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公布首季經濟成長8.16%

  • 資料來源:現代財經基金會
  • 更新日期:2021-05-07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2021年5月1日至5月7日財經要聞分列如後:
1. 主計總處公布首季經濟成長8.16%
《本會5月1日訊息》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強勁,主計總處30日公布2021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8.16%,較2月預測數值的6.2%大增1.96個百分點,而且創下2010年第4季以來新高。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指出,由於第1季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不但外需走強,國內投資及消費都有相當不錯表現;整體經濟延續去年下半年度以來強勁成長力道,持續走揚,假如未來第2、3、4季維持2月預測數值不變,僅是第1季上調,就能帶動今年全年經濟成長衝破5%、升至5.1%。此外,5月28日主計總處將再依據疫情變化及最新經濟情勢,更新經濟預測。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表示,全球景氣復甦、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延續,以及國內產能擴增,第1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年增達到24.58%,除了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強勁成長之外,原本疫情期間曾受到衝擊的傳產也是都有回升,塑橡膠製品、機械、化學品及基本金屬製品等增幅超過2成。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指出,去年第1季傳產受到疫情衝擊,基期相對較低,若從規模來看,今年第1季出口金額超過2019年第1季、疫情之前表現,是真正受惠國際景氣回溫,出口都有成長。
至於內需方面,主計總處概估第1季資本形成由負轉正,實質成長8.29%,較2月的預測數值增加9.43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表示,去年第1季為半導體廠商裝機的高峰,原本預期在去年較高成長下,今年首季很難超越;不過,今年第1季不但資本設備進口、國內投資財生產都是大幅成長,而且半導體,記憶體、封測、電源器等科技廠商全面投資提升,石化等傳產廠商投資也有增加。
再者,雖然各國持續邊境防疫措施,概估國人在外消費支出仍呈衰退83.83%,拉低民間消費成長超過2個百分點,但是民間消費同樣傳出佳績,今年第1 季國人留在國內消費增加,加上景氣回升與股市創高財富效果,使得汽車、精品、手機等高價產品買氣熱絡,宅經濟熱度持續,推升零售、餐飲營業額。主計總處概估第1季民間消費成長2.08%,較之前的預測數值增加0.02個百分點,終結連續4季萎縮。

2. 歐元區經濟連續二季萎縮
《本會5月1日訊息》綜合外電,歐盟統計局(Eurostat)4月30日公布,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的第4季萎縮0.6%,連同2020年第4季萎縮0.7%,連續第二季萎縮,符合陷入衰退定義,象徵經濟在一年內二度衰退,顯示新冠疫苗接種進度緩慢,導致歐元區經濟復甦更進一步拉大落後美國幅度。在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ADB)警告,亞洲新冠疫苗供需呈現「巨大缺口」,恐將阻礙亞洲經濟回升。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歐元區上季GDP萎縮1.8%,降幅小於經濟學家所預估的2%。歐元區上季GDP萎縮,主要受到德國經濟萎縮1.7%、義大利及西班牙也呈現了萎縮現象。比較之下,美國則是上季經濟成長6.4%,已經連續三季成長,主要歸功美國政府施打新冠疫苗加速、就業成長及兩輪紓困計畫投入大幅提振家庭支出等因素,。
經濟學家認為,雖然歐元區經濟有望開始回升,但是難以在2022年中之前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的水準,復甦步伐整整落後美國一年。
荷蘭國際集團(ING)歐元區經濟學家柯萊恩指出,一旦經濟重啟,國內需求有望強勁彈升,而且製造業復甦目前看似僅受制於供應面。
亞銀總裁淺川雅嗣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警告,新冠疫苗供需呈現「巨大缺口」,正在威脅整體開發中亞洲復甦腳步,呼籲已開發各國擴大投資疫苗製造商,擴大生產疫苗。此外,雖日本再度實施封鎖措施,卻似乎未能阻止疫情擴散,經濟前景備受威脅。

3. 美國301調查報告公布中國大陸持續列入優先觀察名單
《本會5月2日訊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30日發布2021年「301調查報告」,持續將中國大陸列入為優先觀察名單;戴琪表示,正在密切監控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展,關切中方是否落實其承諾,並且指出中國大陸雖去年修正專利與版權等相關法律,但尚未落實。
301調查報告檢視美國上百貿易夥伴保護智慧財產作為,這是戴琪就任貿易代表之後首次發布這份報告,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印尼、智利、阿根廷、沙烏地阿拉伯、烏克蘭與委內瑞拉持續名列優先觀察名單。這是中國大陸連續17年名列優先觀察名單,台灣並未遭到美國加入這份名單;若與去年報告相比,今年僅將阿爾及利亞由優先觀察轉列為觀察名單,並未新增任何貿易夥伴列入優先觀察。
戴琪提到,有些國家注意來自中國大陸所仿冒的新冠病毒試劑、個人醫療防護裝備(如N95口罩)和消毒劑等。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市場,仿冒風從實體商店暈染至網路,並且隨著疫情蔓延加速惡化。
至於台灣,調查報告提到,聯電竊取美光(Micron)製程參數商業機密,將技術轉移給聯電和福建半導體公司晉華,使得中國大陸國有企業能夠開發半導體晶片,法院判決有罪,聯電必須繳納新台幣1億元罰金,這是台灣修正營業秘密法之後的重大判決,也是台美檢調系統實質合作之案例。
此外,調查報告提到,隨著線上影音與書籍流行,數位盜版問題嚴重,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等,都有執法不彰問題。依據統計,全球經濟每年因而損失710億美元。
另一方面,戴琪表示,在撰寫301調查報告時正逢疫情流行,美國第一要務是在挽救性命,終止全球疫情,美國已認知到自己在保護新藥開發智財權上所扮演的角色。

4. 央行聚焦兩關鍵打炒房
《本會5月3日訊息》央行3月理監事會議報告指出,去年前三季受到台商回台投資、政府續推都更政策及市場資金充裕影響,屋價持續上升,去年12月央行推出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之後,雖新的推案價格略降,但今年前二個月六都建物移轉棟數反增18%。
央行去年12月8日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之後,雖第4季新增推案價格略降,但今年前二個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增18%,銀行不動產貸款仍然續增。銀行業者指出,此一現象主因是在台商回台、營造成本上升等,房價不易下跌,建議央行注意「法人囤房及短期買賣住宅交易問題」。
在報告中指出,今年央行邀請多家銀行座談,銀行建議,更進一步對持有多戶之房貸者進行差別授信管理,且宜一致規範工業區土地抵押貸款業務,以利銀行遵循,避免削價競爭。
央行報告指出,回顧去年第4季房市表現,法人囤房及短期買賣交易較為明顯。至於今年,在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出爐後,銀行不動產貸款仍然持續成長。今年1月底止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及建築貸款餘額分別年增9.2%、18.7%;其中,建築貸款餘額以購地貸款的增幅 28.5%最大;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則續升至36.53%。
不過,央行認為整體授信品質管控良好。今年1月國銀購屋貸款成數略降,至於本國銀行購置住宅貸款逾放比率維持低檔。若以細部來看,二項不動產表現受到央行關注:
第一,自然人持有房貸四筆以上年增順利由去年第3季的4%下降至第4季的2.2%,不過央行報告認為,此一年增幅度仍然高於其他持有筆數增幅;
第二,去年高價住宅貸款撥款戶數及金額分別年增18.1%及20.8%。
據悉,金融業及投資人在央行公布此一報告後,聚焦關注央行房市管制措施成效,以及是否再祭新的一波管制政策。

5. 台灣景氣持熱4月PMI再創新高68.7
《本會5月4日訊息》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公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指數上升6到68.7,連續六個月維持在60以上擴張速度,更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其主要係因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指數大幅攀升,而且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上揚至79,同樣創編以來新高,顯示廠商對未來樂觀的看法升溫。
中經院表示,在4月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存貨呈現擴張。其中,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指數大幅攀升,是 PMI創高的原因。但是,廠商接單策略已經出現轉變,原本3月接單之後力拚出貨,4月之後調整為篩選訂單的做法,包括急單或短單偏向不接,而且已經下單尚未消化完畢,再增訂單能免則免,亦即轉變成為「策略接單」,強化接單風險管理。
中經院說明,4月經季節調整後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都是連續十個月呈現擴張,而且指數分別躍升11.1與11.7至71.6與70.9。其中,新增訂單指數為創編以來的最快擴張速度;至於人力僱用數量指數攀升4.8至63.8,也是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再者,因在疫情趨緩後,供給不如需求回溫,搶料缺貨持續,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連續四個月維持70以上上升速度,指數續揚0.1至74.8,同樣為創編以來的最快上升速度。
此外,製造業持續拉高庫存,未經季節調整存貨指數連續四個月擴張,指數續揚2.4至62.3。原物料價格指數連續第二個月維持90以上上升速度,指數來到90.1,以及尚未完成訂單指數上揚2.6至71.5,新增出口訂單與進口原物料數量指數分別攀升1.8與1.5至69.8與68.1。其中,除原物料價格指數外,其他均是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尤其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連續四個月維持70以上擴張速度,而且指數續揚0.2至79.0,為創編以來的最快擴張速度。六大產業全數回報PMI擴張,依據擴張速度排序: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交通工具產業、食品暨紡織產業、基礎原物料產業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民間消費續熱, 4月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未經季節調整上升4.9至60.1,已經連續11個月呈現擴張(指數高於50),這是2014年8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中經院表示,在NMI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在八大產業中,共有七大產業呈現擴張,依據擴張速度排序:資訊暨通訊傳播業、營造暨不動產業、零售業、金融保險業、批發業、運輸倉儲業與教育暨專業科學業。僅住宿餐飲業呈現緊縮(指數低於50)。
至於非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上揚1.9至67.8、為創編以來的最快擴張速度,而且八大產業全數回報擴張。其他包括:新增訂單指數連續11個月擴張、上揚9.0至64.8,供應商交貨時間(受託工作完成時間)指數連續18個月擴張、上揚1至58.1,尚未完成訂單(工作委託數量)指數則是連續2個月擴張、上揚3.3至55.4,服務收費價格指數連續11個月擴張、上揚3.9至60.5,而且指數全部都是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中經院指出,目前國內包括消費、投資、股市等實體經濟面及金融面都是相當健康,因此之前中經院發布最新預測,雖本土疫情發展之中,但目前來看一切表現頗佳,今年經濟成長率高點落在第二季。

6. 歐美經濟加速復甦4月製造業PMI新高
《本會5月4日訊息》綜合外電顯示,在防疫措施逐漸鬆綁、需求暴增加持下,美國與歐洲經濟加速復甦,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攀抵歷史新高。
依據研調機構IHS Markit3日公布,美國4月製造業PMI終值為60.5,不但高於3月終值59.1、與初值得60.6相近,創下2007年5月有此數據以來新高,顯示製造業持續擴張。
IHS Markit表示:「在新的一輪紓困措施與市場復甦預期升高助攻下,美國製造業4月迎來14年以來最佳榮景」。其中,除了產出分項指數成長之外,新增訂單成長速度改寫11年新高,新增出口訂單亦是創下史上次高成長幅度,原因在於主要出口市場鬆綁防疫限制。
此外,供應管理協會(ISM)亦是公布數據,雖美國4月製造業PMI60.7,不如3月的64.7與預期的65,但仍然連續11個月高於50臨界點。
另一方面,儘管第三波疫情陰霾持續籠罩歐洲,迫使部分國家暫停多數服務業活動,但是製造業大致未受影響,歐元區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62.9,雖低於初值63.3,但仍然優於3月終值62.5,並且創下1997年6月有此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此為連續10個月高於榮枯線50之上。
若從個別國家來看,荷蘭、奧地利與義大利4月製造業PMI皆是升至歷史新高,分別來到67.2、64.7與60.7。至於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與第二大法國分別降至66.2與58.9,雖同為兩個月低點,但仍是處於歷史高位。此外,西班牙升至57.7,創下256個月新高。

7. 立法院通過保險法鬆綁添增公建活水
《本會5月5日訊息》立法院院會4日三讀通過保險法修正,除了投資流程簡化,放寬保險業可以委派經理人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放寬保險資金轉投資公共建設、社福機構董事、監察人席次限制將放寬至2/3,藉以提高保險業參與投資意願。
依據統計數據,壽險業者握有30兆元龐大資金,過去因法規限制,造成能夠參與公建項目選擇不多,加上轉投資公共建設、社福機構董事席次最多僅占1/3,導致業者投資意願不高,為能引導保險資金轉在國內「造橋鋪路」,金管會推動保險法修正草案。
雖曾遭質疑廣開公建董事大門,恐將不易控管;但金管會先前澄清將有雙重把關,包含委由機關各自決定可以開放保險資金投資公共建設項目,同時逐案審查把關。預估修法之後,將有百億元以上保險資金投資國內污水處理廠、車站周邊開發及太陽能電廠等產業。
這次三讀包括三大亮點:一,保險業投資公建、社會福利事業所取得的董事席次,放寬不得超過被投資事業的全體董監席次2/3,而且規範保險業派任被投資公司之董事席次達半數者,被投資公司應設置至少一席具有獨立性質董事。
二,放寬保險業投資國內單一上市櫃公司發行公司債額度,從公司債發行公司「實收資本額」的10%,修正為更可反映公司損失承受能力「業主權益(亦即淨值)」的10%,提高保險業投資國內債券市場額度,投資空間料將放大。
三,放寬經理人限制,原本規定保險業不得指派人員到「被投資事業」內擔任經理人,修訂之後允許派任專任經理人。現行投資流程規定逕向主管機關「事前申請核准」,未來允許「事後查核」。
在新增規範上,為能健全保險業財務結構並強化公司承受風險能力,三讀條文增訂「淨值比率」監理指標,連同現行「資本適足比率」作為監理雙向指標及資本等級評量標準,將可合理反映風險。
至於強化監理方面,三讀條文規定,若保險業負責人「不具備」金管會訂定資格條件,則金管會應予「解任」;若違反兼職限制、利益衝突,則「限期調整」;若無正當理由屆期尚未調整,則應予「解任」。若保險業違反不動產投資條件限制,將可處100萬~1千萬元罰鍰,或是解除其負責人職務,情節重大得以廢止許可。

8. 歐盟2023年開徵碳關稅衝擊四產業
《本會5月6日訊息》歐盟已經宣示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五成,並且透過開徵碳關稅以控制進口貨品的碳足跡,因此歐盟將在2023年針對高耗能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
立法院5日針對台灣能源相關議題要求經濟部、財政部等部會進行專案報告。經濟部長王美花在會議中表示,歐盟將在2023年課徵碳關稅,預估對台灣銷往歐盟的鋼鐵、水泥及石化等將會受到影響。
王美花指出,歐盟代表之前曾與經濟部開會,透露碳關稅方案初步期程,將在6月對外公布方案,預估2023年生效。工業局表示,目前了解鋼鐵、石化、水泥及造紙都會受到碳關稅影響。不過,相關產品輸出歐盟占比不大,約占3%到5%。
王美花補充,目前收到的訊息是針對高耗能產品課徵碳關稅,在短期內不會針對加工品課徵碳關稅。至於國人所關切的晶圓製造,並未納入開徵碳關稅。
王美花表示,歐盟碳關稅目前也有探討如何不違背WTO不歧視原則,否則就會出現產品歧視,目前歐盟還在整合。
至於台灣是否有課徵碳稅或碳費的計畫?王美花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較多討論在於碳交易;王美花認為,依據國際趨勢排碳成本內部化可能難以避免,碳費已由環保署負責整合。

9. 歐盟暫停審批中歐全面投資協定
《本會5月6日訊息》雖歐中於2020年12月30日完成歷時7年、共計35輪全面投資協定談判,但雙方關係在2021年急轉直下,歐盟因中國迫害新疆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問題,而於2021年3月起對中展開制裁,大陸方面則是針對歐洲議會成員和其他人士進行反制裁相對措施。
此外,近月以來,歐盟內部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之質疑升高,在歐洲議會中也有不少人士反對該項協定,甚至呼籲歐盟放棄這項交易。
依據法新社最新報導,歐盟委員會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4日表示,歐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暫停歐盟委員會與該協定相關的政治宣傳活動。歐盟對中國的制裁和中國對歐洲議員的制裁,都在顯示環境不利批准該項協定。再者,德國之聲引述歐盟委員會透露,批准程序需要進行法律審查,在實際上批准程序已經暫停,因為協定「不能與歐中關係的動態變化脫鉤」。
在上述背景下,使得歐盟委員會於在地時間4日宣布暫停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未來協定是否繼續執行,將取決於中歐關係是否好轉
回顧在2020年12月歐中完成投資協定談判時,歐洲官員曾經表示,該項協定所提供的好處,與美方在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時獲得的好處類似。此外,也有分析指出,由於外界對中國人權記錄和處理疫情的批評,造成中國面對日益孤立狀態,讓歐中企業更加容易在彼此境內經營,此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地緣政治勝利。
其實,德國總理梅克爾過去一直將達成投資協定作為首要之任務,因協定對在中國擁有大量業務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製造商十分重要。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截至2020年10月為止,雙邊貿易金額達到4,800億歐元。

10. 通膨警訊4月CPI年增2.09%
《本會5月6日訊息》主計總處6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09%,突破歐美國家2%通膨警戒線,創下38個月以來新高,其中油料費、機票價格增幅更是近40年新高。
主計總處指出,4月CPI七大類別一致上漲,其中又以「交通通訊類」由於油料費用大漲47.95%、機票價格大漲32.24%,加上去年基期較低,兩者增幅再度創下1982年開始統計、近40年以來最高紀錄,年增9.39%最高。此外,教養娛樂類小漲1.80%;衣著類因部分服飾優惠減少,而微增1.18%。
其次,躉售物價指數(WPI)方面,4月年增率9.62%,是自2008年8月、超過12年新高水準。除了受到基數低因素之外,基本金屬化學材料供應減少,以及美國基礎建設及再生能源建設需求增加,均是推升WPI漲幅。至於4月進口物價指數受到進口原油價格上漲,以新台幣計價年增11.97%,也是創下11年來最大增幅。
主計總處分析,雖歐美國家將CPI年增2%作為國家經濟通膨與否的標準,但CPI高點包括兩大主因,一是去年疫情衝擊造成基數偏低,二是工業原物料例如原油,農產品例如黃豆等供給,由於缺船、缺櫃,導致進口供給減少,兩項因素各國皆然。
主計總處認為,如果比較各國,南韓4月CPI年增2.3%跨過2%門檻,美國聯準會(Fed)預估美國今年CPI年增將達2.4%,因此台灣並未偏高。此外,台灣外銷暢旺、國內消費提升,首季經濟成長8.16%表現亮眼,均會帶動溫和物價上漲,預料5月CPI年增仍將超過2%,第二季將會是今年CPI年增的高點;不過,「台灣並無通膨疑慮」。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