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公布淨零碳排路徑圖2050再生能源發電7成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2-04-01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2年3月26日至4月1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國發會公布淨零碳排路徑圖2050再生能源發電7成
《本會3月31日訊息》國發會30日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宣示,將會打造零碳能源,以去碳電力為主軸,促使能源轉型。其中,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大幅提高達60~70%,新能源氫氣占9~12%,但是沒有核能。政府同時宣示,2025年不再興建新燃煤電廠。這項淨零轉型計畫,未來8年政府將會投入9,000億元預算,估計帶動4兆元以上民間投資。
國發會指出,淨零碳排路徑圖規劃,將以氫能、節能、碳捕捉、電力系統與儲能等12項關鍵戰略,達到淨零目標。依據路徑圖,能源部門從低碳邁向至零碳分二階段,經濟部表示,從現在到2030年以既有的成熟技術落實減碳,從2030到2050年則以新的技術漸進走向零碳。
至於政府未來在推動能源轉型策略中,2050年電力配比目標,再生能源占60~70%,氫氣占9~12%,火力+碳捕捉與封存(CCUS)占20~27%,抽蓄水力占1%,核能不在選項之中。國發會同時表示。從2025年起不再興建新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將達40GW,至2050年時風力光電將極大化,朝向高效率模組化發展光電累積達到40~80GW,以及朝向浮動式、大型化機組發展離岸風電累積達到40~55GW。
此外,為投入淨零的技術研發,初步盤點從2022~2030年八年期間,將會投入9,000億政府預算,其中4,400億來自國營事業,1,200億則是既有規劃,新增計畫達到3,200億元。至於新增3,200億預則是下任政府決定比較適合,若以八年而言,每年新增編列400億,編列一般預算,尚可調度。
除政府投入預算外,國發會估計,至2030年時淨零計畫累計將會帶動4兆元以上民間投資,同時可以減少對石油及燃煤的依賴,2050年進口能源依存程度可望由2021年的97.4%降至50%以下。此外,2030年空污量會比2019年空污量減少三成。
另一方面,國發會指出,依據規劃,至2050年止,長期電力平均年成長2.0加減0.5個百分點,足以支撐產業發展,而且到2050年時各國再生能源占比都非常高,甚至比我們高。因此,2030年之前先將儲能及電網韌性儘速建立,是重要的工作,亦即必須搭配智慧電網及儲能設備,始能穩定供電。

2. 房貸餘額年增連續兩月下滑打擊炒房見效
《本會3月26日訊息》打擊炒房效果逐漸顯現,中央銀行25日公布2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房貸)及建築貸款(土建融資)餘額統計,其中房貸餘額為8兆8,956億元,土建融資餘額為2兆8,566億元,兩者持續雙創歷史新高。但是,房貸年增9.39%,已連二月下滑。
依據央行統計顯示,2月房貸餘額連續59個月創歷史新高,餘額月增262.89億元,僅1月662.74億元的不到四成,與去年12月突破千億元的1,035.97億元比較,只有25.4%。此外,雖土建融資餘額累計連續36個月創下歷史新高,但月增239.39億元,也低於1月的242.49億元,較去年12月的547.65億元,雖要比腰斬更低,但年增略為上揚0.18個百分點。
央行官員表示,2月因農曆年及228連續假期,工作天數僅有15天,與1月工作天數的21天比較,少掉6個工作天,全體銀行房貸餘額大幅月減,是屬於季節因素預料之變動。
但是,前二個月房貸餘額合計年增仍達9.41%,六都前二個月移轉棟數年增僅有0.2%,存在極大落差,主要是房價持續上漲的結果。央行指出,房價上漲主要是反映建築工程材料及勞務成本的大幅增加,統計顯示,二項成本前二個月的漲幅分別是12%及7.1%,勢必反映房價。
土建融資部分,經連續六個月下滑後,2月小幅上揚0.18個百分點。銀行授信主管認為,應是房市329檔期將至,建商基於推案需求,提早啟動推案所需相關資金,畢竟央行最新規定限期18個月興建,必須準備更充裕的促銷資金。
央行官員強調,房市管制絕不影響自住首購族群,房市買氣續熱,主要反映近二年來經濟成長表現頗佳,加上企業獲利及台股表現亮眼,激勵自住需求持續進場,使得房貸餘額維持穩定增加。

3. 美國增供能源降低歐盟依賴俄國
《本會3月26日訊息》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於25日宣布成立工作小組,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美國與其他國家今年將致力供應歐盟市場150億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LNG),減少歐盟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其所承諾的供應數量為俄國的十分之一。
拜登表示,「今天,我們針對目標達成聯合行動方案,將加速朝向安全、清潔能源的未來邁進」,倡議包含尋求讓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大效果,以及減少能源需求。
依據白宮所提供的說明資料指出,歐盟也和成員合作,確保直到2030年能夠額外取得五百億立方公尺LNG。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說明資料是否是美國去年額外出口歐盟220億立方公尺的LNG。
即使美國能夠增加出口歐洲液化天然氣,歐陸國家也有接收困難,因為接收場域設在岸邊,輸送管線不多。即使歐洲接收設備全開,接收數量大概只有俄國經由管線輸送的天然氣的三分之二。
歐盟天然氣需求一成是由內部生產供應,俄國供應通常占歐盟天然氣需求的四成一,接近1550億立方公尺,大多透過管線輸送,而且有150億立方公尺是由LNG形式輸送。
歐盟執委會計畫今年五月起草計畫,於今年年底前將減少自俄進口天然氣的三分之二,2027年之前終結使用俄國出口化石燃料。此外,德國能源部長25日宣布,於今年年底前將會結束對俄國進口油、煤的依賴,天然氣最快則是需要等到2024年。

4. 國內閒置資金氾濫超額儲蓄創高飆破3.5兆元
《本會3月27日訊息》主計總處預估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可達4.42%,另一數據則是透露警訊,超額儲蓄續攀達到新台幣3.58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意味閒置資金氾濫嚴重,恐將導致經濟失衡。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是該當年度「超額儲蓄」,可以反映資金閒置狀況。若超額儲蓄數字愈高,則代表國內資金閒置狀況愈加嚴重。觀察台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關之後持續上攀,2020年突破3兆元關卡,最近兩年因為疫情導致全球處在極寬鬆的貨幣環境,資金氾濫,超額儲蓄持續創下新高,今年預估將達3.58兆元。
近幾年來台商挾帶大筆資金回流,雖帶動經濟相關數據表現亮眼,但不可否認,這些資金進來之後,並不完全投入實體投資,甚至部分流向房地產業。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說明,超額儲蓄問題歷經多年討論,部分學者憂心資金過多,恐將導致經濟失衡;不過,這幾年來超額儲蓄快速增加,有疫情的特殊因素。亦即超額儲蓄是等同於經常帳順差,2022年超額儲蓄3.58兆元,其中就有9成來自經常帳順差,也就是出口暢旺所導致。
至於超額儲蓄為儲蓄毛額扣掉投資的差額,更進一步觀察今年的儲蓄率為42.02%,確實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去年的42.22%,但是投資率27.03%,也是近22年來新高。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特別指出,投資動能沒有不振,甚至顯著提升,只是疫情及邊境管制限縮民眾消費動能,一增一減之下,導致超額儲蓄水位明顯升高。
除了疫情是超額儲蓄激增的因素之一,貨幣環境寬鬆,美中貿易戰爭之後資金大幅回流,也讓市場資金呈現滿溢。雖實質投資去化部份資金,但同時透過房地、股市、加密貨幣等各種不同形式保有,「所有東西(價格)都在增加」。若要解決閒置資金過多問題,除了引導資金流向實體投資之外,貨幣政策也是重要工具,尤其目前原材物料、營建成本高漲,若政府還要大推公共建設,則難免投鼠忌器,憂心排擠民間投資。
此外,隨著央行啟動升息,未來閒置資金氾濫情形或許會好一點,接著如何持續從市場中收回資金更是關鍵。亦即央行必須嚴肅看待超額儲蓄反映台灣目前貨幣超額供給問題。畢竟,台灣長期處在極低利率環境之下,已經造成資源配置扭曲,無法反映成本,長期必將留下弊端;後續央行適度升息,不僅能讓經濟體系反映合理資金成本,也是經濟體質優化必經之路。

5. 拜登提出億萬富豪最低所得稅制
《本會3月29日訊息》綜合外電,美國總統拜登28日提出新的年度預算計畫,特別提出「億萬富豪最低所得稅制」,要求國會制定新的稅則,凡是淨資產額超過1億美元家庭,所有所得(包含已實現所得,以及股票和債券投資未實現所得)都至少須繳納20%所得稅,為拜登首度建議針對美國約700名的超級富豪課徵新稅。
依據新稅制計畫,富裕家庭未實現所得將會按照市值計算,每年需要逕向國稅局(IRS)申報各項資產利得或虧損。這些家庭所繳納的所得稅如果未達到「全部所得」的20%,將須額外繳稅。
此外,納稅人可以將最初的「補充」(top-up)稅負分成九年繳納,並能將未來新的投資所得分成五年繳納。若億萬富豪資產缺乏變現,則可以延後繳稅,但須加計利息;這些稅負確定之後,未來不會再被計入資本利得稅。
亦即新的稅制能夠防止富裕家庭,將未實現的投資所得分成多年實現,也能防止富裕家庭利用複雜減、免稅制度避稅。白宮表示,「億萬富豪最低所得稅制其實是在要求這些家庭,在一些所得未實現時預先繳稅」。
白宮指出,這項新的稅制只影響到美國0.01%家庭,其中半數以上新增稅收將由美國約700名億萬富豪(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家庭負擔。這是拜登首次提議針對富人加稅,避開提高資本利得及企業稅率。
白宮說明,這項新的稅制若能實施,估計未來十年將會增加稅收3,600億美元;配合其他措施,同期將能減少美國財政赤字1兆美元。
拜登政府表示,儘管美國最有錢家庭的財富增加,但是他們已實現及未實現所得平均只有繳納8%稅率,相對消防人員與教師稅率反而是他們的二倍。

6. 國內2月景氣續亮黃紅燈號
《本會3月29日訊息》國發會28日公布綜合2月海關出口、股價指數、工業生產等九項指標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報告指出,在外貿、批發零售成長帶動下,雖分數降至34分,較上月的32分減少2分,景氣連續二個月亮出黃紅燈號(32~37);這是去年亮初十個月紅燈之後,今年所出現的連續第二個月黃紅燈號,兩類燈號都是代表景氣熱絡。
不過,領先指標連續四個月下滑,降幅略呈擴大,顯示目前景氣雖仍然熱絡,但擴張力道已漸趨緩。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雖2月續亮黃紅燈號,景氣仍呈熱絡,但景氣擴張力道確有趨緩現象,除了受到偏高基期因素影響,俄烏戰爭對股價、信心的衝擊也是重要原因,估計俄烏戰事這項因素對3月的景氣將會有更明顯的影響。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援引國際資料指出,受到俄烏戰事影響,近月美、歐、日、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續呈擴張,惟擴張速度已慢下來。至於領先指標,除了美國上揚,歐元區、日本及中國大陸皆呈下滑,國際機構先後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整體來看,全球景氣擴張力道已有放緩跡象,這對未來國內景氣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此外,國發會也公布了2月景氣領先指標,經回溯修正後,領先指標連跌四個月,而且跌幅逐月擴大,經濟發展處表示:「累計四個月跌幅1.72%,還算和緩,目前並無景氣反轉問題」。
經濟發展處同時表示,目前國內景氣擴張趨緩,然而生產、出口、投資表現仍然不錯,只要國際負面因素消失,景氣領先指標仍會回升,研判今年經濟成長可望保四。
展望未來,國發會表示,俄烏衝突加深全球通膨壓力,恐將干擾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加以新冠疫情未除,供應瓶頸問題仍然存在,其後續發展必須密切加以關注,妥為因應。

7. 國內電價暫時凍漲
《本會3月30日訊息》經濟部29日召開今年首次電價審議委員會議,卻因最近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太大,使得這次會議無法作出決定,將待等2~3個月,能源價格明朗之後,預定最晚6月29日之前,再行召開臨時會議,決定上半年度電價。
至於用電大戶夏月電價,原本研擬提前5月上路,也將在臨時會議中進行討論。經濟部表示,去年12月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發布對今年年油價之展望,從年初每桶73美元,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一路提升至每桶117美元,較戰爭前上調。因各國對俄國經濟及能源的制裁力道加劇,以及產油國家擴大增產態度分歧,加上美伊核武協議與沙烏地儲油設施受到襲擊,造成中東局勢緊張,而致使燃料價格劇烈波動。
經濟部表示,現貨市場價格變動非常劇烈,這是異常現象,會中委員認為要再觀察一段時間,始能符合市場實際狀況,因此電價審議會議對這次電價的調整方案,並未做出決定,希望能有更多時間觀察與評估燃料價格趨勢,待情勢較明朗後,再行召開電價審議臨時會議,做出合適判斷。這是電價公式以來,首次議而未決狀況。
經濟部同時表示,臨時會議一旦決定調漲上半年度電價,在原則上依據台電公告之後調整,電價不會「溯及既往」。
由於電價暫時無法決議,意即上半年度電價暫時「凍漲」,從6月起夏月電價將依往例實施,維持與非屬夏月之電價價差,至於後續波動,則再評估電價臨時會議而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度台電因為國際燃料價格處於低點,加上全年銷售電量穩定成長,因此在審議會議上核定台電去年盈餘超過合理利潤達到155億元,將會全數納入電價穩定準備金,因此電價平穩準備金餘額將增加為403億元。

8. 三個面向協助製造業轉型打造綠色成長新護國神山
《本會3月31日訊息》國發會30日表示,因應淨零轉型路徑,為能協助產業淨零轉型,將循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及循環經濟三大面向協助製造、商業及建築部門由低碳邁向零碳;其中,製造部門循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及循環經濟三大面向,採取設備汰舊換新、數位化節能、氫氣技術開發、擴大使用天然氣、碳捕捉封存(CCU)等11項措施,給予企業淨零轉型協助,藉此在轉型過程中創造新興商機。
經濟部表示,將會利用這次綠色成長機會,建立新的護國神山,此外也將協助中小企業購買綠電。此外,隨著國際趨勢,淨零轉型已是產業存續之路,為了瞭解企業對淨零轉型的問題,共計召開六場產業座談提出說明,轉型並非只是減碳,更是積極在減碳過程中創造新興商機,在綠色成長中,找出具有發展潛力產業,創造新的護國神山。
依據規劃製造業能源轉換部分,2025~2030年政府將會勵企業實踐RE100目標,讓企業總用電量有15%是屬綠電,2030~2050年則是鼓勵企業擴大使用綠電;一般鍋爐也是希望使用天然氣,2030年推動汽電鍋爐使用天然氣,最終採取天然氣+碳捕捉封存(CCU),以及碳中和天然氣。至於中小企業,未來將會有一定比例的綠電保障提供中小企業採購。
至於商業部門,2050年將引導能源大型用戶的30%使用綠電,全面導入淨零排放技術,智慧維運及管理,也會讓既有建築有六成符合「綠色建築」外殼隔熱效果。此外,另為降低建築部門排碳,將會循減碳技術,讓2050年100%新的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9. 美國對中經貿政策採更強硬防堵策略
《本會3月31日訊息》美國對中經貿政策出現重大策略轉向,美國貿易代表戴琪30日宣布,「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談判未果,中國難改貿易不公行為,美國將從此之前美中高層會談合意為後續經貿談判鋪路的交往關係,轉向改採強硬防禦戰略。
美國貿易代表署戴琪30日出席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聽證表示,美國前任總統川普主導美中兩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中雖敞開對話大門,但中國顯然僅願遵守符合其自身利益義務,美國一再要求中國遵守承諾未果。
戴琪表示,承認雙邊貿易協議侷限,美國未來對中戰略不應僅是施壓中國改變其不公貿易行為,而是轉向捍衛美國價值和經濟利益,以避免遭受中國不公經貿政策和行動的負面影響。
BBC引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指出,截至2021年末「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期,中國對美採購規模甚至沒有達到2017年採購額度,對於額外承諾2,000億美元增購,「中國最後一點也都沒買」。
法新社報導,美國近年在美中已簽署貿易協議的背景下,仍然無力迫使中國商業行為出現根本改變,因而決定祭出全新戰略方針。
至於產業方面,戴琪強調,美國將致力於提高戰略產業競爭,加強與盟友的合作,促使供應更趨彈性。例如中國已領先市場的鋼鐵和太陽能板產業,當美國現行機制過慢或不太適合時,將無法有效應對中國在業界內實施的扭曲行為。此外,中國產業布局鎖定高科技、新能源車及半導體等高科技關鍵性產業。戴琪對此呼籲,應在美國投注「戰略投資」,促使美國市場不再依賴中國。

10. 雙重挾擊中國大陸3月製造業PMI 再陷萎縮
《本會4月1日訊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公布,受到本土疫情擴散與俄烏戰事衝擊,製造業產需兩端同步走低,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較2月大幅下降0.7至49.5,是自2021年10月以來再度陷入收縮。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受到本輪疫情影響,中國大陸局部地區部分企業臨時減產停產,而且波及上、下游相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同時,最近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一些企業出口訂單減少或遭到取消,製造業生產活動和市場需求有所減弱。
由於中國大陸從3月起多地爆發本土疫情,東北汽車業重鎮長春、南方科技中心深圳均曾採取一段時間封控措施,讓中國大陸的製造業產出在3月份時出現萎縮。高盛估計,中國大陸疫情嚴重地區占年度全國產出的30%,這些顯示中國大陸在應對出口減弱、俄烏戰爭加劇通膨及房地市場低迷情形下,還需面臨疫情對經濟之衝擊。
從製造業PMI指數的構成來看,5大構成項目較上月均有下降。其中,生產指數較上月下降0.9至49.5,新訂單指數較上月大幅下降1.9至48.8,均是降至收縮區間。此外,原材料庫存指數較上月下降0.8至47.3,從業人員指數較上月下降0.6至48.6。至於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較上月下降1.7至46.5,為2020年3月份以來的低點,顯示製造業供應鏈穩定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再者,部分調查企業反映,受到本輪疫情影響,造成上班人員不足、物流運輸不暢、交貨週期延長等現象。
除製造業PMI外,統計局所公布的3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也是較2月大幅下降3.2至48.4;3月綜合PMI則是較上月下降2.4至48.8。顯示,三大指數均已降至景氣分水嶺下方,經濟明顯回落。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