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表示今年景氣面對保二挑戰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3-05-05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3年4月29日至5月5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國發會表示今年景氣面對保二挑戰
  《本會5月4日訊息》國發會3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個資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表示,近期景氣比預期差,景氣燈號已經連續五個月出現藍燈,各大預測機構也是下修今年經濟成長,今年面對保二挑戰,政府將提升公共建設執行至95%以上,以今年經濟成長達到2%為目標。
  國發會指出,原來預期年中存貨去化可以告一段落,但是現在可能延後一、兩個月,希望到第三季時告一段落,之後景氣可以開始復甦。國發會表示,近月出口表現沒那麼好,雖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曾升超過50,但近月又下降至50以下,今年經濟成長保二確實是個挑戰。
  至於經濟成長未來走勢,國發會認為是呈現U型之走勢,谷底將延續到第二季,第三季存貨已經大致去化,應會較好,希望可以保二。
  此外,主計總處則是表示,第一季經濟成長概估數值-3.02%,下跌幅度確實超乎預期;不過,因與上年同季之比較,基期較高,而導致今年第一季結果比較偏低。另一方面,出口將會緩步回溫預計落在第三季,雖經濟成長與對外貿易有很大關係,不敢保證是否落在2%到1%中間,但對全年經濟成長的預測保二仍有信心。
  至於台灣物價上漲將控制在一定範圍,2%上下,各大機關預測今年經濟成長也在2%上下,停滯膨脹是在物價持續上漲且經濟沒有成長時才會發生,目前來看尚不至於停滯膨脹。

2. 今年出口嚴重衰退經濟成長恐難保2
  《本會4月29日訊息》主計總處28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概估負3.02%,不但較二月預測之數值大減1.82個百分點,創下近十四年新低,而且為金融海嘯以來之最差,即使第一季民間消費成長,仍抵不過出口衰退衝擊,若第二、三、四季預測不變,恐將拖累今年GDP下修降至1.67%,陷入「保二」困境。
  主計總處表示,由於全球終端需求疲軟,出口嚴重衰退,以及廠商庫存去化難以消化,目前經濟確實呈現下挫情勢,進入景氣收縮期間。
  不過,主計總處指出,目前民間消費強勁,如果計入普發現金及特別預算效益可以多出0.35%至0.45%,仍有機會達大2.0%以上。
  主計總處分析,目前景氣「外冷內溫」,與金融海嘯之狀況明顯不同,第一季外需衰弱造成輸出疲軟,相對內需、民間消費強勁。亦即金融海嘯時期除出口很弱,各大部門同步衰退,不僅外需急凍、民間投資急劇下降,而且民間消費也被拖累,雖此次固定投資受到影響,但不如金融海嘯時期明顯減幅。
  在第一季GDP數據中,備受矚目的是出口表現。主計總處表示,出口為台灣的經濟命脈,由於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存,終端需求持續疲軟,加上產業調節庫存,抑制台灣外貿動能,第一季按美元計價之商品出口較上年同季之數字大減19.17%,三角貿易及航運服務持續縮減。
  主計總處指出,去年上半年出口很好、下半年轉差,今年出口是在偏高基期因素之下,幸而很多預測機構認為庫存調整即將陸續結束,全球貿易動能有望恢復,所以不用對第四季之出口過分悲觀。
  不過,元大寶華同日發表「2023年下半年台灣景氣難見春燕?」專題報告指出:台灣內有製造業庫存去化不順,外有貨幣政策緊縮、中國大陸解封紅利不如預期等挑戰,景氣復甦力道微弱。亦即目前國內景氣尚未落底,就算景氣落底,也不代表未來能夠出現V型復甦,經濟可能呈現外界所不願樂見的U型或L型復甦,不僅感受不到春暖花開,甚至可能深感春寒料峭。

3. 日本銀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承諾檢討評估
  《本會4月29日訊息》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中央銀行28日公布將檢視評估長期實施的貨幣寬鬆政策,目前仍然持續維持已經實施10年應該為日本經濟帶來關鍵的提振效果這項政策。
  日本央行在為期2天決策會議後公布聲明指出:「央行已決定針對貨幣政策進行廣泛的評估檢討,需要耗時一年到一年半時間」。亦即在短期內,日本央行將會持續維持負利率,也不調整10年期公債殖利率波動區間。
  日本央行標誌性超寬鬆貨幣政策是前任總裁黑田東彥所一手打造,曾經是經濟學教授的植田和男本月上旬接任央行總裁,此對植田和男而言,放棄貨幣寬鬆政策將會是個棘手的權衡難題,既要面對讓央行政策正常的壓力,也要儘可能地降低對經濟的衝擊,預期不會做出重大政策變革。
  自從2022年初以來日圓匯率一直走貶,原因在於日本央行貨幣政策,與世界各國的積極升息,藉以對抗通膨趨勢背道而馳。
  2022年4月迄今,雖日本每月通膨年增都超過央行設定的2%目標,但日本央行主張,通膨年增上揚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等暫時的因素相關。植田和男總裁之前曾說,目前日本央行立場是「適當」的,同時警告由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貿然採取行動可能帶來風險。

4. 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占GDP比重上升10年經濟成長優於南韓
  《本會4月30日訊息》經濟部30日發表目前經濟情勢概況報告,針對台韓雙方近年經濟情勢發展進行比較分析,雖南韓與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結構,均是極為類似,但近十年來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達到3.2%,已優於南韓的2.6%,關鍵因素包含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之比重上升,以及製造業各業別成長力道高於南韓。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台韓均是以出口為導向國家,製造業地位舉足輕重,觀察兩國產業結構變化可以發現,去年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占GDP之比重34.2%,較二○一三年之數值增加5.1%,南韓比重則是25.6%、減少2.2%,兩國呈現相反趨勢。
  在製造業主要業別中,其中電子及精密儀器業、化學與藥品及橡塑膠業、基本金屬業、金屬製品業、機械設備業及運輸設備業等行業,南韓近十年來平均成長力道,普遍低於台灣,造成南韓整體製造業十年平均成長僅有2.8%,遜於台灣5.5%。
  若就出口市場觀察,雖中港、美國同為台韓前兩大出口市場,但台灣對兩大主要市場的出口增幅皆是優於南韓,去年我方對兩大市場的出口占比,合計54.5%,遠高於南韓的42.9%。
  台灣與南韓對中港之出口,均以電子零組件為主,其次則為資通與視聽產品及化學品等;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占比去年9.3%位居第一,連續三年超越南韓;南韓自2016年起因手機、家電與汽車等貨品遭到中國大陸扶持本土業者,而市占逐年萎縮,去年滑落降至7.7%位居第二。
  若就出口產品分析,台灣對美國之出口以資通與視聽產品為最大,去年占比高達36.1%;南韓則是以汽機車占27.6%為最多。觀察台韓在美國進口之市場占比,台灣自2019年起受惠供應鏈重組,市占率逐年攀升,與南韓之差距逐漸縮小,台灣去年市場占比升至2.8%,排名升至第八,上升四名;雖南韓市場占比亦漸增加,去年達到3.6%,但排名卻被越南超越,掉至第七。

5. G7達成AI五大監管原則共識
  《本會5月1日訊息》七大工業國家(G7)4月29日在日本結束為期兩天的部長層級會議,特別針對最近以來正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AI)產業商討監管政策,同意提倡推動「有利的環境,負責的AI應用」,亦即在鼓勵AI研發的同時,加強各項風險控管,使得外界將其之視為G7打算先行訂定與AI生態相關的國際標準。
  G7各國數位部長在日本群馬縣高崎市所舉行的會議結束後,發表共同聲明表示:「隨著生成式AI技術應用逐漸涵蓋各國不同產業,我們應該儘快探討這類技術所帶來的商機與挑戰,促進AI產業安全與信任。」
  自從2022年底ChatGPT開始問世以來,全球AI產業急速發展,雖有利經濟成長,但帶來許多潛在風險,例如:隱私爭議與AI技術濫用。這段期間,各國政府對AI的政策立場與法規進展不一,例如:歐盟上周已經針對新的AI法草案達成初步共識,而且歐盟執委會宣稱在今年年底前將會達成協議。
  這次會議讓G7各國對AI政策達成初步共識,就是「共同建立開放有利的環境,推動負責的AI創新」。此外,G7各國於會後聲明稿中提出AI監管五大原則,包括法治、正當程序、民主、尊重人權、利用創新機會。
  再者,這次會議主辦國家日本也在會中提出「數據信任及自由流動」構想。G7各國同意加快腳步落實這個構想,因為數據自由流動「有助全球經濟成長」,但是各國政府必須有效防止AI侵犯個人及企業隱私、安全,始能建立社會大眾對數據的信任。為了落實「數據信任及自由流動」,日本政府提議,建立共同平台提供企業查詢各國數位法規。
  另一方面, G7各國也提出了加強網路監管及強化數位基礎建設計畫,除了加強合作應變網路癱瘓、防止網路監控侵犯人權、保護包括版權在內智慧財權及杜絕假消息之外,將會協助開發中國家建立安全網路基礎建設,合作興建海底電纜。
  日本預定於今年5月底在廣島舉行G7高峰會議,屆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與各國元首討論AI產業規範。

6. 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研發門檻降至60億元
  《本會5月2日訊息》在財政部讓步下,有號稱史上最大投抵優惠「台版晶片法案」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相關子法1日預告一個月,其中研究發展費用門檻降至60億元,經濟部同步展開產業界說明會,力拚自明年起提供企業申請適用。
  此項對國內進行技術創新,而且位居國際性供應鏈關鍵地位,同時符合適用條件之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投資抵減。至於前瞻創新研發投抵部分,只要在同一課稅年度內研究發展費用達到60億元、研發密度6%、而且在當年度有效稅率超過12%關鍵產業公司,即可在當年度適用研發支出抵減25%。
  購置用於先進製程設備投抵部分,除了需要符合研究發展費用門檻之外,購置設備支出金額必須達到100億元以上、而且限於境內投資才能在當年度以支出金額5%來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支出金額並無上限。單項投資抵減抵減上限為在當年度應納營所稅30%,兩者合計抵減上限規定為在當年度應納營所稅50%。
  財政部表示,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主要是在強化台灣產業在國際的競爭,讓居於國際性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能夠得到相關租稅獎勵,財經兩部一直密切研商子法,並就量化條件達成共識。
  經濟部表示,未來適用產業不限半導體產業,光學產業龍頭、儲能電力大廠等都能適用,未來經濟部工業局將會召集官員與學者組成審查小組,審查企業是否符合「全球關鍵地位」,以及購置設備是否符合「先進設備」定義。若判定符合研發費用門檻業者購置設備不符合先進設備時,仍可使用產創第10條之1;但是,如果業者已經申請且核准適用先進製程規定投資抵減,在當年度「全部」購置機器及設備支出不可申請產創第10條之1或其他機器或設備投資所得稅優惠。

7. 台灣4月PMI創下編制以來次低僅有42.8
  《本會5月3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公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僅有42.8月減4.5,連續二個月緊縮,創下創編以來次低紀錄,僅高於1月的40.4,顯示景氣乍暖還寒,製造業者咬緊牙關度過谷底,內需產業則是在回溫中找路。
  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4月台灣PMI大跌包括幾項因素,一是4月拉貨力道不如往年,經季調後新增訂單已經連續二個月緊縮,指數續跌3.9至40.6;二是4月電價調整,部分已接訂單業者,趕在3月生產完成,經季調後生產指數中斷連續二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大跌13.5至38.5。在六大產業中,則有五大產業回報,未來六個月展望呈現緊縮,廠商過度悲觀十分明顯。
  中經院指出,由於所有對景氣不利的事件同時發生,包括:升息、原材物料價格回跌、美國景氣雜音,加上兩岸關係、中國大陸復甦趨緩,還有台積電法說會、歐洲罷工、平均地權條例與電價調漲等,這些均是改變廠商對前景的預期及採購政策。
  至於以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景氣熱度,其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反映4月指數則是續揚2.6至55.8,雖連續六個月擴張,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中經院分析,非製造業持續景氣擴張,以及今年4月已有十個月高於50擴張,「連續十個月呈現擴張是三年以來疫情期間少見的現象」。其中,構成MNI指數,多數較3月之數據上升,回穩趨勢頗為明顯。
  但是,非製造業對未來六個月之展望,在NMI八大產業中,五大產業回報「未來六個月展望」呈現緊縮;其中,營造暨不動產業受制多重市場因素特別低迷,其悲觀指數僅有25.8,批發業31.9、金融保險業38.8,皆對下半年景氣表示不太樂觀。

8. 國際貨幣基金上調亞洲經濟成長率增至4.6%
  《本會5月3日訊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考量中國大陸及印度復甦將會提振亞洲區域經濟成長,2日調升2023年亞洲經濟增長預測0.3個百分點至4.6%。IMF在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亞太地區將是2023年最具有活力的世界主要地區。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和印度今年預估分別增長5.2%和5.9%,是推動亞洲經濟成長的力道,亞洲其他地區預計今年也將觸底反彈。其中,IMF調升馬來西亞GDP增長至4.5%,菲律賓至6%。
  IMF強調,中國大陸經濟重新開放對此一地區的復甦至關重要,其對亞洲經濟的溢出效應,主要體現消費和服務業需求,而非投資方面。報告同時指出,與其他地區之狀況一樣,內需將是2023年亞洲經濟最大成長動力。繼2022年增長3.8%後,今年亞洲經濟預計增長4.6%,較IMF去年10月預測的4.3%上調0.3個百分點。IMF預估,今年亞洲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約為70%。
  不過,IMF同時警告,目前西方銀行業仍存在著風險,亞洲地區容易受到金融環境收緊,以及資產突然無序重新定價影響,尤其負債較高企業和家庭,必須特別注意。
  另一方面,IMF警告經濟前景仍面臨著風險,包括通膨黏性高於預期、全球需求放緩,以及歐美銀行業者壓力衝擊,將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將2024年亞洲經濟成長的預測調降0.2個百分點至4.4%。
  IMF同時表示,由於內需強勁等因素,通膨可能居高不下,敦促除了日本和中國大陸之外亞洲各國央行,保持緊縮貨幣政策藉以降低通膨,並且提出警告,如果未能將通膨的年增降至目標以下,可能將會付出代價,甚至將過去維持寬鬆貨幣環境產生的作用全數抵銷。若在短期內收緊政策力道不足,則日後將需要不成比例的更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藉以避免高度通膨變得根深蒂固,進而導致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經濟萎縮。

9. 投資青年就業方案2.0導向六大核心產業
  《本會5月5日訊息》行政院院會4日通過「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2023-2026年)」,規劃投入160億元,集結11部會之力解決80萬名青年就業問題,不僅規劃4年導入3.8萬青年進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領域,也將針對資通訊、AI、半導體三大領域未來需求調整大專院校重點科系、預計4年擴大1.29萬個招生名額,希望解決「缺才、缺工、青年低薪」三大問題。
  行政院表示,勞動部於2019年至2022年所推動的「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一期」,使得2022年15歲至29歲青年失業率8.38%,較2009年爆發金融海嘯的10.76%為低。在第二期方案中,統合11部會資源,提出5大目標、12項策略、48項措施,預計投入160億元,掌握產業發展重點,同時正視外界所關心的「職涯發展」、「人力供需」、「青年失業」、「青年薪資」及「非典就業」等5項青年就業核心議題,計畫即刻正式啟動。
  勞動部更進一步說明,第二期計畫將會納入數位部、國科會,以及配合金融科技(FinTech)亟需人才,首度攜手金管會,擴大預算規模達到160億元,協助青年就業人數由75萬人增加為80萬人。
  此外,為能解決供需失調問題,教育部將會利用4年調整重點科系、朝向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領域,其中特別針對資通訊、AI、半導體三大領域,透過調整科系招生名額、提升或調整目前系所教學內容(例如將現行的機械科系逐步轉型成為智慧機械),增強大專特定學門、預計4年擴大1.29萬個招生名額。
  依據統計顯示,目前7成青年偏好投入服務業,相對製造業每年職缺又為全部行業最多,去年提供7.7萬個職缺。勞動部表示,將會從需求確認產業政策的優先順序,透過協助青年進入重點性產業、產業新尖兵計畫、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等訓練計畫,以及與其他僱用獎助,將人力資源調整導入至重點發展產業,解決產業缺才。
  另一方面,青年初次尋職所遭遇的困難,其中6成面對經歷不足、55.0%不知自己適合哪些工作、40.8%技能不足問題。勞動部表示,將會透過大專青年預聘計畫、初次尋職青年就業協助、青年值得好評計畫,透過推動能力鑑定,協助青年累積專業技能、找到職涯發展方向順利就業、穩定留在職場,成為國家永續發展與變革創新動力。

10. 美國聯準會利率升息1碼達近16年來最高
  《本會5月5日訊息》(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3日專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美東時間3日公布調高利率1碼,同時暗示1980年代以來最迅猛的升息循環於下半年度中難以降息。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之連續10度決議升息,讓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調高1碼(0.25個百分點),已達到2007年夏季近16年以來最高的5%至5.25%;不過,美國在2007年不久後接著爆發次級房貸危機。
  美國聯準會為能壓制通貨膨脹,自去年3月起積極升息,如今政策利率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趨近於零的水準比較,提高5個百分點。在政策聲明中指出,為讓通膨率回歸目標2%,Fed將貨幣政策緊縮累積的效應性、影響經濟活動的遞延性,以及通膨、金融情勢列入考量,決定政策需要緊縮多少是適當的。
  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雖在會後記者會中說明,政策聲明措詞提出「顯著變化」,但鮑爾在記者會中不願鬆口6月不會升息,僅有重申經濟數據是聯準會決策的依歸。
  鮑爾表示,今年降息「並不在我們預測中」,同時提到降息前提是通膨降溫要比聯準會預期快,重申抗通膨決心、淡化降息預期心理。
  在聯準會積極升息下,美國物價漲勢去年夏季衝上40年高點之後,雖呈現逐步下滑,但仍遠高於聯準會目標2%。聯準會較偏好參考、剔除波動較大食品與能源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物價指數3月年增4.6%,已低於去年9月的5.2%。鮑爾同時認為,通膨回歸2%需要「一段時間」,而且不會呈現平穩過程。
  此外,聯準會聲明重申,美國銀行體系「健全堅韌」。鮑爾指出,自從3月以來,美國銀行體系朝向「廣泛改善」狀況。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