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下修今年GDP至1.56%明年上調為3.92%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0-08-21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0年8月15日至8月21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主計總處下修今年GDP至1.56%明年上調為3.92%
《本會8月15日訊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上各國實施邊境管制下,外國人無法來台、本國人消費也是不如預期,重創經濟表現,其對經濟成長之影響達到2個百分點。因此,主計總處14日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再度下修至1.56%,較5月預測數1.67%減少0.11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表示,由於國內、外邊境管制,使得來台旅客人次幾近凍結,服務輸出劇減,如今國際之間存在有疫情再起的疑慮,主計總處原本預估全年來台旅客人次年減7成,現在更為保守,認為可能年減9成,是今年台灣經濟走弱的重要關鍵之一。
此外,主計總處估計今年民間消費實質負成長1.44%,跌幅比原先預估的負成長0.24%更深,創下金融海嘯迄今、2009年以來新低;今年第2季民間消費實質負成長4.98%,更是歷年單季最大跌幅。
主計總處坦言,國人沒有辦法出國,國內消費力道又比預期更差,拖累整體民間消費表現。雖民間消費不佳,但出口表現突出,除了投資保有熱度,半導體、資通與視聽產品國內製造產能擴增,可以因應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與疫情所帶動的遠距商機,大量挹注出口動能。
展望2021年,主計總處表示,隨著國內、外景氣逐漸復甦,經濟漸入佳境,可望重拾成長動能,預估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3.92%。
不過,主計總處提醒,全球新冠疫情能否獲致有效控制、各國封鎖措施放寬時程、美中貿易及科技爭端後續發展,各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效果等因素,仍是重要不確定性因素,必須審慎觀察。

2. 去年家庭所得差距6.1倍創下七年最高
《本會8月15日訊息》主計總處14日公布民國108年家庭收支調查指出,去年前20%高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是後20%的7.26倍,在政府社福措施協助低收入家庭,以及藉由賦稅進行重分配後,雖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降至6.10倍,但創下七年最高,吉尼係數升至0.339,更是創近八年最高,顯示國內家庭所得差距逐漸擴大。
主計總處指出,民國108年每戶可支配所得(經社福、賦稅重分配後所得)平均106.0萬元,成長2.3%,中位數90.5萬元。前20%高所得家庭每戶平均213.8萬元,增1.9%,後20%低所得家庭每戶平均35萬元,增1.5%。
此外,雖民國108年五等分位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升至6.10倍,創下七年最高,但主計總處認為,若將去年政府實物給付(復康巴士、老人乘車補貼、身障者托育養護費用補助)1,478億元納入計算,低所得組獲2.6萬元,高所得組獲1.7萬元,經此重分配,去年所得差距將再降至5.72倍。
主計總處表示,隨著經濟發展,雖所得差距是有擴大的趨勢,但比較其他國家,台灣和日本是比較平均的國家,若以各國前1%的高所得者「所得占比」為例指出,台灣占比10.68%、日本占比10.44%,低於南韓占比12.16%、新加坡占比14.02%、美國占比20.52%。
主計總處指出,過去在金融海嘯發生時,由於失業人口大幅增加,確實讓民國98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至6.34倍,。

3. 跨境人民幣業務逆勢快速增長
《本會8月16日訊息》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受到美中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影響,在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同時,也促進了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人民幣跨境使用逆勢快速增長,全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計達人民幣19.67兆元,年增24.1%,收付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其次,依據調查顯示,約有80%受訪工商企業認為,未來十年,人民幣國際地位並不弱於日圓和英鎊。此一比率較2018年提升3個百分點,創2013年首次市場調查以來新高。再者,約有69%的受訪企業打算使用人民幣或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使用比率,此一占比為2016年來最高,接近歷史最好水準。
此外,另一方面,依據人行最新統計,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五名,市占率1.76%。目前初步統計,全球已經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若從企業類型來看,在已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企業之中,以港澳及台灣投資企業比率為最高,占比高達88%和89%。
同時,外貿企業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預期創下新高,選擇以跨境人民幣業務作為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手段的占比,達到64.7%。
另一方面,由於簡便結算流程、降低結算成本、便利企業財務核算與資金管理,是企業選擇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重要原因,其占比分別為43.2%、36.8%和32%。最後,則是從調查報告中顯示,涉外企業希望繼續保持跨境人民幣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加速資本市場開放,更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

4. ESG投資迅速增長社會債券疫軍突起
《本會8月17日訊息》依據瑞銀財富管理統計,亞太地區ESG投資迅速增長,累計今年上半年度APAC/ESG基金總規模(AUM)617.5億美元。其中,關鍵是在ESG投資中的S(社會)領域。亦即在疫情期間中因大量發行「社會債券」而上升,目標包括:社會住宅、醫療保健和教育等項目籌募資金。這個現象改變ESG三大項目:Environment環境、Governance治理、Social社會原本發行目標占比,尤其社會項目有超越環境的跡趨勢。
最近,依據國際調研機構AXA Investment Managers統計顯示,2019年年底所發行的社會債券僅占全球債券5%,現在占比已升高到30%,其中絕大部分歸因與疫情相關債券的發行。另一方面,標普全球評級最新發現,以氣候變遷發行理由的綠色債券,2019年累計至5月下旬止,綠色債券發行數量雖下降至535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841億美元;反之,社會債券發行總額達到116億美元,將有望超過2019年的167億美元。
不過,瑞銀財富管理指出,ESG在亞太地區中興起投資潮,雖已較歐美市場延遲,但展現迅速增長力道,其後市發展原因是在,由於美國基金公司實際投資於亞太地區的ESG議題,加上ETF也增加了ESG相關金融商品,因此出現更進一步增長空間。目前ESG基金、ESG ETF僅占亞太地區總量0.79%、1.17%,因各個市場監管機構推動積極,故可以預估亞太地區將會持續驅動ESG市場。
瑞銀財富管理表示,其更著重於ESG基金投資標追蹤,若就全球來看,約47%投資專注治理議題,占比最大;其次,則是環境(28%)和社會(25%)。瑞銀財富管理指出,環境和社會議題在亞太地區中更加需要倡議,受訪161家亞太資產管理業者之中,只有十家真正選定議題進行資產分配或管理基金,原因是缺乏合適的投資機會。

5. 日本第二季GDP創下史上最糟萎縮7.8%
《本會8月18日訊息》日本政府17日表示,因未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導致日本4月及5月經濟活動陷入停滯,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前一季負成長7.8%,若按年率計算則為負成長27.8%,創下史上最糟表現。日本經濟已經連續三季負成長,今年首季季減0.6%,年減率則為2.2%。
其中,占日本經濟產能超過五成的民間消費,預計下滑7.1%,連續第三季下跌;資本支出方面,也將減少4.1%,為過去兩季以來的首次下降;至於外部需求銳減,則可能使日本4到6月GDP減少3.2個百分點。
日本總合研究所指出,日本第二季經濟放緩情形頗為嚴重,這場疫情對日本總體經濟的影響,幾乎與二2008年金融之危機相同,當年金融危機期間狀況是慢逐漸地變糟,這次則是迅速轉壞。
日本雖在4月與5月時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遏制疫情,造成經濟損失,但並未實施全面封鎖,而是民眾自主居家避疫,導致經濟活動大減。尤其第二季末尾,規模約為日本GDP四成包含現金發放與0利率貸款的刺激計畫,開始顯現效果,將有助降低失業率與破產率。此一跡象顯示,日本經濟即將可能已經告別最糟狀況。
不過,東京日生基礎研究所表示,疫情造成未來充滿不確定姓,即使在最佳狀況下,復甦之路也很漫長,預料日本經濟至少需要三年,始能恢復疫情爆發之前水平。
另一方面,日本智庫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則對日本經濟前景更為悲觀;同時,預估新冠肺炎對日本經濟造成的影響,恐怕需要等到2024會計年度(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始會回到新冠疫情爆發與消費稅率調高之前的2018年之水準。

6. 經濟部採取三大方向修訂陸資來台許可辦法
《本會8月18日訊息》經濟部投審會8月18日宣布,雖按照現行《港澳條例》維持「港資」視為「外資」,但因應香港版國安法通過實施之下,將會修訂《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第3條、第4條及第6條,包括從陸資「持股超過三成」的認定方式調整為「逐層」之認定方式、從陸資是否具有軍方色彩擴大為未來是否具有黨政軍色彩、新增協議控制與併購投資樣態等三個方向,嚴格規範陸資來台。同時,在港澳條例暫無修訂下,經濟部將會針對個案加強審查,以及邀請相關部會檢視「陸資」、「港資」定義。
亦即依據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第3條,若陸資直接或間接持有該第三地區公司股份或出資金額超過30%,則視為陸資。雖此一條文暫無更動,但將會新增解釋令函,調整計算方式加強審查。例如:過去陸資投資第三地A公司40%,A公司再行投資B公司40%,在計算上陸資僅有16%,並不被認定為陸資;不過,未來將修正為,先認定A公司屬於陸資,再認定陸資A投資B公司,如此 B公司勢必超過30%門檻,在認定上屬於陸資。
同時,因應投資行為多樣,第4條文新增「協議控制」與「併購」納為投資態樣之一,若陸資以協議或其他方式對台灣地區獨資、合夥、有限合夥或非上市(櫃)、興櫃公司具有控制能力,則不得在台投資;同理,若併購台灣非上市(櫃)、興櫃公司,一樣不得投資。
不僅如此,現行第6條規定,若是大陸地區軍方或具有軍事目的企業不得來台投資;如今將該條文擴大到大陸地區投資屬於「黨政軍所投資之企業」,其申請來台投資,主管機關「應予限制」其投資。
因此,於8月20日修正草案公告後,將有60天預告期間,聽取各界意見和看法,最快第4季就會拍板上路。

7. 擴大內需明年國營事業油電糖水投入2267億元
《本會8月17日訊息》為能加強推動公建擴大內需,後疫時期將由國營事業扮演點火帶頭衝經濟;其中,營業及非營業基金投入資本支出高達2,975億元,使得整體公建規模達5,340億元,較今年度增加962億元,約增22%,呈現「逆勢成長」。
其中,經濟部所屬台灣中油、台電、台糖及台灣省自來水等四家國營事業,明年編列資本支出達到2,267億元,較今年度成長街近5%,尤其台電斥資1,663.7億元最高,將扮演著領頭羊之角色,未來將對機電、電線電纜及營建工程等關聯產業,帶來利多。
尤其更是受到矚目的是,台電公司之下火力電廠包括:大潭、台中、興達新增燃氣機組邁入投資高峰期間,大潭電廠2022年、興達電廠2023年、台中電廠2024年陸續加入發電行列,邁向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其中,台中電廠2024年首部燃氣機組加入發電行列,將陸續取代燃煤的火力發電量,藉以化解地方限煤禁令衝擊。
至於第七輸變電計畫,台電表示,其中部分協助台南科學園區供電穩定,尤其台積電等企業新廠進駐之後,供電需求增加80萬瓩,因此南科變電所需要強化電網,確保台積電等企業供電無虞,今年之內變電所部分可以完成。此外,明年國營事業一般建築及設備採購支出,高達717億元。

8. 明年基本工資微漲0.84%
《本會8月19日訊息》勞動部18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明年基本工資月薪調增200元至24,000元、時薪調漲2元為160元,全案報請行政院核定,明年元旦之後開始實施。
勞動部指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調幅不如以往,雖此次從勞方期望調幅3%、資方希望凍漲中尋求共識,在多方考量下,最終經由學者專家提出折衷建議方案,綜合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及經濟成長率,定調此次基本工資調幅僅有0.84%,是歷年以來最小調幅。
其中,月薪調升至24,000元後,預估約155.85萬名勞工受惠,包括本勞109.77萬名、外勞46.08萬名,估計雇主每年將增加成本22.99億元;至於時薪調升至160元,預估約52.43萬名勞工受惠,雇主每年將增加成本14.3億元,兩者共計208.28萬名勞工受惠。
勞動部表示,雖學者專家考量過去經濟成長果實,係由勞資雙方各分一半,但受到疫情衝擊,體諒資方經營困境,改為勞方分享1/3。亦即以審議會當月為基準,往前計算1年CPI年增率為0.167%,同期經濟成長率為1.985%,兩者合計取1/3為基本工資月薪調幅之後,據此月薪調為24,000元、時薪160元,調幅皆為0.84%。
勞動部強調,最近5年以來,逐年調整基本工資,由2016年的20,008元提高至2021年的2萬4,000元,調幅高達19.95%;時薪則是由120元提升至160元,調幅達到33.33%,期待這次調整讓內需消費正向成長,振興經濟,讓勞資共創雙贏之格局。

9. 製造業產值連續六季負成長
《本會8月20日訊息》經濟部8月19日公布國內今年第2季製造業生產價值2兆9,442億元,為2016年以來同期之新低、年減預估11.39%,呈現連續6季負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雖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接單活絡,以及遠距應用帶動伺服器、網通產品,但由於受到疫情延燒衝擊,造成全球需求下滑,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迷,傳統型產業表現疲弱,導致數據持續低迷。
在四大行業中,傳統產業遭受重擊,國際原油等原物料價格重挫,使得化學產業第二季產值年減幅度達到33.23%;加上全球需求緊縮,金屬機電工業也是年減14.37%。尤其歐美市場需求急凍,加上國產轎車及小型貨車因缺料及調整產線而減產,造成汽車及其零件產業年減22.09%。此外,石油及煤製品產業、紡織產業及化學原材料產業等「都呈負成長」;其中,石油及煤製品產業年減54.68%,減幅最大。
不過,在四大行業中,資訊電子工業正熱,第二季生產價值年增10.3%,其中電子零組件業產值年增10.90%,為連續2季二位數字之正成長。此乃受惠5G通訊、物聯網、雲端服務、高效能運算等應用擴展,加上疫情帶動遠距商機,引發相關設備晶片及記憶體需求暢旺,積體電路業年增24.60%。至於液晶面板及其組件產業方面,由於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低,加上產量回升,使得其從第一季年減16.52%,減幅縮小至第二季年減3.86%。
除了半導體產業受惠遠距應用之外,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也是因肺炎疫情推升遠端服務,讓相關設備接單活絡,加上國內產能擴增,導致產值年增7.64%,連續9季呈現正成長。
統計處強調,由於產值受到價格波動影響,剔除價格因素之後,若以產量來看,今年第2季製造業生產指數111.40,創下歷年同季新高,較上年同季增加4.77%,延續去年第3季以來正成長走勢。
展望第三季,統計處指出,隨著下半年度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加上5G通訊加速布建、高效能運算及物聯網相關應用快速成長,遠端服務設備需求延續之下,將會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持續暢旺。至於傳統產業隨著國際油價、鋼價緩步上揚,可望逐步回升;不過,全球疫情再度升溫,加上中美貿易爭端未解,恐將影響國內製造業產銷表現,必須審慎加以因應。

10. 台灣外銷訂單連續五紅7月創下歷年同月新高
《本會8月21日訊息》經濟部20日公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455.7億美元,年增率12.4%,創下2018年以來同月新高,連續五個月呈現成長,而且是近十年來同月之最大漲幅。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7月外銷訂單表現優於預期,雖傳統產業受肺炎疫情影響,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加上國際原材物料價格仍處低檔,影響接單表現,抵銷部分增幅;但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暢旺,加上遠距商機持續發酵,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光學器材等科技類別貨品接單明顯成長。
至於三大主要訂單來源,美國7月訂單金額141.2億美元,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2.2%,創下2015年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金額119.8億美元,因電子產品增加34.9%,而創下歷年單月次高、年增16.8%,是2018年6月以來的最大漲幅;歐洲則是因遠距商機,訂單金額來到89.2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8.2%,為2018年1月以來之最大漲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高度仰賴海外生產的資訊通信產品之接單成長,導致7月海外生產比續升至55%,較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累計今年以來較去年同期上升1.6個百分點。
展望8月,經濟部統計處認為,從下半年度起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陸續推出新品,備貨需求漸次釋出,加上遠距商機延續,以及5G通訊、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發酵,可望維繫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接單動能,加上近期國際油價及鋼價逐步回升,有利傳統貨品接單回溫,此一現象有望持續樂觀連續「走紅」。雖將會持續成長,但必須注意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中美貿易紛爭後續等情形,外銷訂單預估落在424~439億美元,年增率5.9%~9.6%。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