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經濟面對新常態與新障礙的風險

  • 資料來源:2021年5月26日工商時報A6版「名家評論」觀念平台
  • 更新日期:2021-05-26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Line print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迄今超過一年以上,雖各國已經開始接種疫苗,但詭異的是,這場對人類常態生活往來影響的浩劫,並未有所緩和,反而因其變異株種不斷衍生,而有升溫復燃的現象。其中,曾經對疫情管控良好被國際社會稱譽為防疫典範的台灣,卻又過度自信大意,加上疫苗接種來源嚴重不足,最近爆發最麻煩的社區感染,造成全台進入三級警戒。
這場突如其來浩劫對台灣的衝擊,除了影響民眾日常生活往來之外,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其對經濟層面的影響。依據最近國發會評估,假設疫情衝擊從第二季持續至第三季,雖今年經濟成長將會因消費減少而降低0.53個百分點,但政府加碼紓困2,100億元可以提升0.9個百分點,加上去年以來出口訂單持續成長可以促進生產,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理應可以保五。
儘管國發會樂觀展望今年台灣經濟,然而許多經濟學者則是認為,在疫情嚴重威脅下,由於遠距經濟替代實體經濟,促使在陸台商因應需求熱絡擴大生產遠距相關電子資通產品,帶動增加對台灣相關零組配件的進口,導致去年以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大幅成長,雖讓台灣經濟在全球各國受到疫情拖累陷入萎縮之下,極少數可以持續成長的國家,但台灣經濟其實正面對著疫情蔓延所形成的新常態與新障礙風險挑戰。
亦即新冠肺炎疫情迄今持續蔓延,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難以掌握何時始能結束,其對經濟成長的衝擊將會形成新常態,加上各國採取「保護國內需求」因應措施,更進一步衍生「自我主義」,其對重要物資之取得甚至可能形成新障礙。此一情勢對內需市場規模狹小,必須依賴出口貿易始能拉抬產業持續發展,以及戰略物資自給能量較為薄弱,需要依賴國外進口始能達到自足的台灣經濟來說,是無法忽略的威脅。
另一方面,《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對台灣定位的論述指出,台灣具有全球高端晶片最堅強的代工製造實力,受到各國包括:汽車、電子、資訊、通信等重要產業領域倚重。雖頗讓各國意識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上扮演重要角色,但去年以來晶片供應短缺,反讓各國開始積極投入發展此一戰略產業,藉以擺脫對台灣的過度依賴。此一情勢對國家資源過度集中少數領域發展的台灣產業而言,更加是值得重視的警訊。
換句話說,這場疫情讓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開始呈現停滯的全球化潮流,歷經川普掀起美中貿易爭端之下,更進一步干擾全球化步調。亦即全球在因應川普政策衝擊之同時,疫情快速蔓延,不但讓各國人員的頻繁交流戛然中止,而且讓全球各國許多製造的供應陷入斷鏈危機;尤其與疫情相關的醫療設備、材料和藥品,因高度依賴國外生產供應,而面對不易調度取得困境。
在此同時,誠如許多公衛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因變異株種不斷衍生而再三捲土重來,一旦出現社區感染威脅,勢必使得政府立刻升級管控措施,屆時不論是製造生產過程抑或是消費交易活動,將會再度呈現停滯現象。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挑戰,政府未來除了必須有「非正常」的解決方案之外,更加需要有「持久性」之因應策略。此意味著,面對疫情可能反撲之下,政府在投入短期紓困產業的同時,更加無法忽略規劃長期振興產業。
畢竟,台灣位置在地緣政治與外在經濟的特殊環境糾葛之下,過去三以來的美中貿易爭端,在衝擊全球產業生態體系,以及吸引台商回流的同時,掀起台灣經濟藉此機會脫胎換骨的聲浪;去年春節前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更是撼動人類歷史,除了威脅全球經濟之外,更加迫使我們需要思考創新未來台灣產業發展之軸線。
整體而言,台灣在短、中期內將面對許多難以掌握的風險之下,政府應該嚴肅加以面對,進而探索疫情逐漸趨緩之後,如何利用既有獨特優勢選擇有效因應策略。亦即在國家極有限的資源下,除了採取更妥善的配置,避免虛擲造成浪費之外,更加需要盤點各項相關物資供給能量進行超前部署,建立國家戰略儲備制度。因為疫情之後,未來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將會是又急又猛之格局,此一可能動向不容小覷。

戴肇洋(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2021年5月26日工商時報A6版「名家評論」觀念平台)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1068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20樓之三
© 2011 www.tnef.org.tw