走高至2014年老年給付破千億元,2018年破2,000億元,2019年更是高達2,552.85億元。至於2020年前九個月,則是已經累計達到2,090.6億元。

4. 歐盟英國貿易談判延後
《本會12月14日訊息》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於12月13日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說明,與英國首相強生通電話後同意,推遲原定13日最後談判期限,英國脫歐後的英歐貿易協議談判本周將會持續進行。
雖先前雙方均都宣稱達成協議希望不大,但談判在最後期限破局前決定持續談判,顯示似乎出現進展,雙方仍然有意在月底最後大限前努力,以避免英國無協議脫歐的決裂局面。
強生與范德賴恩原本設定13日是談判的期限,若貿易協議無望,則就讓英國於2021年1月1日起無協議脫離歐盟。因此,兩人於13日通話後,范德賴恩宣讀兩人聯合聲明指出:「雖歷經將近一年談判令人精疲力竭,一再錯過談判期限,但我們仍然認為,在這時刻實有必要加倍努力。我們已經要求談判代表持續談判,能否在最後階段前達成協議」。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樂見這個結果,「我們應盡可能談成協議」;不過,「我們所需要的結果是,講求經濟公平競爭和良好治理的協議」。
英國政府曾經坦承,英國花了超過三年,始於今年1月31日脫離歐盟政治體系,但是從2月1日到12月31日這段過渡期間,英國仍是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成員。也就是說,目前許多民眾幾乎感覺不到英國脫歐影響,從明年元旦起,若在無貿易協議狀況下脫歐,不但人員和貨物都將無法在英國與歐盟之間自由流動,甚至可能造成許多貨物卡在英國港口無法進口,最後導致部分產品暫時缺貨,常見食品價格上漲。

5. 中國大陸開鍘網路三巨頭反壟斷
《本會12月15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4日公告,針對阿里巴巴投資公司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令申報違反「反壟斷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作出行政處罰,處以人民幣(下同)50萬元的罰款。
市場監管總局指出,全球進入對網路巨頭高壓監管的時代,「互聯網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加上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需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秩序擴張,外界認為首先被瞄準的是進入金融領域的大型網企。
市場監管總局認為,此次處罰的是三家在業界中有較大影響力道企業的阿里巴巴、騰訊、順豐之關聯公司,不過因為要求收購企業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將會對企業與經濟有較大影響,而且三起案件並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所以沒有要求經營者恢復到集中之前的狀態,處以最高規模50萬元之罰款。此意謂著,這些資本實力頗強大的網路巨頭肆意收購擴大版圖時代已經不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監管總局強調,上述三宗案件都是涉及協議控制(VIE)架構情形,這是機關首次對此類企業實施集中的行政處罰。此前11月所召開的涵蓋27家網路平台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也曾提及此點。但是,部分企業仍持觀望態度,並不主動申報,相信透過此次處罰能讓經營者有更清楚的認知。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網路行業商業模式不斷變化,交易結構和競爭生態都很複雜,這給反壟斷執法帶來新的挑戰,所以公開處罰三家業者,希望引導經營者依法申報。
這是接繼市場監管總局11月公布平台經濟反壟斷新規徵求意見稿之後最新動作,由於近年這些網路平台是中國大陸引以為傲的企業,雖其助推中國大陸在手機應用普及與豐富程度上冠絕全球,但這些網企卻也逐漸快速成長,更用網路數據能力進入金融等紅線領域,導致中國大陸官方態度轉變,按照歐美各國所採用嚴苛的反壟斷監管壓制這些網路平台。
亦即此次直接對中國大陸市值最大的兩家網路巨頭公開處罰,頗有殺雞儆猴意味。市場監管總局強調,將對VIE架構緊盯,使得這些現金流充沛,擅於以交叉持股之方式在各領域出手收購的網企如坐針氈。

6. 央行鬆綁銀行境內發行外幣債券消化回流資金
《本會12月15日訊息》中央銀行14日預告修正「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管理辦法」,主要是在開放外匯指定銀行得在境內發行外匯金融債券可以連結衍生性商品或成為結構型債券。市場解讀此一政策旨在,針對頗龐大的壽險及海外資金回流,提供更穩定的投資去處,以紓解央行阻升新台幣的壓力。
修正辦法同步刪除外匯指定銀行規定條件,是1992年以來的首次鬆綁。央行說明,現行銀行申請外匯指定銀行,在條件中必須達到符合辦理外匯業務數量累積達4億美元或筆數達7千件,達到期間較短約一、二年,較長約四、五年,始能成為正式指定銀行。其實,目前指定銀行都已當過不同年份外匯交易實習之後,取得指定銀行資格,是這次決定刪除的原因之一。
央行官員表示,這次預告修正銀行外匯業務管理辦法,主要因應金融數位化及外匯業務經營多元化趨勢,以簡化銀行申請許可為指定銀行程序及資格條件,同時促進國內金融債券市場及金融商品多元發展,放寬指定銀行得於境內發行外匯金融債券,連結衍生性商品或成為結構型債券。
這次辦法修之後,銀行將可發行境內外幣債,並且連結外幣利率,甚至可以依據客戶需求,量身打造債券商品,修正現行只是銷售境外結構債通路地位,將有助於提升國內金融專業。
央行官員強調,未來銀行發行境內金融債券,銷售對象有嚴格的限制,杜絕過去結構債爭議事件再度發生。例如金管會審查發行資格,主要針對具有價格模型、國際控管能力,並且銷售端只限專業機構投資人、高淨值投資法人、高資產戶等,均是具備有高資產、高專業知識、高風險承擔能力等三高的投資人,並非一般投資人。

7. OPEC調降明年全球石需求增幅
《本會12月16日訊息》綜合外電,由於美國開始提供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讓各界看好經濟能夠逐步回復正常而帶動能源需求,14日國際油價再創九個月新高。但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和國際能源總署(IEA)分別調降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之後,這波油價漲勢應聲受到抑制。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14日在月報中預測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數量590萬桶(日),較原先的預測數值減少35萬桶,其估計今年需求數量8,999萬桶,略低於原先之估計,比較去年減少977萬桶。
OPEC調降明年全球需求增長數量原因,是明年上半年度先進國家運輸燃料需求,受到疫情和勞動市場等不太明朗的因素影響所致。
此外,15日國際能源總署(IEA)發表最新月報同樣調降明年需求預測,新估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數量570萬桶,比較11月預測數值減少17萬桶。IEA認為,即使疫苗能夠控制疫情,讓陸上運輸的燃料需求可回復至去年水準,但是明年航空業界燃料需求仍然疲弱,是其調降整體需求量的原因。
IEA表示,今年油市遭遇前所未見衝擊,民眾正常生活都受疫情影響,其估計今年需求數量減少880萬桶,較11月的預測減少885萬桶。
許多專家指出,IEA和OPEC先後調降明年全球石油需求數量,而且矛頭指向全球運輸行業燃料需求仍然疲弱,此一訊息,讓人擔心經濟活動復甦速度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快速。
因此,15日國際原油期貨價在波段高檔中震盪,包括:紐約西德州1月期油亞洲盤最低大跌約1%來到每桶47.47美元,布蘭特期油也拉回0.8%至49.78美元,歐美盤則又翻紅,紐約期油漲0.4%報47.2美元,布蘭特期油上漲0.3%報50.4美元。

8. 中研院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2.71%明年上看4.24%
《本會12月17日訊息》中央研究院16日公布最新台灣經濟情勢展望,上修今、明兩年GDP,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2.71%,也同步上調了明年GDP經濟成長率4.24%,皆優於主計總處之預估。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指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狀況大致陷入衰退格局,台灣經濟體能夠維持經濟成長動能,表現不是全球第一、就是第二,所以今年台灣GDP是大疫狂流中的「璀璨明珠」,並不排除明年台灣GDP將會衝向5%以上。
周雨田更進一步指出,今年經濟表現呈現K型復甦,產業表現兩樣狀況,雖科技產業半導體、電子業、綠能持續暢旺,但傳統產業接單卻又飽受疫情干擾。由於疫苗是否能夠全面施打仍是未定,加上陸美大戰,地緣風險,明年景氣仍存在著不確定性;至於金融市場所呈現的「三飆」,亦即股市、房市、匯率飆漲,未來都有後座力道,恐將拉大貧富差距。
由於疫情衝擊,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將暫停公布行之有年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至於16日所公布的「202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特別版本,國發會指出,WEF認為,疫情過後全球應該致力推動經濟轉型,邁入新的型態市場,尤其需要加強環境便利性、人力資本、市場、創新生態體系等四大面向,將有助於經濟成功轉型。

9. 台灣再度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家之觀察名單
《本會12月17日訊息》依據美國財政部16日公布匯率報告顯示,將越南和瑞士列為匯率操縱國家,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德國、義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則是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家的觀察名單,僅有愛爾蘭從觀察名單中移除。
受到美國聯準會與財政部聯手救市影響,美元創下史無前例寬鬆,造成各國匯率升值壓力。時隔3年,美國重新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家觀察名單,央行低調回應,認為早在意料之中,這波全球大量寬鬆所造成的熱錢外溢,台灣也是受害國家,台灣是小型的開放經濟體系,維持金融市場穩定至為重要,不會因此改變央行動態穩定匯率政策。
依據美國財政部對匯率操縱國家的定義: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達到200億美元以上;單邊干預匯率至少6個月,淨買匯金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超過2%;經常帳盈餘占GDP的比重超過2%。
央行總裁楊金龍重申,如果美國觀察主要貿易夥伴外匯3項標準沒有改變,台灣將會有2項的條件符合匯率操縱國家觀察名單。本次台灣符合美方二項標準,亦即台灣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重去年達到10.5%,尤其中美貿易戰火牽動廠商轉單效應,讓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去年達到230億美元。
其實,央行之前已經坦承去年淨買匯55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度至少在匯市上進場干預39億美元。不過,市場解讀,顯示就算台灣在相隔3年後,再度被列入為觀察名單,央行還是以穩定匯率為第一優先,現行動態穩定政策不會急著轉彎。

10. 財政部公布將每人基本生活費調高至18.2萬元
《本會12月17日訊息》財政部賦稅署16日正式公布,109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將調高為18.2萬元,較去年的17.5萬大增7,000元,是歷來最大的增幅,約205萬戶受惠,減稅效益達到96.57億元。
「基本生活費」是依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每人每年最低生活所需之費用。財政部表示,109年調整受惠戶數205萬戶,增加27萬戶,減稅利益增加25.51億元。
目前納保法基本生活費減稅計算公式是依:基本生活費總額減除各項免稅額及扣除額合計數額(包含免稅額、標扣或列舉扣除額、身障、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儲蓄投資及長照特別扣除額),可以更進一步自申報戶當年度綜所稅總額中再行減除。
假設以五口雙薪家庭為計算,夫妻兩人年收共計150萬元、扶養三個國中子女。五人免稅額為44萬元、夫妻兩人標扣額為24萬元,若不適用其他扣除額,依據109年度基本生活費公式總和為68萬元。亦即五口之家基本生活費總額為18.2萬元×5人為91萬元,比起公式68萬元多出23萬元可以額外減稅。若適用5%綜所稅率,則可再額外節稅1.15萬元;若適用12%綜所稅率,則可再節稅2.76萬元。
納保法自106年起上路以來,基本生活費從每人16.6萬元、107年每人17.1萬元、108年每人17.5萬元,到109年調整每人18.2萬元,今年調增7,000元,是歷來最大的增幅。一般而言,基本生活費是算人頭,對扶養親屬越多的多口之家可以享受減稅利益受惠越大。
若依五口之家估算,每人基本生活費提高7,000元,五口基本生活費差額共計多出3.5萬元,若適用稅率5%,則110年5月報稅比起109年報稅省下1,750元稅金,假設適用稅率12%,比起109年報稅省下4,200元。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