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互惠遊戲【2021版】BACK

2021-12-19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 鄭保志老師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活動目的

查看全文

1. 讓學生理解自願交易讓雙方互蒙其利的原理。
2. 讓學生認識現實貿易的本質及其限制。
3. 讓學生認識科技進步與國際貿易的重要事實。

關鍵字

查看全文

資源、交易互惠、生產、要素稀少性、科技進步、自由貿易

活動大綱

查看全文

本遊戲共進行三個回合,隨著交易範圍的擴大,參與者可藉由回合之間的比較,了解自願交易所能帶來對的好處。

第一回合【自以自足】- 不能進行交易

第二回合【配對交易】- 僅能與相鄰組別交易

第三回合【自由交易】- 任意和多組交易

經過交易之後,討論獎勵點數上升的趨勢與背後成因。

相關教材

查看全文

撲克牌數副 (視參與人數而定)
指示語投影片 (主持人使用)

檔案下載(1)

課程簡述

查看全文

一、活動規則講解與準備

1. 分組:視參與活動人數決定如何分組,組數不拘,每組 2 至 4 人。

組數不宜過少以免學生無法從遊戲結果觀察出明顯的趨勢,也不宜過多以免花費太多時間進行遊戲結果記錄。一人一組雖然也行,但沒有組員一起討論容易誤解遊戲規則,遇到較被動的學生也可能讓氣氛不夠活絡。

2. 道具發放:分組後發給每組 5 張隨機的撲克牌。

由於只發 5 張牌,各組第一回合得分通常不會高,教師也可以考慮每組發到 8 張牌以提高得分,但這麼一來就需要多準備幾副撲克牌,也可能衍生誤解。

3. 介紹得分機制:搭配投影片介紹各種組合的得分。

組合數量與得分可視情況調整,教案中所列組合得分順序乃是參考一般撲克牌遊戲規則而定。

4. 說明遊戲原則
a) 遊戲進行三回合,計算總得分。
b) 不得強迫交易,交易後不能反悔。

建議要搭配真實報酬,可以在成績上加分,也可以隨機抽出一組幸運兒轉換成現金,否則很容易出現有人「犧牲」自己去成就他人或不夠積極參與的情況。

二、活動執行與結果記錄

進行三回合,每回合結束時在黑板上公開記錄各組得分。

公開記錄可以讓所有學生都看到自己跟其他組別的狀況,對於趨勢觀察而言很重要。

第一回合 30 秒,只能使用自己手上的牌,不可以跟其他組換牌。

第二回合 60 秒,可以跟鄰居換牌,以不站起來為原則。(跟鄰居換牌不限一組,因此跟學生座位安排有密切關係,坐在教室中間者能夠交換的對象最多,坐在角落的最少,雖然有不公平的問題,但可以藉此讓學生知道地理位置對貿易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幫各組兩兩配對,換牌僅限於兩組之間,如此便可避開不公平的問題,但建議在討論時要讓學生思考交易規則所產生的影響為何)

第三回合 3 分鐘,可以自由起身走動,跟教室內任何一組換牌。(各回合時間可視實際操作情況彈性調整,毋須拘泥)

三、問題與討論

1. 隨著交易範圍擴大,你的得分有可能會減少嗎?
【說明】一般而言在自利(不想吃虧)的前提下,各組的得分不至於會減少,但也有可能出現例外。不論有無例外,都可以讓學生思考哪些原因會出現得分減少的情況(例如誤解規則、佛心幫助他人、時間不夠、想要在第三回合搶得高分所以暫時在第二回合吃點虧等等)。

2. 增加的分數是從哪裡來的?
【說明】可以先讓學生發表意見(多數會說『我不需要的別人可能要、別人不要的可能對我很重要,所以交換對雙方都有好處』以及『交易範圍愈大,愈有可能換到我所需要的牌』),然後再讓他們思考一副52張撲克牌能夠湊出的最高分數有多少(補入三張散牌後可得8組同花順+3組鐵支),並討論資訊公開透明與時間限制的影響。

3. 在遊戲中是否有某些難以逆轉的特性存在?
【說明】學生在遊戲中能夠體會,一開始如果以相同數字為組牌方向,最後能達到的最高分組合是鐵支,但如果是以同花或順子為組牌方向,則最後能達到的最高分組合是同花順。現實世界中的具體範例之一為電腦鍵盤 QWERTY,其英文字母的排列並不能讓打字最快、但卻是全世界最普遍的,主要原因是這個源自打字機的排列當初設計是為了避免出現撞針卡在一起的問題,所以刻意地控制了打字的速度。現今電腦鍵盤輸入已經不會再出現撞針相卡的問題,但由於大家都已經習慣了,QWERTY鍵盤仍是全世界的主流。

4. 如果交易總是有好處,為什麼有人反對「全球化」?
【說明】國際貿易與科技進步本質上是相同的,兩者在長期下都能讓整個社會獲益,但在短期卻會有贏家跟輸家之別。

5. 你在遊戲中還觀察到或聯想到些什麼?
【說明】遊戲開始前各組隨機發到的牌代表什麼? 三個回合的規則各自代表什麼? 一開始抽到的牌組代表什麼(有人一開始就很高分,像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國家,也有人一開始得不到分數但後來拿到高分,像缺乏資源靠貿易致富的新加坡或日本)?

活動回饋(0)

Q&A (1)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