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放寬美豬美牛進口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0-09-04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0年8月29日至9月4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政府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放寬美豬美牛進口
《本會8月29日訊息》總統府28日下午臨時召開記者會,總統蔡英文親自宣布,從明年(2021年)1月1起放寬美豬美牛進口。蔡英文指出,此次開放沒有牽涉需要透過立法修正,採取行政命令可以解決。
雖總統保證在食安上,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清楚標示」開放進口原則,在產業上,保障豬農收益,以提升國產豬肉出口打開國際市場為目標,同時設置100億元「養豬產業基金」。此外,則是解釋世界經濟結構改變、供應鏈結重組,台灣經濟正在歷史的轉折上,必須掌握戰略機運,俾為台灣推開障礙,打開活路,走向全球經濟舞台。
蔡英文表示:「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之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以及放寬30個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蔡英文指出:「美國從國會到企業各界,都明確地期待台灣與美國可以有更廣泛、深化的經貿往來,甚至簽署台美BTA(台美雙邊貿易協定)」。因此,決定打開美豬美牛大門,同時設置一百億元養豬產業基金,確保豬農收益不受影響。
但這項宣布引發社會各界譁然,尤其國民黨隨即召開記者會抨擊,批評民進黨政府獨裁黑箱交易,未經國會溝通,民眾健康是不能夠交換。尤其貿然開放,將會衝擊本土產業,至於與美方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狀況,並未明確說明,令人遺憾。
在我方宣布開放美豬牛措施後, 美國在台協會(AIT)臉書轉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推文指出:「美國樂見蔡英文總統在8月28日發表的聲明,聲明指出台灣將會儘速取消對美國豬肉和牛肉的進口限制。這項舉措為深化美台的經貿關係,打開一扇大門。

2. 美國國防部擴大制裁中國企業
《本會8月30日訊息》依據外媒報導,由於中美兩國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因應,到新疆維吾爾族人權、香港版國家安全法、南海主權等多個事件之衝突不斷,2020年初,美國國防部除了認定為中國解放軍擁有的20家中國企業,是在美國境內中直接或間接經營具有中國解放軍背景的公司,並為中國解放軍提供商業、製造、生產或出口服務之外,美東時間8月26日,美國國防部在受到朝野兩黨議員壓力下,公布將涉及協助中國解放軍修建南海人工島嶼的24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接著,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再度公布擴大制裁中國企業名單,新增中國企業包括: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三峽集團、中國中化集團、中國東方紅衛星在內等11家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之企業,美方指控這些企業係由中國解放軍擁有或控制,藉此因應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預料這將更進一步加劇中美兩國緊張關係。
雖此次已遭到美國國防部納入名單的中國企業,不致即時面對美方制裁或懲罰,但依據1999年美國所訂定的「國防授權法」規定,授權總統可以對在美經營的企業採取措施,包括:調查、禁制及沒收所有資產,預料這次美國國防部所採取的做法是為將來可能進行制裁先行鋪路。

3. 今年國內投資率23.6%創下九年新高
《本會8月31日訊息》依據主計總處最新經濟預測報告,今年國內投資毛額將會突破4.6兆元,投資率升至23.6%,創下近九年來高點。主計總處說明,「國內投資毛額」是國內的「資本形成」,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及「存貨變動」。至於「投資率」則為國內投資毛額占國民所得毛額(GNI)之比率,可以反映投資動能強弱。
觀察國內近十年來投資率趨勢,2010年政府為了對抗金融海嘯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擴大財政支出,推動不少特別預算,投資率飆升至24.4%。計畫執行完畢,投資率一路走跌,我國陷入投資不振困境,直到2017年底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2018年始才終止投資率連續下滑跌勢。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投資率衝上九年新高,主要來自於三個主體類別的投資有可觀的增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投資去年已經成長9.9%,在偏高基期下,今年預估投資規模3.7兆元,持續成長2.4%,是投資率成長的主要貢獻。尤其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上看5,000億元,該項投資金額不僅占全國民間投資的13.5%,更是占今年台灣整體國內投資毛額的11%。也就是說,在今年4.6兆元國內投資毛額中,超過一成是來自台積電的投資貢獻。
再從經濟部投資處統計資料來看,未來三年民間投資大案也都以半導體為大宗。其中,今年上半年度已經完成的5億元以上之投資案共有40件,投資金額達到842.9億元,超過一半、高達438.1億元投資金額來自「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若就全年而言,預計今年可以完工的5億元以上之投資案共164件,投資金額達到8,069.3億元,其中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最大宗,全年落實投資金額估為4,512億元;其次則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投資金額達到771.1億元,與政府積極布建離岸風電等綠能發電的趨勢符合。
主計總處說明,民間投資方面,除了主要來自國內半導體廠商為了維持製程領先,持續擴增資本支出,台商回流國內投資逐步落實在台投資計畫,以及在政策支持下,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綠能設施,持續擴建推進投資計畫之外,電信業者5G網路加速布建,以及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等投資活動推展,也是持續維繫投資動能。

4. 國內108年度家庭收支調查呈現北富南窮
《本會8月31日訊息》主計總處公布108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細目,比較縣市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發現,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一半以上家庭可支配所得超過百萬元,相對濁水溪以南縣市,包括高雄和台南兩都,都未超越整體平均值90.5萬元,呈現北富南窮現象。
其次,近年所得成長最快的縣市是宜蘭縣,100年度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僅有56.6萬元,108年度已增長到79.5萬,所得增加22.9萬元,八年以來所得成長四成,超越台南市。相對所得幾近停滯的是苗栗縣,從100年度的74.0萬元,微降為108年度的72.5萬元,減少 1.5萬元,是唯一所得倒退的縣市。
主計總處指出,公布縣市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乃是過去縣市公布可支配所得平均數,極易因縣市之中幾位鉅富,而大幅拉高平均值,為避免極端值的影響,也公布了中位數金額。例如,台北市108年度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124萬3,663元,也就是說台北市一半家庭可支配所得超過124.3萬元。
主計總處指出,產業分布是影響所得最為重要的關鍵。108年度台北市、新竹市和新竹縣平均每戶受僱人員報酬都破百萬元,高薪確立高階管理人員較多的台北和科技人員集中的新竹成為富有縣市。此外,大台北三環三線捷運將新北市與台北市之緊密結合,新北市中位數達98萬,接近百萬元;機場捷運和高鐵也將桃園市納入,最為明顯的是,雪隧通車將宜蘭納入大台北的一日生活圈後,所得快速提升。
反觀南部,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不及全台中位數平均,僅有90.5萬元,甚至不如台中市94.3萬元,也在平均值之上。主計總處指出,台中受惠於機械產業之發展,而且合併之前台中縣所得高於高雄縣,所以在合併直轄市後,台中市所得高過高雄市。

5. 中國大陸製造業PMI 連續六個月擴張
《本會9月1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公布, 8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1,較7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但是,8月指數連續第六個月位於50榮枯線之上,顯示製造業持續處於擴張區間,尤其高端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狀況明顯優於一般製造業,顯示中國大陸製造業轉型升級成效。
中國大陸官方製造業PMI指數在2月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度驟降至35.7,創下紀錄以來新低,之後一路反彈回升到50之上。
再從分項指數來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五個分類指數之中,生產指數、新增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是高於臨界點,原物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則是低於臨界點。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8月新增訂單指數為52,高於上月0.3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回升,若從行業狀況來看,醫藥、非金屬製品、金屬製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製造業新增訂單指數均是高於7月4個百分點以上。此外,穩外貿政策發力,出口整體向好,製造業出口更進一步改善,8月新增出口訂單指數為49.1,高於上月0.7個百分點,其中非金屬製品、有色、金屬製品等七個行業位於臨界點以上。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同時指出,製造業新的動能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若從重點行業來看,高端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PMI為52.8和52.7,分別高於7月1.5和0.9個百分點,高於整體製造業PMI 1.8和1.7個百分點,新的動能為製造業之復甦注入活力。
另一方面,大、中型企業是經濟回暖的領頭羊,相對小企業持續面對需求不足和資金緊張困擾,路透報導,8月小型企業PMI比7月下降0.9個百分點至47.7,跌至2月以來最低水平,仍然位於50榮枯線之下。儘管8月新訂單指數觸及五個月高位,顯示需求持續復甦,但是仍有超過半數企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生產經營仍然存在不少困難。
至於非製造業方面,因服務業復甦加快,而帶動中國大陸8月官方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7月上升1個百分點至55.2,為2018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尤其8月隨著住宿、餐飲、文娛等行業有序恢復經營;此外,建築行業指數雖有所回落,但仍然處在60.2較高水準,推動8月非製造業PMI攀升至超過兩年半以來的最高水準。

6. 美國宣布啟動美台高階經濟與商業對話
《本會9月1日訊息》台灣在上週宣布鬆綁美豬美牛進口政策後,美方31日正面回應,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和經濟部長王美花於傳統基金會視訊對談後宣布,將和台灣舉辦一場「經濟與商業對話」,全面探討美台經濟關係,尤其半導體供應鏈、醫療和能源等領域。
美國在台協會(AIT)說明,該項對話將由美國國務院經濟次卿克拉奇主持,以深化美台在優先議題上的經濟連結,包括:重新布局科技和醫療產品供應鏈、加強投資篩選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擴大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部門合作。AIT強調,美國將台灣視為重要的戰略夥伴,期待新的平台能為美台經濟及國際社會帶來真正進展。
王美花提出,台美經貿合作可從防疫合作、供應鏈互補及貿易協定洽簽三個面向討論。王美花強調,台灣依據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開放美豬美牛,解決美方長期關切問題,台灣持續推動法規與國際之接軌,也與美國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籲請各界支持台美BTA(雙邊貿易協定)。
史達偉強調,回顧美台長期關係,歡迎台灣鬆綁美豬美牛這項重要聲明,未來美方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強化經濟和國防等方面合作。至於美台經貿近期進展方面,史達偉提到美台共同發表5G安全聲明,以及台積電所宣布的對美投資。

7. 台灣8月PMI及NMI連呈擴張同登今年最高
《本會9月2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公布8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第二個月呈現擴張(指數高於50),指數續揚1.9至56,站上今年1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8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亦是同步續揚2.1至59.4,再創2014年8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疫情解封、重啟經濟活動,帶給台灣製造業極佳銷售增額,新增訂單回升是自2018年6月以來最快,因此台灣PMI、NMI同步站上今年以來最高,而且兩項指數已經回到1月、也就是疫情爆發之前的水準。由此顯示,台灣產業已經攜手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出現今年以來相對較快擴張速度。但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同時表示,後續若要在疫情相對穩定、可控制的狀況下,始算符合「復甦」條件。
其次,在8月台灣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呈現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上升,存貨轉為擴張。在六大產業中,五大產業PMI呈現擴張,依據擴張速度排序:交通工具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食品暨紡織產業、基礎原物料產業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
由於製造業六大產業之中,五大產業PMI都在50以上擴張數值,僅有電力暨機械設備還在緊縮,中經院分析其萎縮部分主要是在工具機。
至於8月台灣NMI 四項組成指標之中,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持續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上升。其八大產業NMI全數呈現擴張,依據擴張速度排序:住宿餐飲業、資訊暨通訊傳播業、金融保險業、營造暨不動產業、零售業、批發業、教育暨專業科學業與運輸倉儲業。

8. 美歐亞製造業8月PMI持續穩步擴張
《本會9月2日訊息》依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歐元區及亞洲製造業8月都持續擺脫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景氣低迷衝擊。其中,美國製造業景氣呈現2018年底以來最快速度擴張,依據供給管理協會(ISM),美國8月製造業指數升至56,為2018年底以來的最高。此外,IHS Markit公布美國8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3.1,雖低於初估的53.6,但高於景氣榮枯線的50,象徵美國景氣呈現持續擴張。
IHS Markit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雖略降至51.7,但仍是呈現連續第二個月擴張,製造業產出次指標升至55.6,為2018年4月以來之最高。IHS Markit指出,歐元區工廠產出在8月時勁增表現,更進一步印證本季生產將會大增。不過,歐元區製造商8月裁員,以及減少原物料和半成本庫存,而非採購新原料,顯示企業仍擔心未來營運的不確定性。
亞洲方面,中國大陸也是釋出更多正面訊號,升高全球需求更加穩健復甦市場期待。財新中國大陸8月製造業PMI升至53.1,為2011年2月以來的最高,顯示景氣以近十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但是,這項數據與官方的調查形成鮮明對比;依據官方PMI顯示,中國大陸8月製造業擴張步調較慢。不過,兩份製造業PMI報告均已顯示,中國大陸製造業產出已經連續六個月處於景氣擴張區間。再者,財新網指出,調查樣本企業反映,中國大陸製造業持續從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之中復甦,客戶需求有轉強之跡象,新增訂單次指標也是2011年2月以來最高,而且是連三個月的擴張。
至於日本和南韓,8月製造業景氣萎縮速度都已降至六個月以來最慢。日本製造業PMI升至47.2,南韓升至48.5,都是2月來最高,促使市場更加認為亞洲出口大國已熬過疫情造成需求崩盤的最糟時期。此外,印度、印尼及泰國8月製造業景氣也都好轉,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則是下滑。

9. 未來十年美國預估僅增600萬個就業機會
《本會9月3日訊息》綜合外電顯示,美國勞工部1日公布報告指出,受到勞動力急遽下滑與人口高齡化等因素影響,未來10年美國就業成長將會大幅放緩,預估共僅將增加600萬個就業,相當年增率僅有0.4%,遠低過去10年平均1.3%年增率。該項報告同時補充,新冠病毒可能將對經濟「造成新的結構改變」,因此未來進行就業預測報告,將這些的可能因素納入其中。
報告顯示,美國經濟自2009年中起開始擺脫金融危機邁向復甦,之後到2019年10年期間中,創下美國史上最長經濟擴張期,直到今年2月擴張期因疫情而畫下句點。勞工部指出,這項預測並不包含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其實,疫情已讓美國損失超過2,500萬個工作機會,之後在美國政府開始放寬防疫限制後,就業市場始才逐漸回溫。儘管如此,數據顯示到7月底止,仍有1,630萬人勞工處於失業困境,較疫情爆發前多出接近1,100萬人。
除了疫情,勞工部提到人口結構變化與科技進展帶動產能提升,也是導致美國就業成長大幅放緩原因。該項報告指出,未來10年新增工作機會,將集中在醫療保健業,在就業成長最快的前20大行業之中,5個與醫療保健之就業相關。到2029年時,醫療保健相關工作將會增加接近160萬個,其增幅高達22.6%。同時,食品製作與服務業預料也將增加100萬個工作機會,不過該項數據因可能受到疫情影響而有所變動。
不過,勞工部指出,製造業因企業相繼採用機器人等新技術提高產能,加上國際之間激烈競爭,而造成製造業就業前景則令人堪憂,預料將會減少44.88萬個工作機會。
此外,依據這項預測,勞動參與率料將從2019年的63.1%,下滑到2029年的61.2%。不過,在此同時,生產力則是從過去10年1.1%增加到1.8%。
另一方面,ADP公布8月美國民間部門共計增加42.8萬個就業,雖高於7月份的21.2萬,但低於華爾街預估的117萬,顯示周五將公布的8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人口可能不如預期。

10. Google相中雲林投資200億元建立第三座資料中心
Google台灣3日證實相中雲林購地,繼建立彰化及台南二座資料中心後,在台設第3座資料中心,將台灣做為亞太研發最為重要之地點。據悉,Google已透過在台成立的「特許投資顧問公司」,逕向中纖購買雲科工竹圍子區20公頃土地,正在辦理土地移轉登記,預計下周完成,土地買賣移轉登記完成之後,馬上提出申請建照及工廠登記申請。
雲林縣政府也是證實,Google買地建造第3座資料中心,投資金額至少200億元,將對雲林帶來稅收與就業,將會全力配合簡化相關行政程序,協助Google早日投資雲林。
Google台灣公司公開表示,購地是為因應未來Google在台持續成長需求,Google在台三年以來已培育出AI及數位行銷相關人才超過2千人,未來將會持續人才培育計畫,其在板橋Tprak園區所打造的研發基地拚年底前完工,將會容納研發及工程相關人員進駐。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