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幸福國家之距離猶遠

  • 資料來源:2024年5月1日「觀察」月刊第129,pp.66-67
  • 更新日期:2024-05-02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最近,聯合國針對143個國家過去三年,包括人均GDP、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自由、慷慨和腐敗程度等六項平均指數進行比較公布「2024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從報告中顯示,台灣位居全球幸福國家排名第31名,亞洲僅次於再度蟬聯地區之首排名第30名的新加坡。此一頗值得嘉許的名次,無疑讓執政團隊藉此誇耀其過去以來的努力,將台灣打造為舉世滔滔「幸福」國家。
  誠如政府不斷宣揚指出,雖過去四年台灣歷經許多外在環境衝擊,但經濟成長幅度領先其他小龍,國民平均所得突破3萬美元超「韓」追「日」。尤其去年在全球產品需求持續低迷下,出口金額創下史上第三高,以及在「風光」發電建設加持下,外商投資金額更是創下近16年來第三高;至於今年,隨著國內股市熱絡屢創新高,加上跨國廠商庫存調整逐漸進入尾聲,全球產品需求回溫,直接拉抬出口動能,除了主計總處將經濟成長預測上調至3.43 %之外,國內重要智庫無不樂觀展望台灣經濟前景。
  股市熱絡並非幸福感受
  不過,在執政團隊自我陶醉幸福國家氛圍的同時,我們卻又發現其與人民的實際感受,似乎呈現南轅北轍現象。此意味著,雖台灣經濟前景似錦,但其背後難以掩飾的是,過去四年以來,絕大多數人民面對低薪資生活壓力之下,卻又無法擺脫高通膨、高房價陰霾籠罩所顯示出來的滿臉憔悴。畢竟,股市熱絡屢創新高榮景並不等於提高人民幸福感受。
  依據經濟學家對人民生活是否獲致「幸福」的評價,包括其一實質所得,其二痛苦指數。其中前者,係指名目薪資所得增幅扣除通貨膨脹增幅。依據主計總處2月19日公布去年薪資統計,扣除物價漲幅,全體受雇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加入加班及年終獎金之後實質總薪資年減1.04%,為7年來首度衰退,更是創11年來最大減幅,顯示實質所得增幅根本無法追上通膨增幅,等於消費能力下降。
  至於後者,則是失業率加上通貨膨脹率。過去兩年以來,雖失業率都維持在4%以下,但依據2月5日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CPI年增2.49%,不但超過之前所預測的2.46%,而且僅次於通膨高峰的2022年CPI年增2.95%,是近15年來的次高。如果將2021年的CPI年增1.97%,以及2024年CPI年增初步預測2.16%納入加以觀察,亦即絕大多數人民正飽受長達四年高昂物價生活之痛苦。
  距離幸福指標猶遠
  也就是說,若以上述檢視「幸福」標準進行評價,其實絕大多數人民生活與幸福感受的距離猶遠,甚至陷入無奈。這些或許可以從人民生活反映的部分現象發現其端倪,包括:
  其一,低薪陷阱未能有效改善,讓年輕族群相對挫折感。回顧2016年5月蔡總統於就職演講中表示,將會積極解決年輕族群低薪問題,雖此一期間實質經常性薪資曾經突破多年橫亙在前門檻,但過去兩年通膨皆超2%高位,造成實質經常性薪資從2021年起由正轉負成長,迄今無法擺脫低薪泥沼。由此顯示,蔡總統執政以來透過拉抬基本工資、鼓勵企業加薪等政策,並未解決薪資低迷、所得衰退問題。
  其二,報酬分配未能落實公平,讓受雇族群相對剝奪感。依據主計總處所公布的「勞務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資料顯示,受雇人員勞務報酬分配占比從2016年的44.09%,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43.03%,創下歷年最低;相對同一期間企業營業盈餘占比則是從35.06%,持續增加至36.53%,創下歷年最高。亦即說明受雇人員難以同步分享經濟成長果實,導致勞務報酬在分配上,並未改善偏重企業、忽略勞工問題。
  家庭貧富懸殊日益嚴重
  其三,家庭貧富未能逐步縮小,讓弱勢族群相對貧窮感。依據主計總處所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資料統計顯示,家戶所得比(五等分位)從2016年的6.08倍,逐年增加為2022年的6.15倍,續創近12年新高。亦即台灣過去20餘年以來,雖政府積極推動「租稅改革」,但這些租稅改革似乎偏愛富者,例如大幅減免股利所得稅率,使得社會資產集中少數家庭日益明顯,造成貧富懸殊更加嚴重,並未減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問題。
  其四,房價創高未能標本兼治,讓無殼族群相對無力感。雖八年之前開始實施「房地合一」稅制,同時政府透過房貸融資信用管制、興建社會住宅、推出購屋優惠利率等手段,讓飆高的房價略為緩和;但隨著台商資金回流劇增、營造成本飆揚,在超額儲蓄現象及資產保值思維下,導致近年房價不斷創高,並未抑制房價上揚、購屋壓力緩和問題。
  在「520」新舊執政團隊即將交接的前夕,我們認為政府與其大肆宣揚台灣經濟朝向穩健復甦步調,春燕即將來臨,陷入自我感受良好氛圍,不如正視人民正在飽受低薪資、高通膨、高房價壓力,以苦民所苦致力解決人民滿臉憔悴的無奈,藉此消弭這些無形危機對台灣社會的威脅,如此始能讓台灣真正呈現舉世滔滔之幸福國家。

(2024年5月1日「觀察」月刊第129,pp.66-67)

戴肇洋(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