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訂定2030年淨零轉型目標及行動預估創造產值5.9兆元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2-12-30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2年12月24日至12月30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國發會訂定2030年淨零轉型目標及行動預估創造產值5.9兆元
  《本會12月29日訊息》國發會28日召開「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記者會公布,將會透過12項關鍵戰略技術,訂定2030年減碳量占比2005年基期減少24%±1%目標,預估2023至2030年投入4兆元、創造產值5.9兆元。再者,則是訂定2030年發電占比也調整為燃氣50%、再生能源27%至30%、燃煤20%,逐步降低能源依賴。
  國發會在記者會中表示,透過推動12項關鍵戰略,除了可以減少7,200至7,600萬噸碳排放量,相當2020年29%碳排放量,預估2023年至2030年可以帶動民間投資超過4兆元、創造5.9兆產值,以及提供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將有助於國內形成光電、風電、電動車輛、儲能等四大供應生態體系。此外,在推動節能上,政府將會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家戶與商業設備汰換與導入能源管理系統,預估可以擴大5,500億元相關產值。
  國發會指出,透過「12項關鍵戰略」,透過再生能源最大化積極節能行動與鼓勵企業投入減碳行動,以及推動運具電動化促成產業減碳及生活轉型,期在2030年達最大減碳成果。
  依據最新規劃,2030年燃氣50%不變、綠電占比將上升至27%至30%、燃煤降至20%。同時,加速發展更多新型能源項目,在2050年時新增燃氫將會達到9至12%。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部負責光電及風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等五大項目。其中,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方面,經濟部規劃裝置容量大幅增加,將會從2020年9.6GW成長至2030年45.46至46.12GW,包括離岸風電13.1GW、太陽光電31GW,希望透過風光電能滿足電力供應;氫能訂出2025年發電裝置容量91MW,2030年891MW、2050年7300MW,建立氫能混燒及專燒運維技術;前瞻能源方面,則是針對生質能源預估2030年減少碳量達到218至400萬噸。至於節能方面,訂出節電345.7億度,搭配運具電動化,逐步降低排碳量。

2. 工業生產指數連三黑12月恐將續弱
  《本會12月24日訊息》經濟部23日公布最新工業生產指數,11月工業生產指數130.30,雖創下歷年同月次高,但卻又呈現年減4.93%,寫下連續三個月衰退,尤其製造業年減5.26%、同為連續三個月衰退。
  經濟部表示,除了去年偏高基期因素,全球經濟受到通膨、升息影響,終端市場需求下滑及產業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導致呈現連黑狀況。
  不過,資訊電子產業仍然帶來佳音,電子零組配件業生產指數增至173.59,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02%,連續第二個月成長;其中,積體電路業因受惠5G、高效能運算等晶片接單熱絡,帶動12吋晶圓代工生產上揚,生產指數來到221.09、年增13.25%,連續37個月成長;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因雲端資料服務持續擴展及缺料問題緩解,加上廠商擴增國內產能,生產指數215.18同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4.80%,連續第34個月成長。
  在傳統產業中,因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不佳,終端消費需求疲弱,以及產業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業者採取減產調節產能,導致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減25.87%、21.86%,同為連續12個月衰退。再者,雖機械設備業廠商設備投資意願低落,但半導體生產設備受惠主要國家競相擴充產能續呈增產,抵銷部分減幅,指數年減13.68%,連續七個月衰退。不過,汽車及其零件業因為農曆年前購車旺季提前,車商加碼促銷推升買氣,以及多款新車上市熱銷增產,指數115.68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6.03%,連續六個月成長。
  此外,經濟部統計處預測第四季製造業生產指數131.52至132.86,年減5.5%至6.4%,也將呈現翻黑。另一方面,經濟部統計處認為,即便受到國際黑天鵝情勢與高基期因素影響,全年仍是保持年增,預估2022年製造業生產指數134.97%至135.31%,年增0.8%至年增1.1%。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表示,5G應用、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等晶片需求續呈成長,加上農曆春節前備貨需求將會陸續釋出,雖可望挹注製造業生產量能,但全球經濟仍面對著通膨及升息壓力,以及俄烏戰爭衝突和美中科技戰火等變數干擾,同時中國大陸逐漸放寬防疫政策之後,疫情升溫等不確定性因素,恐將抑低製造業生產表現,預估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30.08至134.08,年減7.0%至9.7%。

3. 商業三大業11月營業額表現不一
  《本會12月24日訊息》經濟部23日公布批發、零售、餐飲業等商業三大業營業額統計,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市場疲弱影響,加上客戶持續去化庫存影響拉貨動能,在基期偏高下表現不一。
  其中,11月批發業營業額為9,981億元,雖歷年同月次高,但年減8.3%,結束24個月成長。不過,內需產業仍然暢旺,零售業11月營業額3,827億元,歷年同月新高、單月次高,年增1.4%、連續15個月成長,其中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因業者加碼促銷雙11優惠活動刺激買氣,而再締新猷,年增9.9%;汽機車零售業因新車買氣持續熱絡,進口車輛到港數增加,年增5.2%、連續6月成長;餐飲業11月營業額760億元、同為歷年同月次高,年增13.3%,連續七個月成長。
  此外,機械器具業年減13.9%,結束連續兩個月成長、轉為衰退,化學材料及建材批發業分別年減20.0%及8.0%,仍然維持連黑;不過,汽、機車批發業因部分進口車到港數增加,而使得營業額年增10.5%。
  展望12月,經濟部表示,雖批發業進入傳統春節備貨旺季,以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延續,但全球經貿擴增力道走弱,衝擊外需動能,預估批發業12月營業額將會來到9,751億元至1兆85億元,年減9.5%至12.5%;整體而言,全年仍有機會維持成長。零售及餐飲業因進入消費旺季,而預期零售業營業額將會來到3,783億元至3,894億元,年增2.7%至5.7%;餐飲業824億元至848億元,年增7.1%至10.1%。

4. 日本11月核心CPI創下41年來最高
  《本會12月25日訊息》日本內務省24公布數據顯示,隨著企業持續將上升的成本轉嫁消費者,以及物價上漲趨勢正擴散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日本11月核心消費者通膨年增3.7%,再創41年高點。
  由於通膨急劇升溫,促使日本銀行(日央)認為,成本推升的通膨僅是屬於暫時的觀點,頗為令人質疑,相對日本銀行明年將更進一步縮減大型規模刺激措施的臆測,日益高漲。
  依據路透報導,雖排除波動較大生鮮食品、但納入能源價格,日本11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高於十月年增3.6%,為連續第八個月高出日本銀行設定的2%目標,也創1981年12月因1979年石油危機與經濟熱絡影響,而導致通膨居高不下,年增達到4%以來最大漲幅。
  數據顯示,剔除生鮮食品與能源價格之後,11月「核心」通膨年增2.8%,較十月的2.5%更進一步上升,該項指數是評估需求帶動的通膨之重要指標,備受日本銀行關注,加上日本部分經濟學家曾經預測,日本12月核心通膨恐將觸及4%。由此顯示,已深陷通縮的日本正在承受通膨壓力,而且該項壓力將延續至明年。
  因此, 11月20日日本銀行特別調整殖利率曲線管控,允許長期殖利率更進一步上升,震撼市場,此舉被視為日本銀行更進一步撤出大型規模刺激計畫的前奏。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英國藍灣(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認為,由於通膨上升,而且日本央行已經開始從超量的寬鬆貨幣政策轉向,預料日本央行在總裁黑田東彥明年四月卸任前,將有更進一步行動,亦即最快明年三月日本央行將完全撤銷殖利率曲線的管控政策,藍灣公司認為,日本公債殖利率走高空間高於下跌。

5.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公布國貿使用人民幣占比直逼日圓
  《本會12月26日訊息》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公布全球主要貨幣在貿易使用情形,2022年11月前五大及排序仍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圓、人民幣。
  雖日圓和人民幣為唯二的亞幣入列,但若就使用占比來看,人民幣占比已經明顯高於2020年同期,日圓占比則自3.44%有感滑落,人民幣占比2.37%已逼近日圓的2.54%,在國際貿易市場上日益成長。
  SWIFT指出,在總體上,若與2022年10月比較,11月以人民幣支付的跨境貿易金額成長15.64%,反映在俄烏戰爭期間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氣勢。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人民幣在國際官方外匯儲備貨幣組成(COFER)中占比升至2.88%,位居全球第五,寫下2016年之後最高紀錄。
  離岸人民幣(CNY)是中國大陸官方推動海外人民幣國際化的工具之一,始自2000年,透過中國大陸境外流通成為國際計價、儲備和結算貨幣,2009年首度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試點結算,香港成為CNY主要操盤市場。依據SWIFT統計,至2014年時,人民幣擠入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名單,2015年國際貨幣組織(IMF)更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建立人民幣國際化地位。
  至於日圓原本避險貨幣地位,金融業者認為,在2022年美元獨強期間時開始動搖。日本央行統計,2021年初至2022年12月23日止,日圓兌換美元貶值22.19%,單是2022年(至12月23日止)貶幅達到13.14%。至上周時,日本央行宣布將擴大購債和擴大10年公債殖利率波動之幅度,始讓日圓快速升至132日圓。

6. 明年公共建設計畫經費史上新高達到6千億元
  《本會12月27日訊息》依據國發會委員會議26日提出報告指出,截至11月底,公共建設經費已經執行4,233億元,經費達成率80.65%,由於歷年12月是執行的高峰,因此估計今年達成率可望連續第三年超過95%。
  至於明年,因應經濟走弱,在採取擴張財政政策下,公共建設經費突破6,000億元,相較民國103年、104年僅有3,800億元,這些預算可以帶來更大內需動能,將有助於經濟成長。
  國發會同時要求,相關部會把握年度最後時間加速推動,以及加速核撥應付未付款項,同時對明年開始執行的前瞻計畫第四期(112~113年)預先配置經費及執行時程,務求資源投入後發揮預期效益。
  國發會表示,依據過去前三期前瞻計畫執行投資乘數達到1.2而言,明年超過6,000億元公共建設將會帶來可觀槓桿效應,帶動更多民間投資,將有助於維持明年經濟成長。
  國發會同時指出,在美歐升息,全球需求減弱衝擊下,明年主要工業國家都將面對可能衰退局面,因此政府需要採擴張財政政策;不過,若美國經濟能夠軟著陸、歐洲度過能源危機,中國大陸也能走出解封混亂,明年經濟在黑暗中仍有曙光。

7. 中國大陸上調2021年GDP年增率8.4%
  《本會12月28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27日公告顯示,經最終核實後, 2021年GDP年增由8.1%上調為8.4%,調幅為2010年以來之最大,其四個季度GDP分別18.3%、7.9%、4.9%、4.0%。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GDP年增修正同時抬高中國大陸2022年GDP增長比較基數。
  財新網指出,按照GDP核算時效要求,中國大陸年度GDP分成兩次核算,第一次為初步核算,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公布;第二次為最終核實,於隔年1月之前公布。一般來說,與初步核算之比較,最終核實結果會有變化。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按照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經最終核實後,2021年GDP現價總量為人民幣(下同)114.92兆元,比初步核算的114.37兆元增加5,567億元,增幅0.5%,按照不變價格計算,同比2020年增長8.4%,比初步核算的數據提高0.3個百分點。
  其次,分項表格顯示,若從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現價總量均較初步核算數據上調,分別上調130億元、640億元、4,796億元。再以細分來看,其中製造業2,784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134億元、工業1,971億元、交通運輸及倉儲和郵政業1,363億元,上調幅度較大。相對建築業-1,397億元、金融業-897億元、批發零售業-346億元、房地產業-345億元有所下修。
  因本次GDP年增調整將抬高2022年GDP經濟增長之比較基數,故今年中國大陸前三季度GDP分別4.8%、0.4%、3.9%,預估全年理應無法達成5.5%左右政策目標。

8. 國內11月景氣燈號轉亮低迷創下13年半新低
  《本會12月28日訊息》國家發展委員會27日公布2022年11月最新景氣燈號,景氣對策信息綜合判斷分數較10月大降6分至12分,燈號轉呈象徵景氣低迷藍燈。雖景氣領先、同時指標續呈下跌,惟領先指標跌幅持續縮小,仍然必須密切關注景氣後續變化。
  由於今年下半年度經濟景氣不旺,今年9月、10月轉變為景氣趨弱的「黃藍燈號」,綜合判斷分數降至黃藍燈號下限17、18分,11月更進一步跌落藍燈門檻16分。
  在9項構成項目中,海關出口值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均由綠燈轉呈藍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則由紅燈轉呈綠燈,分數各自減少2分;其餘6項燈號不變。
  國發會指出,今年以來,受到俄烏戰爭爆發及通膨居高影響,而且各國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弱,終端市場需求下降,加以產業持續去化庫存,導致11月份海關出口值、批發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轉呈衰退,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增幅亦呈下滑現象,而且生產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仍然續呈疲弱。
  展望未來,出口方面,雖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而且農曆年前備貨需求陸續釋出,惟全球經貿動能走弱,恐將抑低出口表現;再者,投資方面,半導體及綠能投資持續,加以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延續,而且政府擴大推動公共建設,均有助於支撐投資動能。至於內需方面,隨著年底消費旺季及冷冬商機挹注,將有助於穩定消費動能。
  不過,俄烏戰爭持續膠著,加上且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持續,以及中國大陸疫情快速擴散,均將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後續發展仍然必須密切加以關注,適時妥為因應。

9. 國發會祭出租稅優惠及補貼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
  《本會12月29日訊息》國發會28日在「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記者會中表示,為能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政府研擬「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方案」,將會採取租稅優惠及貸款利息補貼,協助業者淨零轉型因應減碳購買所需要之節能設備,以及透過工業局及環保署籌組輔導團對針對個別企業診斷。此外,政府也將落實公正轉型戰略,讓轉型過程「不遺落任何人」為目標。
  國發會指出,淨零轉型路徑今年3月底公布之後,相關部會舉辦50多場說明會,淨零方案將會是「史上期程最長、規模最大的國家發展計畫」。尤其歐盟碳邊境關稅(CBAM)明年需要申報,2026年開始實施,國際大廠要求將會愈來更加具體,台灣為全球供應鏈結的一環,沒有辦法再迴避。
  國發會表示,政府3月底公布淨零排放路徑之後,研提12項關鍵戰略,除了大廠會先面臨減碳要求,中小企業隨後也要面對,政府將會協助中小企業朝向低碳化、智慧化、淨零化加以因應挑戰。
  經濟部同時補充,未來將會啟動「以大帶小」方案,藉由產業鏈中心產業帶動上中下游供應鏈進行減碳,需要購置新設備、更新鍋爐等,將會規劃補貼與優惠貸款等工具。

10. 中國大陸公布2023年關稅調整方案兩岸ECFA早收優惠續行
  《本會12月30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按照往例,公部隔年關稅變動措施,中國大陸財政部據此29日公布2023年關稅調整方案,自2023年1月1日起針對1,020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家稅率進口暫定稅率,在調整後中國大陸關稅總水準從7.4%下降至7.3%。
  此外,陸方29日公告顯示,新的年度下調1,020項商品進口暫定稅率,係按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包括:
  一是保障民眾健康,針對部分抗癌藥原料、抗新型冠狀病毒藥原料、鎮癌痛藥品實施零關稅,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顯影劑等醫療用品進口關稅。
  二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降低嬰幼兒食用均化混合食品、凍藍鱈魚、腰果等食品,咖啡機、榨汁器、電吹風等小家電進口關稅。
  三是加強資源供應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針對鉀肥、未鍛軋鈷等實施零關稅,降低部分木材和紙製品、硼酸等商品進口關稅。
  四是促進先進製造創新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降低鈮酸鋰、電子紙、燃料電池用氧化銥、風力發電機用滾子軸承等商品進口關稅。
  此外,自2023年7月1日起,中國大陸還將針對62項資訊技術產品最惠國家稅率實施第八步降稅。
  另一方面,公告指出,中國大陸與東協、智利、新加坡、喬治亞之自由貿易協定,以及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都已完成降稅,新的年度持續實施協定稅率。
  至於台灣各界所關心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早收清單貨品稅率,依據陸方公告,2023年將會持續實施協定稅率。
  依據資料顯示,兩岸ECFA貨貿早收清單自2011年元旦起開始實施降稅,至2013年元旦時,將納入早收清單之所有產品都已降為零關稅。按照我方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從2011年降稅生效到2022年前九個月,我方出口中國大陸早收貨貿產品減免關稅金額累計達到92.18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進口早收產品累積減免關稅金額累計則為9.53億美元。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