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資金匯回投入實質投資突破千億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09-17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9月11日至9月17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境外資金匯回投入實質投資突破千億
《本會9月16日訊息》自2019年8月起實施二年《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最低享有稅率4%(原始20%)優惠措施,已在8月16日落日,依據財政部統計顯示,境外資金申請匯回二年以來累計3,559億元;經濟部工業局15日公布,匯回資金投入實質投資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此意味著,接近三成匯回資金投入實質投資。
工業局表示,截至今年9月14日,受理境外資金匯回核准實質投資共計核准443件,投資金額1,014.7億元,其中又以設備投資居冠。在核准實質投資案件中,以營利事業申請占比為多數,約868.26億元;個人申請則為146.44億元。其次,直接投資核准427件,投資金額995.03億元;其中,設備支出占七成,金額為665.1億元,建築物占二成,支出金額為307.75億元。間接投資核准16件,投資金額19.67億元。
除了實質投資,間接投入國內創業投資事業,或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重要政策領域產業等,也能享有減半課稅的租稅優惠。
經濟部工業局分析,不少廠商運用既有廠區重新規劃產線及汰換設備擴大產能,同時帶動周邊供應鏈成長,此對國內產業供應鏈發展多有助益。經濟部工業局補充,境外資金返台必須從事實質投資,始可享有優惠稅率,因此長期觀察下來,並未發生資金來台炒地疑慮,而是貨真價實投資。
若以產業類別分析,電子資訊業300.46億元,包含電子業、光電業等;民生化工業266.81億元,包含化材業、醫藥業等;金屬機電業221.27億元,包含金屬製品、汽車零組件製造業等;其他業別206.49億元,包含電信業、太陽能發電業、運輸業等。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為鼓勵個人及營利事業將境外資金匯回投資,依此條例進行實質投資並取得經濟部完成證明,得以退還一半稅款。雖條例規定申請匯回期限已於今年8月16日屆期,但已獲財政部核准並已匯回境外資金之個人及營利事業,仍可在資金匯回後一年之內逕向經濟部提出實質投資申請。
另一方面,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資金從申請匯回至核准,並且實際匯回及提出實質投資計畫,需要一定程序及時程,預計實際匯回及從事實質投資金額將會持續增加;此外,隨著核准實質投資,將會有違規遭補稅等情形,專法入帳稅收將會隨之調整。

2. 惠譽3項因素20年來首次調升台灣評等AA
《本會9月11日訊息》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自2001年起開始針對台灣主權評等進行評級,2016年將台灣評等從「A+」調升為「AA-」,這次則是惠譽2001年以來首次將台灣評等調升到「AA」等級。
惠譽表示,考量台灣疫情控制優於他國、財政持續審慎、對外部門更進一步強化等三因素,將台灣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的評級(IDR),從「AA-」調升到「AA」等級,評等展望「穩定」。
惠譽指出,台灣去年經濟成長達到3.1%,因為強勁出口表現及台灣在控制疫情上相對成功,即使最近爆發本土疫情,但是沒有造成製造重大中斷,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有望達到6.0%。惠譽分析,若以美元計算,台灣前8個月商品出口年成長30.9%,高於去年4.9%,預期在全球晶片供給短缺下,台灣電子產品和其他資通設備需求到2022年時仍會保持強勁,預計台灣經濟成長 2022 年3.3%,2023年則放緩到2.6%。
惠譽指出,台灣有審慎的財政管理記錄。在彈性使用財政政策下,2020年台灣政府廣義赤字僅GDP的1%。惠譽預期,台灣政府廣義赤字今年將會上升到GDP的2.2%,仍低於AA等級中位數的5.3%。此外,評等上調反映台灣外部融資情形,加上強勁出口表現、出境旅遊大幅降低,預期今年經常賬盈餘(current account surplus)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將會從去年14.2%增加到今年14.8%。
另一方面,惠譽指出,台灣央行去年3月降息以來,央行重貼現率一直維持在1.125%的歷史低點,今年央行增加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額度,將融通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惠譽預估,央行在2022年年底前保持政策利率不變,預期台灣今年平均通貨膨漲為1.7%、2022年為1.2%。
不過,惠譽提到,台灣人均收入相對仍比AA級的中位數來得低,兩岸複雜關係增加經濟和政治衝擊風險,人口老化帶來結構挑戰,以及全球貿易政策突然改變也將可能衝擊台灣科技部門發展。此外,台灣在疫苗接種速度上落後部分發達經濟體,雖目前大約45%人口至少接種1劑疫苗,但大約僅有4%人口達到完全接種。

3. 中國大陸首次公布東協貿易指數鞏固市場
《本會9月12日訊息》中國大陸為能更進一步鞏固與東協之關係及東協市場,中國大陸海關總署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於10日召開第18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期間中,首次公布「中國-東協貿易指數」,透過5項指標量化大陸與東協的貿易狀況。
依據首次所公布的「中國-東協貿易指數」顯示,2020年「中國-東協貿易指數」為241.09點,較2019年上漲19.64%,較2010年則上漲141.09%,說明中國對東協之進、出口貿易持續穩定增長。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表示,該項指數是從貿易密切、貿易質量、貿易潛力、貿易活力、貿易環境等5個指標,建立科學合理、具有中國與東協貿易特色的指標體系,透過對貿易狀況之變化進行量化評價,直觀展示雙邊貿易發展水準和發展前景,是雙邊貿易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將為政府部門訂定貿易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更為廣大進、出口企業高水準「走出去」和高質量「引進來」提供訊息支持。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指出,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中國與東協國家廣泛展開抗疫之合作,以及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障雙邊貿易發展,讓東協首次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依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2021年前8個月,中國對東協之進、出口3.59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8%,占同期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5%,東協繼續穩居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學者表示,自今年5月底以來,美國拜登政府加快重返東協節奏,中美在東協的新的一輪競爭可能即將拉開序幕。在這種狀況下,中國加強與東協國家的往來,將有助於應對美國在中國和東協國家之間中的挑唆。中國和東協也都希望透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性產業鏈、供應鏈,雙方有著巨大共同戰略利益。

4. 台灣恐遭續列美國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本會9月13日訊息》美國財政部10月即將發布下半年度匯率報告,相關人士透露,4月以來中央銀行回歸市場供需機制,沒有進場調節,因此推測台灣符合匯率操縱國家標準,應該可以自三項(包括經常帳順差占全國生產毛額(GDP)逾2%、對美貿易順差達到200億美元以上、全年單邊干預匯率超過GDP2%)。中減為僅有符合兩項,雖從加強觀察名單中移回觀察名單,但無法自觀察名單中除名。
央行外匯局強調,全球今年疫情延續,尤其最近變種病毒肆虐,多國再度度拉高警報,台灣也不例外,不論內、外資在台股的態度都轉保守,連動今年以來頗強勢的新台幣轉為區間整理格局。央行外匯局指出,今年以來至8月止,匯市供需大致維持平衡,央行沒有進場調節需要。
央行去年下半年度因應「短期資金大量、集中進出」,基於職責進場買匯,維護匯市秩序及金融市場穩定,全年買匯高達391億美元,也阻升了新台幣,使得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在公布半年一次匯率報告中,因三項匯率操縱國家指標全中,故列入「加強觀察名單」。
匯銀主管分析,台灣出口成長屢創新高,帶動經常帳順差續增,去年第三季狂飆至286.5億美元單季新高紀錄,今年第一季略減為259.6億美元,仍是同季新高,第二季280.4億美元,創下史上單季次高及同季新高。在基本上,因全球電子科技產品及晶片之需求大增,經常帳順差預料持續居高,加上台美貿易日趨緊密,在經常帳中對美貿易順差降回200億美元以下頗有難度。

5. 越南課徵反傾銷稅恐將波及台商
《本會9月13日訊息》越南近日公布,去年4月開始針對越南在地PFY紗線生產業者造成嚴重打擊及損害展開調查。經過一年半調查,針對原產於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及馬來西亞等亞洲四國的聚酯長纖紗線(PFY)課徵3.36%-54.9%不等反傾銷稅,其中印度被課最高的54.9%反傾銷稅率,其次印尼的21.94%和馬來西亞的21.23%,中國大陸業者則是被課3.36%-17.45%不等稅率。同時,自9月3日起開始暫時實施,等待最後終判結果。
此一課徵反傾銷稅將會對在中國大陸設廠的國內遠東新、南亞、福懋、聯發紡織廠商,恐將受到牽連,都被列入為此次越南反傾銷稅名單之中,其稅率分別為17.45%、13.75%、13.75%和16.31%,。
但是,由於相關業者在台也有設廠,此次台灣不在反傾銷稅課徵範圍之內,透過產能調度,是否可能因此讓受害之程度降低,需要更進一步觀察。
國內化纖業者分析,中國大陸化纖廠商過去幾年積極擴充產能規模,生產成本不斷降低,此對越南廠商造成不小壓力,因此越南政府針對中國大陸等四國祭出反傾銷稅。雖台灣也有業者遭到列入,但因為台灣業者在兩岸中都有產能,可以透過產能調度化解,實際影響應該不大。
其次,以台灣作為據點的紡纖廠商,因台灣不在這次越南課徵反傾銷稅範圍之內,也有機會受惠一些轉單效應。由於台灣加工絲織和紗線成本結構偏高,目前還留存的廠商,多半已升級到環保回收紗織等高階利基產品,與一般規格之產品形成市場區隔,抗震能力將會高於中國大陸業者。

6. 上半年度三大科學園區三大指標皆創新高
《本會9月14日訊息》科技部13日公布,因為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提升,加上車市、宅經濟升溫, 2021年上半年度在新冠疫情籠罩下三大科學園區營業額續創新高,達到1兆7,128.28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3,447.23億元,成長幅度達到25.2%,預估三大科學園區全年營業額可望成長15%以上,達到3兆4,854億元。
同時,上半年度三大科學園區出口額達到1兆2,799.92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22.6%,同期就業人數達到29萬5,003人,成長3.5%。亦即科學園區營業額、出口額、就業人數等三大指標,再創新高。
科技部指出,積體電路仍是科學園區主力產業,上半年度營業額首度突破1兆元,達到1兆2,248億元,成長幅度24.29%;其次光電業2,932.27億元,成長35.44%;第三則為電腦及周邊產業772.26億元,成長20.77%。其中,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主要營業額的貢獻者,占竹科營業額的17%,占中科營業額的42.27%,在南科則占達到55%。
科技部同時表示,上半年度成長最多的是光電產業,過去3年表現不好,但是疫情之後宅經濟、遠距商機、面板漲價等因素,帶動成長提高達到35.44%。至於積體電路產業,則因全球半導體需求,5G、物聯網等高階產品刺激,帶動營業額成長。
另一方面,上半年度科學園區新增廠商達到44家,新增投資額達到218億元,成長181%,顯示業者看好國內、外科技業景氣發展,對台灣的投資環境具有信心。
展望未來,預估全年竹科營業額可達1.5兆元,中科約為9,950億元,若第四季營業狀況更好,則中科可望一舉突破營業額1兆元大關,南科則受惠於半導體製造業,營業額成長達到9,900億元。
科技部表示,未來面板不會只是電視或顯示螢幕,而是無所不在,台灣面板產業不能只是針對大型顯示器,而是要跟生活顯示器結合,成為生活之中無所不在應用裝置。至於碳中和方面,業者表示,將會全力配合政府運作,碳中和目標需要政府與業界之高度配合,始有辦法落實。

7. 央行針對不動產業放款再啟金檢
《本會9月14日訊息》中央銀行將在23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在理監事會議召開前,央行已經先行著手規劃新的一波專案金檢,標的鎖定土建融資、工業區閒置土地放款、豪宅貸款和投資客貸款成數與利率等四大項目,已被視為是先行監理措施成效的「沙盤推演」。
央行時隔半年,此次再度啟動大型不動產放款專案金檢,主要兩大訴求,一是為了驗收央行從去年底到今年3月一連兩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成效,尤其檢視銀行是否有循著灰色模糊地帶的行為;二是透過專案金檢,測試銀行不動產放款業務當前最新「水溫」,是否有「過熱」的現象,必須再度出手提出更嚴格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亦即在全球市場一片濃厚升息氛圍下,歐美海外地區不動產價格因已率先反映升息的預期而顯著上揚,台灣主計處公布最新CPI指數也是處於走升態勢,金融人士認為,不動產向來被視為「抗通膨」的重要資產,因此房價一定會漲,這也使得央行在拿捏不動產放款政策及監理上更加小心,因此在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前,啟動大型不動產放款專案金檢,透過金檢搜集不動產市場最新情資,提供在會議中討論。
此次央行並非針對全體國銀進行專案金檢,而是依據指標挑選部分銀行,除了不動產放款業務量有一定水位的銀行之外,包括土建融資或房貸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度中成長特別顯著銀行,也將位列央行金檢對象。
其中,在土建融資業務上,央行在去年12月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中,已經特別對於購地貸款及餘屋貸款下達管制命令,在成數上分別以最高六成五及五成為限制,今年3月則再加入工業區閒置土地貸款最高成數不得逾五成五的規定;此外,在土建融資業務方面,除了銀行是否有依據管制命令的規定,在六成五以內的成數核貸,土建融資所衍生的「分戶貸款」之中「有多少變成高價住宅的貸款」,也令央行矚目,同樣為這次金檢土建融資及房貸業務的重點。

8. OPEC預估明年需求超越疫情之前水準
《本會9月15日訊息》依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表示,隨著疫苗更趨普及,人民對政府控制疫情的信心不斷提升,將有助於旅遊復甦。OPEC周一公布報告調高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預估,每日需求數量則上修將近100萬桶至1.008億桶,高於2019年1.003億桶,將會超越疫情之前水準。
再者,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拜疫苗接種持續所賜,先前受Delta病毒壓抑連續三個月下降的石油需求,到年底前將會展現反彈。報告提及,「跡象顯示新冠病毒案例減少,石油需求即將回溫,預估日需求數量在10月時將會大幅反彈160萬桶,預料將持續增長至年底」。
此外,由於新的颶風帶來豪雨,促使美國墨西哥灣產能恢復緩慢,14日油價升抵六周高點;布蘭特原油價格則上漲0.7%至每桶74.01美元,紐約指標原油期價亦上揚0.6%至每桶70.88美元。
ING指出,艾達颶風過後,美國墨西哥灣產量仍有四成尚未恢復,從8月底以來原油產量損失約2,600萬桶。

9. 中國大陸提出書面申請加入CPTPP爭取亞太經貿主導
《本會9月17日訊息》去年11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亞太經合會(APEC)視訊峰會上,首次表態「積極考慮」加入CPTPP之後,中國大陸商務部16日宣布,已向《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保存方─紐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提交中方正式申請加入書面信函,雙方舉行電話會議針對後續有關工作進行溝通。
中國大陸爭取加入CPTPP動機眾說紛紜,從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到國進民退,甚至共同富裕政策,目前中國大陸各項經貿體制與CPTPP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規有所落差;但是,中國大陸有意加入動作值得注意,專家認為是要爭取亞太經貿主導。
依據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大陸累計已經簽署19個FTA,尤其中共十八大以來簽署九個FTA,包括八個與單一國家簽署的FTA。例如,中韓、中澳、中瑞,還有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共計九個FTA。在簽署上述九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對之前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升級,包括與東協的自貿協定升級,中國和智利、新加坡、紐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升級談判。
CPTPP原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2005年新加坡、智利、紐西蘭和汶萊四國發起,2008年美國加入談判之後,秘魯、澳大利亞、越南、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陸續加入。但是,自美國退出後,則由日本主導,將TPP改名為CPTPP,2018年12月30日簽訂生效,覆蓋約5億人口、GDP總量13.5兆美元。目前,英國已與CPTPP啟動談判,預計最快在今年內成為第11個簽約國家。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所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歷經八年談判知後,2020年11月完成簽署,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和東協十國參與,待全員簽署批准後60天生效,目前泰國、新加坡、柬埔寨、中國大陸、日本已經批准。

10. 新台幣8月實質有效匯率指數飆創新高
《本會9月17日訊息》今年以來新台幣飆揚,至8月底止勁揚2.65%或7.36角,高居最強非美貨幣。同一期間,只有加拿大幣、人民幣、英鎊各自升值1.29%、1.16%、0.95%,其餘貨幣幾乎都呈貶值。
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所最新公布的8月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統計,新台幣NEER已飆揚至124.05,創史上最高紀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也上衝至112.07,創逾15年新高。相對8月韓元REER則下滑至105.43,已經連續七個月低於新台幣REER,此將不利台灣出口價格競爭。若以8月而言,新台幣REER大幅上揚1.12至112.07,韓元REER則是下滑0.90至105.43,使得兩者差距已擴大至6.64,創2009年6月以來逾12年最大差距。
從資料統計中顯示,國際美元指數8月上漲0.5%,反應在主要非美貨幣之貶多升少,其中又以英鎊重挫1.3%最多,澳幣及歐元各跌0.82%及0.57%,在主要亞幣中,韓元貶值0.79%,日圓和人民幣分別下滑0.26%和0.13%,星幣則是升值0.65%。至於新台幣8月對美元的升幅0.7%,反應在新台幣NEER及REER之雙雙續揚。
至於9月以來,新台幣累計升值0.21%,同一期間韓元則是重挫1.05%,因此9月台韓REER差距並不排除持續擴大。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NEER是一國貨幣對應主要貿易對手國家的一籃子貨幣,排除物價變動因素加權統計,亦即單純升貶變動的指數;REER為一國貨幣對應主要貿易對手國家的一籃子貨幣,包含物價變動指數。一般來說,若REER愈低,則代表出口價格競爭力愈高,REER升高不利出口價格競爭力,尤其對出口占DGP(國內生產毛額)之比重愈高的國家愈顯不利。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