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連續四黑進入下滑周期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3-01-13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3年1月7日至1月13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出口連續四黑進入下滑周期
  《本會1月8日訊息》財政部7日公布2022年12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單月進、出口各為309.5億美元和357.5億美元,年減11.4%和12.1%,同步創下20個月最差表現,而且雙雙持續向下趨勢。
  此外,依據財政部統計資料,2022年全年出口4,795.2億美元、年增7.4%;進口4,276億美元、年增11.9%;出超519.2億美元、年減124.9億美元、減幅19.4%,創下12年以來最大減幅。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上月出口貨品延續11月走勢,全面下滑,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與視聽產品兩大出口主力,同時進入下滑周期;其中,電子零組件因客戶端庫存調整,加上中國大陸疫情衝擊,積體電路拉貨力道下降,而使得電子零組件出口年減1.4%,進口也連五月走軟,年減22.6%,創下13年九個月最差表現。至於資通因消費電子產品市況表現不佳,雖網通產品需求尚在,但出口仍然年減10.7%,表現也是2016年以來最弱。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2022年出口在第二季達高峰之後,受到國際市場鬆動,加上傳產前景不明,出口張力由強轉弱,並且從第四季起轉入下行軌道。其中,需要注意兩大觀點,一是2022年第四季出口實際減幅比主計處之估值更深,而且落差金額達到58億美元;其次則是近七年來首度重演「旺季不旺」場景,亦即下半年出口低於上半年。
  相較亞洲其他國家,台灣2022年出口成長7.4%,表現算是「中規中矩」,雖低於新加坡的14.8%和中國大陸的9%,但高於韓國的6.1%,更遠優於香港的衰退0.7%和日本的衰退0.2%,在亞洲四條小龍中排名第二。
  其次,觀察五大市場,依據財政部統計,2022年對中國大陸出口年減3.8%,是唯一衰退的地區,至於對東協、日本、美國和歐洲出口,規模都創新高。財政部統計2022年全年出口4,795.2億美元、年增7.4%;進口4,276億美元、年增11.9%;出超519.2億美元、年減124.9億美元、減幅19.4%,創12年來最大減幅。
  針對今年首季出口展望,財政部指出,主計處估值年減5.5%,2月中下旬會再修正,目前來看可能會再下調。至於1月出口受到全球雜音仍多(例如美光和三星下修獲利)、半導體在內的產業鏈之庫存調整尚未結束、中國大陸疫情可能再顯高峰、訂單減少遞延效應和春節十天連休,加上工作時間減少等因素衝擊,預估出口值介於304億美元至320億美元,年減可能高達20%~24%。

2. 台灣去年通膨14年新高達到2.95%
  《本會1月7日訊息》主計總處6日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22年12月CPI年增率(通膨率)較上月上漲0.16%、較上年同月上漲2.71%,仍在3%之內。不過,受到水果、油料和房租價格上漲,以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全年通膨率則為2.95%,創下14年以來新高,。
  主計總處每月調查食、衣、住、行、育、樂等368項消費產品價格變化,2022年初以來,由於俄烏戰爭爆發,使得原油、小麥、玉米等國際農工原料價高漲,加上我方原料依賴進口,輸入成本升隨之上揚,門窗設備、汽油、外食等費用扶搖直上,連續五個月(2022年2~7月)將通膨率推升至3%以上,至8月時通膨壓力趨緩。
  主計總處表示,2022年12月通膨率較上年同月上升,其原因是在外食、蔬菜、肉類、水產、蛋類、房租、家庭用品、油料及娛樂服務等費用上漲。不過,水果與通訊設備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則上漲2.77%,再剔除能源之後,核心CPI上漲2.71%。
  至於2022年通膨率2.95%,主計總處表示,創下14年以來新高,上次高點是2008年的3.52%。其中,受到天候影響,全年通膨率影響較大的是水果漲幅1成以上,同時房租、油料也是影響CPI漲幅擴大原因。此外,俄烏戰爭更是影響全年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2022年12月份生產者物價總指數(PPI),較上月下跌1.76%,較上年同月上漲6.42%,全年平均上漲10.53%;12月份躉售物價指數(WPI),較上月下跌2.51%,較上年同月上漲7.14%,全年則是受到進口、農工原料價格影響,平均上漲12.43%,躉售物價創下1980年以來42年新高。

3. 立法院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租稅優惠增修條文
  《本會1月8日訊息》立法院會7日三讀通過修訂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未來半導體、5G、電動車等技術創新、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其研發費用25%及購置先進製程全新機器等支出5%,皆可抵減當年營所稅額。其中,第72條條文明定,此次修正條文施行期間自民國112年1月1日起至118年12月31日止。由於產業創新條例及其他法律均有相關投資抵減規定,第10條之2條文規範,上述2者合計抵減總額,以不得超過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的50%為限。
  此外,為能賦予產業適當緩衝期間,此次修法明定有效稅率達到一定比率,112年度有效稅率的比率訂為12%,113年度則為15%;但是保留彈性,113年度得予審酌國際間施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將可報行政院核定調整為12%。
  此次修訂係按行政院去年11月17日通過修訂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修正草案,提供史上最高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希望藉此促進下一世代關鍵產業與技術持續深耕台灣,讓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整體產業鏈韌性及國際競爭力優勢,藉此對台灣的經濟及國家安全有所實質助益。該項草案函請立法院審議。
  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去年12月12日聯席審查草案,經朝野黨團協商,均照行政院提案。

4. 財政部解釋稅收超徵原因
  《本會1月9日訊息》行政院指出,超徵稅收乃是因為經濟成長表現出色,遭到各方抨擊; 8日財政部以營利事業所得稅為實例,說明為何有稅收超徵的情形。
  依據財政部說明,111年度截至11月底全國賦稅收入實徵淨額新臺幣(下同)3兆797億元,較預算數2兆7,243億元增加3,554億元(達成率113%),全年度稅課收入可望高於預算數4,500億元,稅收優於預期8成來自營利事業所得稅(下稱營所稅)。由於營所稅屬於落後申報,111年度營所稅稅收是反映110年度營利事業之獲利成果,因此111年度營所稅稅收估測基礎,為前一年度(110年度)的營利事業所得情形。
  財政部表示,110年從4月至8月編列111年度營所稅稅收之時,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10年度預測經濟成長5.46%、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110年度第1季獲利成長176.89%,因為考量全國疫情警戒已提升至第三級,疫情警戒期間經濟景氣預估不宜過度樂觀,加上全球經濟情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以及109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第1季負20.22%,全年為正21.58%的經驗。
  財政部指出,經審慎評估後,未將上市、櫃公司預期獲利情形納入考量,而且採用中央銀行預測110年度經濟成長5.08%編列。不過,行政院主計總處之後公布110年度實際經濟成長6.53%、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110年度實際獲利成長達到72.17%,導致營所稅111年度截至11月實徵數達到1兆138億元,提前達成預算數目標。
  財政部更進一步表示,為期稅收估測更加貼近實際,財政部刻正以營業稅為實例,研議運用智慧系統建立中央政府稅課收入估測模型,持續掌握最新經濟情勢及稅收估測相關因素,以及參考相關稅目申報繳稅情形等,作為稅收編列參考資訊,以提升稅收預算編列之準確。

5.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9成國家通膨53國面臨飢荒
  《本會1月10日訊息》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因為全球暖化所引起的乾旱與俄烏戰爭因素影響,造成全球通膨與物價上漲,民眾對食品與能源的購買能力下降,超過7100萬人陷入貧困。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由於2022年糧食價格比2021年的平均價格提高15%,穀物和植物油價格更是創歷史新高。糧農組織指出,因為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是全球小麥與穀物的主要出口國家,許多主食更接近價格的歷史新高,其中影響較大的地區是非洲、中東與亞洲,居高不下糧食價格,讓因旱災而鬧糧荒的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東非國家前景雪上加霜。
  此外,依據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報告,2022年下半年度全球幾乎所有低、中收入國家均都陷入通膨狀況,其中9成中、低收入國家和高等收入國家通貨膨脹皆都超過5%,更有許多國家通膨上看兩位數字,8成高等收入國家受到食品價格通膨狀況,53個國家和地區正面臨著嚴重糧荒,如今因飢荒而需要緊急援助人數可能會攀升到2.22億人。

6. 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
  《本會1月11日訊息》立法院會10日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祭出5記重拳遏止炒房,炒房行為最高課處5,000萬元;同時,增訂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未來私法人購屋應該檢具使用計畫,並經內政部許可,而且5年之內不得辦理出售,避免投資炒作住宅。
  內政部表示,雖此次修法主要目的是為打擊炒房,健全房市交易秩序,但不會影響市場正常交易;若就長期而言,將有助於引導市場回歸穩健發展。其中,受到矚目的是,針對私法人購買宿舍、參與或實施都更危老,申請書表予以簡化,內政部受理私法人申請需經許可案件,以7個工作天完成審查為原則。打擊炒房祭出重罰規範母法經總統公布後即刻生效;但是,攸關禁預售屋換約、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等5項子法,預計3個月完成公告,由行政院公布後上路。
  內政部強調,私法人購買住宅參與或實施都更危老等「需經內政部許可」項目,於授權辦法中明訂審查標準,基於資料保護原則,審查之後不會公告相關訊息。此外,針對部分都更危老整合階段因實務需求而需移轉案件,在制定授權辦法時邀請各界研商,以不影響私法人經營或推動都更危老整合效率及時程為原則。
  內政部表示,此次修法共有五大重點,包括:
  一、限制換約轉售:簽訂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後,買受人除了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符合內政部公告特殊情形之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50萬至300萬元。
  二、重罰炒作行為:明確規範若有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將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100萬至5,000萬元。
  三、建立檢舉獎金制度:民眾對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行為,可檢具事證向地方政府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四、建立私法人購買住宅採許可制:私法人購買住宅將依其取得之必要性及正當性,分為「免經許可」及「需經內政部許可」2類;其中,「需經內政部許可」,將受取得後5年之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之限制,以防杜藉其後續變相轉作短期炒作。
  五、解約申報登錄: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30日內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數處罰3萬至15萬元。

7. 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法最快明年開徵碳費
  《本會1月11日訊息》立法院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其中,最重要是新法建立碳足跡核算標示及分級標示,因應減碳趨勢。此外,因應國際碳關稅趨勢,為能避免碳洩漏,事業進口經主管機關公告產品時,需要申報產品碳排放量,並依排碳差額繳交減量額度。
  此外,將依國際先例,政府可分階段課徵「碳費」,徵收對象也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能有效減排且達指定目標者,適用優惠費率。碳費徵收最快2024年上路,其中直接排碳大戶約287家,高用電量間接排碳大戶約250家,都將首當其衝。
  另一方面,條文也明訂事業及政府可提出自願減量專案,並可申請帳戶,可將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者拍賣。
  亦即新法明訂,為能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可分階段徵收碳費,針對直接排放源,依據其排放量逕向排放源所有人徵收;間接排放源則依使用電力間接排放量,逕向排放源所有人徵收。未來如何徵收、徵收方式及對象,都會在子法中訂定,預計半年內完成。
  至於徵收碳費,將挹注中央主管機關成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基金用途將會包含補助獎勵事業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補助地方政府及機關執行排放源檢查業務等。

8. 稅收超徵歷史新高2022年創下4950億元
  《本會1月11日訊息》財政部10日公布最新稅收統計顯示,2022年稅收實徵淨額3兆2,19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而且全年也較預算數超徵4,950億元,更是史上最大超徵額。
  財政部指出,2021年因為資金寬鬆,航運、鋼鐵及元宇宙等題材發酵,日均成交值達到4,613億元,導致證交稅全國實徵數達到2,754億元,較預算數增加1,554億元,增加129.5%。反觀2022年股市全年日均量僅有2.885億元,反映在證交稅實徵淨額上,全年實徵淨額僅有1,756億元,減少998億元,創下歷史最大減額。雖年減36.6%,而且較預算數短少13億元,是自2002年以來20年最慘衰退幅度,但1,756億元仍然是歷年次高之水準。
  至於2023年證交稅預算,財政部指出,受到俄烏戰事、升息和封控等三大因素影響,目前初編金額1,546億元,設算日均量2,640億元,預算金額比2022年的達成數還低,反映對未來股市的有些不確定性。
  財政部指出,2022年僅有三大稅收未達預算數,除證交稅短徵13億元外,貨物稅少於預算數 319億元、土增稅則少116億元,達成率不到9成。其中,貨物稅是受政策減稅(例如水泥、遊戲)影響,加上俄烏戰事造成汽車供應鏈結受阻;土增稅是受央行升息和經濟干擾,加上大額稅款案件減少,僅徵930億元,是2019年以來的首度低於千億元。
  財政部統計,土增稅自2022年起徵收件數57.52萬件,較2021年減少9萬件、年減13.5%;實徵淨額930億元,較2021年減少170億元、年減15.4%。
  至於2022年實徵淨額達標稅目包括:遺產稅、特銷稅、營所稅、贈與稅、期交稅、印花稅、綜所稅、營業稅、關稅、房屋稅、地價稅、菸酒稅、牌照稅及娛樂稅。其中,高出金額較多的是營所稅2,943億元、綜所稅1,208億元和營業稅 752億元。
  此外,創下新高稅收則有關稅、營所稅、綜所稅、遺產稅、菸酒稅、營業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和總稅收,超徵4950億元更是創下史上最高。

9. 世界銀行下修2023年全球成長預測降至1.7%
  《本會1月12日訊息》世界銀行11日在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因為通膨居高不下、利率上升、投資減少、烏俄戰爭、中國大陸疫情干擾與該國房市疲軟,全球可能陷入衰退,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自去年六月預測的3.0%猛降至1.7%;同時,將2024年全球成長預估由3.0%降至2.7%。
  世銀對今年全球成長1.7%的預測,是近30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倒數第三,僅次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也意味著今年全球經濟僅能勉強避開衰退。
  依據世銀報告,將全球主要經濟體今年的成長預估全面調降;其中,最大經濟體美國由2.4%大砍至0.5%,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由5.2%下降至4.3%,日本由1.3%下修至1.0%,歐洲和中亞由1.5%調降至0.1%。
  世銀指出,全球央行貨幣緊縮政策也許在馴服通膨上是必要的,卻又導致全球金融狀況惡化,嚴重拖累經濟活動,美國、歐元區和中國大陸經濟都是經歷一段時間明顯疲軟,其所產生的影響加劇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困境。尤其是中國大陸超乎預期的重新開放,讓其經濟復甦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一旦重新開放導致疫情爆發,加重醫療部門負擔和重創信心,將會延遲經濟復甦;此外,加上中國大陸家庭、企業和決策人士對疫情演變將如何回應,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世銀同時警告︰中國大陸是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變數,由於其經濟規模大到足以提升全球供需,若中國大陸持續對全球的需求加大壓力,進而推升大宗商品價格,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週期恐將拖延更久。

10. 去年三分之一廠商貢獻出口總值近半
  《本會1月13日訊息》財政部12日公布統計通報,更進一步分析國內出口廠商成長情形。依據統計通報顯示,雖去年第4季出口年減8.6%,但全年出口規模4,795億美元則是創下新高,年增7.4%;其中,約有2萬家廠商出口年增皆在二成以上,占比約為三分之一,貢獻出口金額接近一半,平均每家出口1,105萬美元。
  財政部指出,雖去年下半年度開始全球景氣因受到通膨、升息壓力,而逐漸進入收縮週期,但受惠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需求,帶動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升,使得台灣上半年度出口大幅擴增,導致全年出口總值創新紀錄。
  依據資料統計,去年約有7.2萬家廠商逕向海關申報貨物輸出,如果挑選最近兩年,皆有出口的6萬家計算個別廠商之年增率,其中出口年增率二成以上廠商約有2萬餘家,共計貢獻出口金額2,211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46%。
  若再以出口年增7.4%為分界,財政部指出,其中共計2.5萬家年增率超過7.4%,占比約有四成,平均每家出口1,136萬美元,優於整體800萬美元,也較低於出口平均年增率廠商(565萬美元)高出一倍。
  若從貨品類別觀察,財政部表示,主要貨品家數結構普遍與整體出口之結構一致,亦即負成長家數略微多於正成長或持平者,但示若從對應出口金額比重多寡觀察,仍可概略判斷貨品外銷表現。
  例如: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約有四分之三來自正成長或持平者廠商貢獻,與去年電子零組件年增16.4%且金額達到空前水準之相互呼應,其他規模值創新高貨類包括:資通與視聽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化學品、運輸工具,皆有六至八成出口金額來自正成長或持平者廠商。
  相對礦產品受到國際原油價格較2021年大幅上漲支撐國內石油煉製業者外銷,出口年增二成以上廠商,其金額占比85.5%位居各類貨品之冠;隨著疫情紅利漸失、面板跌價而外銷衰退27.2%的光學器材,減幅逾二成廠商金額占比(55.3%)則遠高於其他貨品。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