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轉為-0.73%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0-08-07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0年8月1日至8月7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轉為-0.73%
《本會8月1日訊息》主計總處7月31日公布第二季GDP概估指出,雖6月7日開始疫情解封,但民間消費動能不如預期,創下史上最大衰退,較主計總處於今年5月時預測的第二季可以維持正成長0.5%表現更差,使得第二季經濟成長結束16季正成長,轉為-0.73%,是創下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表示,民間消費動能比5月的預測2.08%下跌更多,下跌幅度來到5.13%。這個跌幅超過金融海嘯時期跌幅(-0.5~-4.3%),創下歷年最大負成長。除了民間消費不如預期之外,商品出口、旅客來台停擺也是不如預期,削弱第二季出口動能,所幸三角貿易轉為正成長,支撐輸出,將第二季輸出跌幅縮小至3.68%。展望未來,主計總處表示,隨著振興三倍券及振興消費性措施陸續推出,民間消費動能7月之後應該可以好轉。
在各項總體指標中,第二季表現最好的是資本形成,年增達到9.56%,優於原先預測,主要是受惠於半導體大廠持續擴大資本支出,反映民間投資維持穩定成長。此外,今年已經連續兩季負成長(Q1為-3.57%、Q2為-8.82%),符合衰退定義,但從近期民間半導體大廠加碼投資、工業生產持續成長來研判,台灣並未出現實質衰退現象。
另一方面,主計總處指出,雖台灣第二季實質GDP轉為- 0.73%,但相較韓國-2.9%、新加坡-12.6%與香港-9.0%,台灣跌幅較小。

2. 歐元區第二季經濟成長萎縮12.1%
《本會8月1日訊息》受到防疫封鎖措施影響,導致歐洲多數經濟活動陷入停滯,歐盟統計局31日除對歐元區今年第一季GDP初估進行修正,從先前3.8%下滑幅度縮減到萎縮3.6%之外,公布歐元區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估數據,結果季減12.1%,創下1995年開始該統計以來最大萎縮幅度。
若就個別國家提供數據指出,為了抑制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西班牙與法國第二季經濟大多處於封鎖局面,造成其第二季GDP各自萎縮18.5%與13.8%,均創下史上最慘紀錄。
此外,在疫情壟罩下,以身為歐洲引擎的德國也是無法倖免於難,受到第一季出口與商業投資雙雙暴跌波及,導致第二季GDP遽減10.1%,改寫該國自從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季度跌幅。
另一方面,歐盟統計局同時公布歐元區7月通膨數據、意外增長0.4%,高出6月的0.3%與5月的0.1%增幅,以及之前路透社訪問經濟學家預估增加0.2%。至於失業情形,統計局表示,歐元區6月失業率從前一個月的7.7%溫和上升到7月的7.8%,其中部分原因歸功於歐洲政府協助支付薪資給強制休假員工,讓企業裁員之意願暫時受到抑制。

3.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將美國債信評展望調降至負向
《本會8月2日訊息》國際信評機構惠譽繼日本後,再將美國債信評等展望因美國為了對抗疫情與紓困,導致居高不下政府債務與赤字更形惡化,而從穩定調降至負向。惠譽預估,目前是AAA等級的主權國家之中,美國政府債務最高,其債務到了2021年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130%。
惠譽指出,未來美國財政政策方向,將取決於11月總統大選與國會改選結果,可能出現政策僵局持續風險。此外,在疫情衝擊結束後,美國決策官員無法有效整合公共財政、以穩定公共債務的風險,日益升高。
惠譽表示,美國聯準會(Fed)用來協助恢復金融市場流動性的金融彈性,無法完全消除中期債務持續性的危機。
雖美國展望被下修到負向,但並不意味美國信評短期之間就會遭到降等。惠譽與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現今仍然確定,美國債信評等處於最高等級。至於標準普爾全球信評機構則在2011年,將美國債信評等調降一級到AA-。與此同時,標準普爾則是將歐盟信貸評等展望調高到正向,聲稱歐洲領袖終於達成共識,同意推出復甦基金,將有助於歐洲抵抗疫情對經濟造成的重創,促使歐盟重拾2016年所失去的AAA等級機會。

4. OECD:中國大陸第二季GDP成長居冠
《本會8月3日訊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年均會定期針對其36個成員國,以及六個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大陸、俄國、印度、印尼、巴西、南非經濟增長狀況進行統計及發表。
依據OECD最新已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數據的13個成員國和新興經濟體中國大陸資料統計顯示,14個國家第二季度GDP平均季減9.6%。不過,其中最為受到矚目的是,中國在個別經濟體增長狀況比較中,以GDP季增11.5%位居首位;接著,依序南韓季減3.3%、美國季減9.5%、德國季減10.1%、義大利季減12.4%、法國季減13.8%、西班牙季減18.5%,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在疫情衝擊之下領先復甦的主要經濟體。
OECD指出,今年入夏以來,雖中國局部地區遭到洪水肆虐,加上部分城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復燃威脅,但從7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上半年度經濟增長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從第一季度GDP的-6.8%,快速恢復增長為第二季度GDP的3.2%,呈現深「V型」反彈現象,預估下半年度經濟具有信心持續復甦,將會邁入常態增長格局。
至於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方面,七月為51.1,較六月提高0.2個百分點,加上財新和市場研究公司Markit所公布的七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2.8,較六月提高1.6個百分點,創下2011年2月以來最高。顯示,中國大陸因製造業呈現持續加速擴張表現超出市場預期,而並未波及經濟復甦趨勢。

5. 七月PMI及NMI同步呈現新冠疫情以來首見擴張
《本會8月4日訊息》中經院3日公布7月經季節調整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高6.9個百分點至54.1%,中斷連續3個月緊縮,轉呈擴張;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為57.3%,PMI、NMI同步超過50%呈現擴張,是疫情以來的首見。
7月在製造業6大產業中,食品暨紡織產業、交通工具產業、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與基礎原物料產業都呈擴張,僅有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回報緊縮。
至於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方面,雖製造業廠商認為第二波疫情來襲仍是不確定性,但心態沒有那麼悲觀,使得在4月滑落到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的25.7%後,緊縮速度持續趨緩,7月指數已續揚5.2個百分點至49.3%。整體而言,7月製造業出現強勁反彈,而且是普遍認為較上月好轉。
不過,中經院提醒,雖製造業顯著好轉,但回到正軌言之過早。畢竟,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小型經濟體,因歐美經濟體重啟經濟進展不是那麼順暢,故未來必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6. 國內房市交易持續熱絡
《本會8月4日訊息》國內房市在資金氾濫、偏低利率兩個引擎助攻下,這波房市交易熱度,完全不受疫情影響,從台股回穩之後的5月開始逐步加溫。3日六都地政局公布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共計2.36萬棟,月增19.3%,與去年7月同期六都買賣移轉2.29萬棟的超高基期比較,成長2.8%,創下2016年1月房地合一實施四年半以來單月新高紀錄。
依據之前房仲業者調查發現,北部台灣今年前七個月完銷個案數量已達69個,全年完銷建案數量可以一舉突破百件;此外,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也是持續增溫,5月六都買賣移轉為1.72萬棟、6月為1.98萬棟,7月更進一步大幅擴增至2.36萬棟,新成屋、中古屋雙呈爆發現象。
亦即今年7月在疫後剛性自住買盤遞延回籠、置產資金挹注房市下,更加帶動交易數量。其中,台北、桃園及高雄月增均逾二成,與去年同期之比較,桃園及高雄年增均逾一成,在六都中台北2,892棟、新北6,142棟、桃園4,615棟,都創房地合一稅實施四年多來單月新高。
尤其台北之外房價單價在1、2、3字頭區段的首購型態產品更夯,而且台北高端住宅也有回溫跡象。雖今年前七個月六都交易數量仍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1.2%,但近期買氣旺盛推估,全年仍有機會挑戰30萬棟。
不過,房仲業者指出,第二季GDP負成長、國外疫情確診人數持續創高、中美衝突加深,未來局勢仍充滿著高度不確定性,房市不宜過度樂觀看待。

7. 美中競端優惠政策扶植半導體供應鏈
《本會8月5日訊息》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半導體產業成為地緣政治之下兵家必爭所在,美國積極扶植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之後,相繼提出CHIPS法案及AFA法案,補助美國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落實在地化建立先進製程產線。因此,台積電可望受惠之外,已經在美國設置營運據點的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及矽晶圓廠環球晶片亦可爭取相關補助,美國此舉目的是要將先進製程的半導體生產鏈在地化。
不過,在美國當地設置半導體廠的成本太高,美國所提出的補貼法案不太可能是永久的補助,台積電雖宣布前往美國設置5奈米12吋晶圓廠,但重申僅是意向,是否真正建廠,需要評估美國政府所給予的補助內容。
中國國務院4日提出針對半導體產業補貼方案,若在中國大陸當地設廠營運,就可以享有免徵或減徵企業所得稅率優惠。中國這次提出免徵或減徵企業所得稅率優惠,同樣也是要把半導體生產鏈在地化。
至於在中國設置半導體廠的風險目的,就是在於可能隨時面對來自美國貿易限制。再者,中國官方雖給予企業所得稅率減免優惠,但若以過去10年在中國大陸設半導體廠申請稅負減免優惠時綁手綁腳狀況來看,若要吸引國際大廠同樣不是件簡單之事。
美、中擴大補貼當地半導體產業,說明半導體業已成為地緣政治之下各國爭搶重大利益。業界認為,過去中國成立基金擴大補貼當地半導體廠,美國一直抱持反對意見,認為導致不公平不合理競爭。但是,美國現在為將半導體生產鏈在地化,同樣提出高額補貼法案,這將造成全球各國起而效尤,未來半導體產業競爭,除廠商之間比較技術外,需要比較背後國家補貼夠不夠多。
雖台灣也提出了對半導體產業的補貼,但相較美、中,台灣所提出的方案實在太小。然而,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擁有全球最大晶圓代工產能,也是全球最大封測代工生產重鎮,面對美、中都端出肥美牛肉,若不再提出較厚重的補助方案,在商言商,則將很難阻擋半導體廠出走前往美國或中國設廠投資。

8. 美國下半年度額外舉債計畫超過2兆美元
《本會8月5日訊息》美國財政部周一以聯邦政府不斷增加支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為理由,計畫下半年度額外舉債超過2兆美元籌措資金。
雖美國在4月到6月之間第三季度已經舉債2.75兆美元,創下歷年來季度舉債最高紀錄。
但依據美國財政部目前新的舉債計畫,在7月到9月之間第4季度將會舉債9,470億美元,創下歷年同一季度舉債規模新高紀錄,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為了挽救經濟,在同一季度中舉債5,300億美元,使得迄9月底止將結束的2020財政年度舉債金額高達4.5兆美元,是去年年度舉債1.28兆美元的三倍。
此外,財政部表示計畫在下個財政年度首季時,亦即從10月到12月之間再度舉債1.216兆美元,其中包括預計用來作為另一回合振興經濟方案提供所需要的1兆美元。
在舉債金額大增、稅收減少下,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2020年度聯邦預算赤字將飆升至3.7兆美元,勢必打破2009年度創下赤字1.4兆美元最高紀錄。

9. 今年政府舉債金額將達4438億元
《本會8月6日訊息》財政部蘇建榮5日直言,因應新冠疫情衝擊,在所得稅、貨物稅等稅收銳減下,政府投入大筆預算推動多項紓困、振興方案,估計今年整體稅收將較預算大減1200多億元,加上今年陸續通過紓困振興、前瞻建設追加等特別預算,估計今年政府舉債金額將達4438億元。
其中,紓困振特別預算約4200億元,從今年初至明年6月推動,加上前瞻建設特別預算約5100億元、戰機特別預算約2400億元,所幸今年受惠股巿熱絡,證交稅收入增加,以及非稅課收入,例如 5G頻譜標售金額超過1000億元,比原本之預算數目高出900億元;國有土地地上權招標,例如世貿三館地上權順利標脫,將會入帳320億元。
不過,今年稅收確定短徵,主要稅目包括所得稅、貨物稅等都因疫情等因素少於預算數目,推估稅收較原本之預算數目減少1200億元,使得今年舉債額度上看3、4000億元。
此外,近來地方政府為能提高財源,要求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蘇建榮表示,每年透過中央政府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大約每年較2011年時增加1000至1200億元撥給地方。至於《財劃法》,因考量前瞻建設等推動而暫緩。

10.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連續六跌並無通縮疑慮
《本會8月7日訊息》主計總處6日公佈七月國內物價變動,受到油價走低影響,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0.52%,是連續第六個月的下跌,跌幅稍有收斂。如果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之後,核心CPI則是上漲0.14%。不過,民眾較為有感的是「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所關心的17項民生物資,則是年增1.34%,為15個月以來的新高。
在各大主要類別中,交通及通訊類別年減5.09%,跌幅最大;教養娛樂類別年減1.94%,是103年三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其中娛樂費用項目大跌4.14%,更是創下126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表示,七月CPI受到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很大,國內油料費用下跌18.41%,對CPI指數之影響-0.51個百分點;燃氣價格下跌21.32%,對CPI指數之影響-0.09個百分點。此外,加上娛樂服務費用相關項目走跌,扣除上述三大項目,CPI屬於正成長。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同時指出,如果加計前面兩個項目,這三個項目對CPI之影響為-0.94%,如果排除這三個項目CPI幾乎維持正成長0.42%。
如果扣除蔬菜水果項目,CPI下跌0.5%,若再剔除能源之後,核心CPI則是年增0.14%。主計總處指出,CPI儘管連跌六個月,跌幅逐漸收歛,而且核心CPI從四月到七月都是呈現微幅上揚,代表需求正在回升之中。整體來看,主計總處認為,目前國內物價沒有通縮疑慮。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