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金磚國家(BRICS)」峰會,於8月22–24日在南非舉行。由於此次峰會的議題之一是擴充陣容,特別廣泛邀請許多國家參與,同時從23個申請參加國家中,正式邀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伊朗、阿根廷和衣索比亞等6個國家入會,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不過,最受到國際社會矚目的莫過貨幣「支付」與「結算」議題,亦即鼓勵金磚國家與貿易夥伴間採取本幣貿易及金融交易,進而藉此改革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從這些前所未有的發展來看,金磚國家正致力於重塑全球政經格局。
回顧「金磚國家」誕生是投資行銷者規劃的偶然,其發展卻又是全球化潮流之必然。2001年美國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歐尼爾(Jim O'Neill),在其投資研究報告中認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是全球未來具有發展潛力、值得投資的對象,以其英文國名開頭字母組成的諧音為磚塊之「BRIC」作為一個「投資」標的。2008年金磚四國外長達成加強合作共識,從2009年起每年輪流召開金磚國家峰會,在涵蓋各洲考量下,2010年邀請南非加入峰會,2023年峰會決定擴充成為「BRICS+」。
金磚國家政經地位日益提高
從金磚國家峰會成立迄今的發展可以發現,不論早期的五國峰會,或是今年的BRICS+峰會,其成員皆是發展中國家。此一現象其實是長期以來「全球化」之下延伸的效應,亦即在全球化潮流下,這些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聚焦經濟合作集團,一般易被認為是單純的經濟合作組織。不過,近年以來隨著國際政經情勢急劇變化,包括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爭端,進而要求「G7」盟友共同圍堵中國,接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衝突,更是加速俄羅斯遠離歐美西方國家,在無形中讓「全球化」淪落為「半球化」危機,雖表面是「中俄」與「歐美」國家的東西地緣政治對抗,但背後其實是「窮國」與「富國」集團的南北經濟角力。
先以東西地緣政治對抗來說,如果以目前國際秩序的建立加以觀察,不論安全、治理或是人權、環境等議題,從冷戰時期起迄今大致以美國為顎首所主張的民主與自由作為核心價值,其他已開發國家配合、發展中國家遵循。儘管各種批判不斷,認為其制度不公過度傾斜美國,然而隨著蘇聯解體結束冷戰,在單極權力結構體系中,並非單一國家可以輕易肩負重塑國際秩序。因此,在BRICS成立組織後,其人口全球占比四成、GDP全球占比四分之一,在其強調各國政治道路多樣性、多元化發展下,近年以來不斷透過制度制衡打破美歐壟斷,希望藉此共同參與重塑國際秩序。
以國際政治互動原則共識為優先
不過,值得觀察的是,雖BRICS致力參與重塑國際秩序,但並非聚焦政治議題立場的相同,而是在其所主張的各國自主、多邊合作、打破單極、塑造多極體系等國際政治互動原則上達成高度之共識。例如:BRICS對組織的未來發展更是呈現不同步調,中國希望邀請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與峰會,不斷擴充BRICS陣容,藉此提高BRICS影響,相對巴西、印度雖不滿西方國家壟斷國際體制,但卻與其維持密切往來。此外,印度在地緣政治考量上,加入美國所主導的「印太架構」體系為對抗中國的四大盟友之一,顯示其與中國的政治立場不同。由此顯示,BRICS作為發展中國家對話平台,在短期內仍然以國際政治互動原則達成共識為優先,至於在政治議題上似乎較難達成相同立場。
再就南北經濟角力而言,從二戰結束之後的全球化發展,其實是美國透過市場經濟主導之下的「資本主義全球化」,在形成資本主義全球化過程中,卻又同時造成全球各國之間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呈現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現象,前者大致集中於北半球,例如:北美、西歐、北歐、日本等經濟體,後者則是分布於南半球,包括:拉丁美洲、非洲、西亞、南亞等經濟體,逐漸形成經濟發展學理所論述的「南北問題」。亦即全球在美國主導以規則為基礎建立的「國際秩序」之下,並未改善南北問題,甚至更進一步惡化。這些以發達國家組成的「OECD」及「G7」集團長期主導全球經濟規則,其發展結果讓南北問題的範圍從貧富差距不斷延伸至資源掠奪、氣候變化及金融剝削等。
打破美元中心國際金融體系
面對南北問題日益惡化之下,BRICS從2009年首次峰會之後,開始以加強合作為議題,希望重塑長期被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規則,其中最受到重視的則是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以美元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亦即BRICS藉此開啟制度,抗衡美元體系,這些合作項目除了成立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基金之外,達成本幣交易協議、國際支付結算系統合作,甚至在2022年峰會中,同意討論新的全球儲備貨幣。從上述中可以發現,BRICS所架構的貨幣體系涵蓋支付結算、儲備、緊急借貸、開發金融等功能,已具有完整貨幣體系的雛形。雖目前其成員貨幣國際化程度略為遲緩,國際社會對其貨幣的信心較為不足,在短期內不易抗衡美元霸權;但未來隨著BRICS成員貨幣流通數量持續擴大,若以其經濟規模加速貨幣國際化,配合逐步擴充陣容發展,無疑將會具有條件更進一步挑戰美元貨幣霸權。
綜觀BRICS過去15年以來發展,其對參與重塑國際秩序的訴求頗為清晰,不論在政治面倡議達成去化意識形態、多極結構、多邊主義互動原則共識,或是在經濟面利用已逐漸成型的金融貨幣體系提供「南方國家」不同支付結算、借貸與開發模式,無不以重塑全球政經權力格局為目的。亦即自從全球化以來,南方國家在受到頗不公平待遇下,透過集體力量提出訴求挑戰霸權國家。雖BRICS未來除了是否持續擴充陣容之外,仍然存在著包括:在政治上是否能夠扮演南方國家的「代言人」,在經濟上是否肩負南方國家的「支援者」等挑戰,但卻又同時意味全球正式啟動新舊政經國際秩序博弈。
(2023年9月4日香港「經濟導報」雙週刊,2023年第18期(3551期))
戴肇洋(台灣省商業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